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耍权谋、排挤同僚的姚崇,还是不是一个贤相呢?
姚崇,唐代著名政治家,历任三朝宰相,为开元盛世的创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唐朝四大宰相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开元元年,万象更新,大唐一扫多年来政局不稳,政变频发的阴霾。帝国的掌舵者,年轻的玄宗李隆基,决心开启大唐的新纪元。
一日,朝会结束,百官散朝,姚崇一瘸一拐地落在了百官的最后面。此时,他出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宰相只有两个月。
李隆基看到后将姚崇叫住,关切地问:“爱卿,您的脚扭伤了?让太医看看吧!”姚崇说:“脚没事,病在心里!”李隆基听他话里有话,屏退了左右。姚崇继续说:“我看到紫微令(中书令)张说,偷偷去了岐王的家里!”李隆基大吃一惊!
岐王李隆范是李隆基的亲弟弟,先天政变的功臣。张说身为首席宰相,结交如此重要的藩王,他想干什么?后武则天时代,八年搞了五次政变,皇帝换了四个,李隆基又是个庶出的老三,这个皇帝当得本来心里就不踏实,所以,不得不对张说的行为心存疑虑。
没过多久,张说便被贬官外放。由姚崇接替了紫微令,成为朝廷一哥。
又一次,黄门监(门下侍中)魏知古是朝中仅次于姚崇的二把手,但姚崇看他很不爽。因为当年魏知古只是一名小吏,曾得到过姚崇的提拔,但先天政变中,魏知古关键时刻向李隆基汇报了太平公主的不轨意图,立下大功,所以现在成了与姚崇平起平坐的宰相。
二人矛盾很大,但姚崇是首辅,便将魏知古挤兑到了东都洛阳,负责选拔官吏。然而,姚崇的两个儿子正在洛阳,而且为官不检点,贪污受贿,被魏知古逮了个正着。
魏知古毫不含糊,在天子面前狠狠参了姚崇一本。李隆基很生气,便将姚崇叫来问话。当天子一提到自己的儿子,姚崇立马警醒,猜了个七七八八。便对玄宗说:“陛下,臣的两个儿子在洛阳为官,他二人贪财好利,是臣没教育好。他们肯定有什么不法的事情求魏知古去办。”
玄宗很纳闷,问:“你怎么知道的?”姚崇说:“我那两个儿子很蠢,以为我曾经提携过魏知古,他就一定会报恩,替他俩办事!”玄宗听到姚崇直言禀告,胸怀如此坦荡,反而觉得魏知古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没过多久,魏知古便被罢了相,贬为工部尚书。从此,姚崇手下的二把手,无论是卢怀慎还是源乾曜,都对他言听计从。
听了这两件事,大家的感觉如何?是不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姚崇是有唐一朝四大贤相之一,开元盛世的奠基者,在历史中名气很大,怎么却是个大耍权谋之人!
那么,大家有没有发现,被贬官的两人都是先天政变的功臣。其实不光是张说与魏知古,玄宗的其他功臣,如刘幽求、钟绍京与王琚都被贬官外放了,而且背后都有姚崇的影子。可以说,跟随玄宗闹政变的功臣,在姚崇当政时,不论他通过阴谋还是阳谋,被一网打尽了。
那么,这么一个为独掌大权,大耍权谋,排挤同僚的人,为何还能博得贤相的美名呢?玄宗也是帝王中的佼佼者,怎么能这么轻易被姚崇蒙骗呢?
其实,要贬谪这么多的功臣,如果没有玄宗的默认与支持,单凭姚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玄宗也并非昏君,他深知要实现大唐中兴,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些功臣在当时却是一个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因为:能够通过政变夺取天下的功臣,都是大才,而这种才是乱世之才,多是奇谋秘计,或拿不上桌面的阴谋诡计。而且,这些人往往很有野心,都不安分,很少能像汉初张良那样功成身退。让这些人在安定和平的环境下待久了,就会闲得发慌,没准结交个藩王,再搞个政变,生点事,就得不偿失了。
而玄宗现在需要是安定的发展环境,是姚崇这样的治世之臣。所以,贬谪功臣这件事,是玄宗与姚崇君臣之间,配合默契的大规模的鸟尽弓藏。
不可否认,权诈之术不仅体现在那些拥立功臣身上,在玄宗与姚崇身上也有,这是封建政治家不可或缺的技能,就连孔夫子也会,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同为托孤大臣,诸葛亮整倒李严的手段也不见得光明正大。
姚崇之所以成为贤相,是贤在了他能够洞察局势,能以大政治家的眼光发现国家的弊端,并向玄宗提出“十事要说”作为施政纲领。在他的任内干了三件事:其一,加强皇权,维持稳定;其二,整顿吏治;其三,关注民生。这些政绩,为开元盛世开了个好头。
至于耍点小权谋,来对付那些不可一世的功臣,仅是姚崇大智慧下的小手段而已。而且,玄宗与姚崇保持了优秀政治家的本色,对被贬谪的功臣充满了人情,只是鸟尽弓藏,贬官流放,而没有兔死狗烹,卸磨杀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CSS3动画效果回调处理详解
下一篇: Quartz在.NET中的使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