古代长城到底有什么作用 长城的作用真的很大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长城作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雄伟的万里长城,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大作用?事实上它的防御功能被我们高估了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它规模之宏大,设计之巧妙,气势之雄伟,时间之久远,让每一个登上长城的游客叹为观止,也让没有见过长城的人浮想联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规模最大的人类建筑,长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外国人眼中中国的象征。世界地图上,长城是唯一一个用专用符号表示的人类遗迹,甚至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都可以清晰看见。
今天中国人为长城而自豪,把长城看作中国精神的象征。我们可以想象,历史上的长城应该也是这么威风凛凛,敌人一见它即闻风丧胆,因为有了它,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匈奴眼看着水草丰美的内地,却只能干瞪眼。而生活在长城之内的平民百姓则因为这道屏障,便可以安居乐业,一心一意过日子,庙堂之上的帝王大臣,也可以高枕无忧,御敌于千里之外。
理想很丰满,历史很骨感,遗憾的是,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防御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长城的修建过程耗费巨大
中国最早的长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诸侯割据,弱肉强食,各国互相之间战争频繁,为了加强国家防御,防止敌国偷袭,和北方国家阻挡游牧民族侵扰,许多诸侯国纷纷开始建造各自的长城。建筑长城的地点一般选择在边境附近的地形险要之处,建筑材料通常是泥土和天热石块,那时的长城高度很有限,防御功能比较弱,规模较大的是楚国修建的长城,它除了长度为各国之最,还以汉水为池,增强了长城的防御能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原有长城的基础上,将各诸侯国的长城相互连接,在关键地点予以加固,并向西继续延长数千里。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要求不能暴露一处薄弱点,因此在当时一些军事要地修建了不止一道长城,至此万里长城初具规模。但是秦朝修建了万里长城,却没有享受到长城带来的安定和平,在短短十几年后便分崩离析了,而修建长城就是导致秦朝迅速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城的修建之所以被称作奇迹,是因为在秦朝那时的科技水平和物质条件下,要完成这样一个超级工程实在堪比登天,修建长城的位置都在人烟罕至的地方,让成千上万的民夫来到不毛之地干活,吃饭问题就很难解决,而且有些地方无法就近获得原料,还需要从远方千里迢迢运送,在当时来说,修建长城每一个步骤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
长城的修建已经让秦朝*耗资巨大,况且秦朝的超级工程还不只长城一个,还有富丽堂皇的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等,朝廷经费入不敷出,只能加重赋税,横征暴敛,最终导致官逼民反,使秦朝二世而亡。秦朝时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修长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中可见一斑。
秦朝以后,历朝历代对长城有过多次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明朝,为了防范北方满清,明朝修长城可是下了血本,明长城的建造质量也是历代最高的。如果去过八达岭长城就知道,明长城高大陡峭,兼具实用性和艺术美感,所用砖块都是特制的,很多砖块上还刻有产地,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砖窑都参与了制造,如此沉重的数量庞大的砖块,在北方无法通过漕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畜力人力运输,耗费也是巨大的。
二,长城防御功能的发挥需要同时满足下面3个条件
1,足够规模的驻军
长城作为一个军事建筑,本质上仅仅是一个物理屏障,如果没有军队的参与,是无法发挥防御敌人的作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日行千里,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可以轻易深入内地,虽然骑兵无法逾越长城,但是若想要破坏长城也是很容易的,因此历朝历代都在长城沿线设置巡逻兵,同时部署大量军队,以便随时击退来犯之敌。
2,充足的粮食供给
长城所处之地,往往荒无人烟,附近地区农业水平落后,无法就近生产粮食,军队的粮草供给必须依靠内地的运输,当时运输工具只有牲畜和人力,运输过程中的耗损是个大问题。据汉朝时期的统计,有一队民夫从山东地区运粮给河套地区的长城守军,出发时带粮60石,途中民夫消耗30石,到达目的地交给守军1石,返回途中消耗29石,运粮效率只有60分之一。
由此可见,在当是为了给长城守军运送粮草,需要动用多么大量的人力!况且运粮途中各种变数也不可预测,比如牲畜逃跑或者生病导致粮草被丢下,还有山贼对粮草的劫掠,这些事情时常发生,运粮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
明朝为了对付元朝残余*,在长城设置九边重镇,陈兵数十万,这么多军人的粮草供给成为让统治者头疼的问题,这时有人想出了个办法,规定凡能运送足量粮草至边军驻地的商人,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贩盐许可。这个政策吸引了许多晋商大户,他们积极参与到为长城守军运送粮草之中,总算帮助朝廷解决了边军的粮食问题,而这些商人们也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3,烽火系统完整性
长城不仅有防御敌人侵入的作用,还有重要的军情传递作用,长城每隔一段建造有一个烽火台,台上备有狼粪等燃料,遇有敌情,按照预定的暗号点燃烽火,临近的烽火台一个接一个传递信号,将重要军情快速传入指挥部。
长城烽火系统是我国古人非常具有智慧的发明,包括监测敌情的岗哨、烽火台上的燃料、足够数量的驻军等组成部分,烽火传递的精密性导致对烽火系统完整性的极度依赖,一旦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差错或缺损,都会导致整个烽火系统失去作用。
历史上在很多朝代的末期,由于朝*败,加上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烽火系统的维持,许多烽火台被废弛,长城的防御形同虚设,比如在明朝后期,由于缺乏供给,大量长城守军逃走,清兵的骑兵多次越过长城南下,轻而易举侵入江南地区。可见长城在王朝强盛时确实对增强边疆防御具有重要功能,但是在王朝衰弱之时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王朝的*范围变化
建造长城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只有当长城在国家边界之内时才能起到作用,而历史上的一些时期,长城处于*王朝*范围之外,自然就无法被*王朝利用了。比如南宋时期,朝廷的*范围局限在长江以南,此时落入敌手的长城便失去了防御作用。
元朝时期,蒙古人入主中原,本来就是对手用来防御自己的长城,对元朝毫无用处,因此在这段时间,长城因年久失修,逐渐变得残破不堪,以至于游历中国的马可波罗对于这个曾经何其雄伟的建筑,竟然毫无注意,在他的游记中找不到任何关于长城的描述。清朝时期,面对满清力量的强大,蒙古表示愿意归顺清朝*,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清朝把蒙古作为自己的北方屏障,自然也就用不着依靠长城来防御了,于是在此期间长城守备一度被废弛。
结语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创造,凝结了祖先的智慧和汗水,虽然它当初的军事防御功能确实有限,但作为中华文明的古老遗迹,和中华民族精神象征,万里长城将永远屹立在神州大地上,它蕴含的坚强不屈的意志,也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参考资料:张廷玉《明史》、华夏子《明长城考实》、谢鹤林《万里长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如何修改fireworks弹出菜单的位置
下一篇: 炫出我的个性 qq聊天表情的绘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