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企业家和创业者应该思考的内容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14 23:26:13
疫情还在继续,最近很多学者包括企业咨询行业人士关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行业和市场走势发表了一些观点,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唱衰国内经济,同时也引发了贸易战背后的阴谋论,当然目前毫无任何证据,这里更不敢做太多议论。我只从宏观经济角度,阐述一下自己以及自己所认同的观点。...

疫情还在继续,最近很多学者包括企业咨询行业人士关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行业和市场走势发表了一些观点,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唱衰国内经济,同时也引发了贸易战背后的阴谋论,当然目前毫无任何证据,这里更不敢做太多议论。我只从宏观经济角度,阐述一下自己以及自己所认同的观点。

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愿意拿2003年的非典和这次ncp进行比较,从常识上和各种数据的表现上看,这次的疫情影响比非典大。经济方面,这次抗击疫情的投入是一个方面,其次就是因为疫情对经济的打击。

首先,2019年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经济体量当然要比2003年的时候要大很多。2003年我们的gdp 12万亿,而2019年,我们的gdp近百万亿,体量大,相对损失的量自然上升;其次,从结构上讲,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业占gdp比例是比较小的,但是今天,我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都知道,疫情的来临,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服务业,如游乐,餐饮,电影等。故而从表面上看,这次的疫情就经济影响方面要比03年非典大很多。但是随着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今天与03年非典时期相比,线上产业自然发达很多,而且从流量数据,和转化数据显示,今天的线上经济,可以弥补一大部分损失比例,虽然实体经济如餐饮,旅游,电影这些春节黄金周本来很活跃的产业由于疫情的影响损失惨重,如,很多餐馆变身蔬菜超市,进行挥泪甩卖年前为年夜饭备的货,但是王者荣耀一天却赚20个亿。同时,疫情一过,服务业必将回暖,甚至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所以这个层面或许损失不大。

制造业方面。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制造业本来就以停顿或减少生产量为临时现象的,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所以相对而言,对制造业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当然在2月底3月初疫情可以全面控制的前提下。同时,国内制造业来讲,由于很多行业产品过剩,所以其实之前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开工率是不足的,所以疫情过后,如果可以全面开工,还是有机会追回来的。

贸易方面。在服贸领域,我国对世界,我们是逆差的,如,*旅游,由于人员流动受限,对依赖中国游客的国家,经济损失是比较重的。货贸领域,小商品以及生活用品,“made in china”不是盖的。随着后期制造业的恢复,应该损失是有限的,至少不会大伤元气,当然在防疫成本方面会有所增加。

因为疫情,经济受影响和损失是在所难免的,有经济学家认为是万亿级的损失。但是如果疫情控制好一些(2月底3月初能控制),应该还是可以挽回一部分的。这是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必须要相信的。而一个好的企业家,除了有前瞻的眼光和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乐观主义。

当然,想要得到以上的结果,必须要建立在相信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依赖我们的防疫工作者艰苦奋斗和无私付出,以及全国人民的自觉防护与隔离等因素的前提下。

疫情对那些行业会是机遇?

纵观经济发展史,本身就是行业与企业淘汰的过程。行业与市场发展的趋势一直在发生着改变,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更是经济活动的常态。非常时期,往往是机遇与坚守并存的时期,新的市场需求,必须要由新的供给方去满足。非常时期也是人们重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机会。

如,疫情期间电商平台流量倍增;

《囧妈》的徐峥,欢喜传媒联合张一鸣的今日头条系甩出的王炸,有改变电影业生态的风险。故而1月24日,包括万达影业、大地电影有限公司在内的23家电影院线联名向电影总局提出申请,要求总局紧急叫停欢喜传媒《囧妈》互联网免费首播的行为,取缔电影院以外各类“零窗口期”的放映模式。据初略统计,参与声讨的院线公司几乎占据全国院线的70%。原因当然在于,现行的电影公映窗口期以被攻击,对于影院营收和行业多年的培养的付费模式有损,对现行中国电影产业及发行机制有打击,同时极有可能起到破坏性的带头作用。而对于互联网,欢喜传媒与头条系的这一王炸行为,在这个非常时期,谁能够有效的将“宅流量“引入自己的产业生态中,并将体验变成粘度,将真正的打破圈层壁垒,把之前自己用户圈层以外的甚至不属于潜在用户的人群收入囊中。这是一场传统影院与互联网影视的角逐,其终极裁判权在电影总局。

