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整整落后16年!半导体核心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中企“团战”反攻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18 07:54:16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句话放在半导体领域更显残酷。...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超四千亿块,进口金额为3126.1亿美元(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而中国出口两千亿块,金额只有1086.2亿美元,相差近3倍。

中国对进口半导体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但你可能想不到,一种用沙子和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生产、担当半导体行业“基石”的基础性材料,也由国际巨头垄断。

这种材料,即半导体硅片。不同于光伏硅片99.9999%的纯度要求,半导体硅片对纯度的要求更为严苛,需要达到99.9999999%。此外,半导体硅片对硅片的平整度、光滑度等性能也有较高要求。

整整落后16年!半导体核心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中企“团战”反攻



换句话说,半导体硅片的提纯和加工技术门槛极高,掌握这些技术的国际巨头对全球市场形成了垄断。

据semi统计,2020年全球前五大硅片制造商为日本信越、sumco、环球晶圆、silitronic和sk siltron ,它们拿下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86.6%的份额。

整整落后16年!半导体核心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中企“团战”反攻



超高份额,承接智能手机、汽车、家电、电脑等各种应用需求,揽下了近千亿市场。据 semi统计,2020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总额达349亿美元。其中,硅片和硅基材料的销售额占比达到 36.64%,销售额约128亿美元(约合815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我国半导体硅片产业起步晚,技术积累少。据未来智库研究,目前,国内半导体硅片企业主要生产6英寸(150mm)及以下的半导体硅片,少数企业具有8英寸(200mm)和12英寸(300mm)半导体硅片的生产能力。

整整落后16年!半导体核心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中企“团战”反攻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能够生产12英寸这类国际主流硅片,中企和国际巨头的差距也出乎业外人的意料。

今年3月,国产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董秘李炜对媒体直言:“国产硅材料在12英寸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大概有16年时间。”

如此大的差距,业外人看起来或许感觉泄气,但对于国产半导体硅片行业来说,加紧追赶,是一条必然要走的路。

这是因为,从半导体被发明算起,这项技术的控制权就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在整个芯片产业链里,美国也“几乎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这些年来,半导体技术更被美国当成“卡脖子”的利器,对于中国来说,国产替代变得至为关键。

整整落后16年!半导体核心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中企“团战”反攻



事实上,当中国掀起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热潮”,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球前五大硅片制造商的份额分别为92.57%、88%、86.6%,正在一点点减少。

数据背后,是中企发力抢占市场,“团战”已经渐渐形成。

媒体称,*半导体硅片整体产能加大投入,目前从事硅片生产的厂商主要有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中欣晶圆、超硅、神工股份等十余家。

其中,沪硅产业是国产半导体硅片的“领头羊”。2018年,沪硅产业旗下公司实现12英寸硅片规模化生产,一举打破12英寸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零的局面。

“开跑”之后,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的产能随之跃升。2018年至2020年,沪硅产业12英寸硅片产能分别为10万片/月、15万片/月和20万片/月,根据公司半年报,2021年12英寸硅片产能将增长到30万片/月,同比增长50%。

整整落后16年!半导体核心部件被国际巨头垄断,中企“团战”反攻



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也得到半导体行业巨头的青睐,台积电、台联电、格罗方德、中芯国际等都是其用户,以至于出现订单超过供给能力的情况。

中环股份采取光伏+半导体“双轮驱动”的策略,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其12英寸硅片也取得突破,已经量产供应国内主要数字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生产商。

立昂微则主打4英寸、5英寸、6英寸及8英寸的硅片产品系列,年产能达到近800万片,对12英寸硅片的产能也在加码,预计2021年12英寸硅片年产能将达到180万片。

这些国产半导体硅片企业加速扩产,正是国际巨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国际巨头仍然采取比较保守的发展策略,并没有急于扩产应对,这也给了中企加快发展的契机。

当然,团战“反攻”、获取市场份额之外,技术实力也需要不断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缩短和国际巨头先进技术的差距,行稳致远。

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