上门服务在疫情期间业务的增长,是否会加速实体的崩塌?远程办公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健全,是否会改变企业与员工的合作关系,由契约制向合约制的转变,工作内容量化打包,真正实现以结果为导向,

彻底将传统办公室模式,变成远程合作模式并进入新常态。每个人的工作相对更加自主*,以改善目前严重的”时间浪费“,每一个优秀的个体,或都将成为真正的”斜杠青年“。

当然,疫情期间扩大了渗透率的那些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将面临由短期的获客到长期的转化、运营、留存的考验。短期利好带来的是”叫好不叫座“还是”收割市场“,还要看企业综合能力,看其后续的服务是否能真正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疫情显露出的问题,和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疫情的发生,把医疗系统的漏洞显露了出来,医改方向必将从治病到防疫进行转变,即从应对危机到预防危机的转变。同时,互联网+医疗,以及随着5g技术和ai智能的发展,ai+医疗等行业类企业或迎来出圈的机会。如: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药o2o等。

首先, 关于医改。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当然我们仍然在改革的路上,教育、医疗都是市场失灵的领域,给改革一点时间,健康中国战略必将顺利前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取得经济奇迹的同时,各级*比较习惯的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搞医改,使得医疗费用飞速上升。医院市场化经营,医疗不再服务于人民,而是服务于人民币,所以看病难,看病贵,日剧恶化的医患关系日益突出。同时从2009年开始新医改,国家投入近9万亿财政,目前我们的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是群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效果感觉并不明显。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和行业,你生病,去看医生,医生是提供服务的供给侧,但是你的需求(吃药,检查)确是由医生做主。我们的*机制如果是让医生去创收,那么过度治疗,过度用药就是必然结果。虽然国家也做过”取消医药加成“包括”药品的招标采购“等推动性政策,但是这些举措却是单项政策,医院仍然是在逐利创收的老路上。医药加成取消了,药相对便宜了,但是检查费,治疗等其他费用上升了,看病贵,看病难依然毫无改变,医疗必须要回到公益性机制上去。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上,医疗必然会回到公益的机制上,一旦回到公益机制上,必然会从治病转到防病为重点上,因为治病赚钱,防病不一定赚钱。80年代农村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国家财政税收大幅下降,所以医院迫于无奈,必须通过创收来发放医护人员工资以及维持医院的运转。这个创收机制,尤其关系到人民健康,医疗保障的组织进行创收机制运转显然是不对的,所以这只是短期政策。医疗卫生的市场化,严重削弱了我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3非典疫情演变成了一场社会危机集中暴露了当时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和医疗市场化的弊端。国家意识到,如果我们只关注经济发展,忽略公共卫生与医疗,可能一场疫情就会让曾经所有的辉煌化为无有。所以六年后,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意见》发布,中国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2019年12月,武汉发现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8日初步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至此新型肺炎疫情正式开始!又一次挑战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今天,我们国家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医疗系统市场化、逐利化的弊端与不合理,同时我们的经济和财政已经允许继续进一步深化新医改,允许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全民健康文化等层面进行改革。所以我们企业家应该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机会,当然就是”健康中国战略“周边产业入手。而这里,本文重点谈互联网+医疗。

那些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与业态更有前景?

一、互联网医疗当前情况

互联网医疗就是把传统医疗的生命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相连。互联网医疗在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近几年在国内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以医师评价和挂号为主的好大夫在线;以疾病风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以即时在线咨询为主的医通无忧网等。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和盈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尽管盈利来源多元,但截至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还没有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像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领先的医疗互联网企业商仍未实现真正的盈利。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正处于前期积累用户与盈利模式的摸索实践当中。 尽管目前盈利模式仍不明朗,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盈利前景值得期待。据测算,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潜在市场规模为1905.39亿元。正是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众多企业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例如bat都公布了多起医疗相关产业的布局计划:阿里为推进药品网上交易入主中信21世纪、利用支付宝钱包拓展“未来医院”;百度推出健康云平台;腾讯通过投资丁香园正式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圈,参与方包括患者、医院、医 生、药企、保险和*,相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从供需的角度来看, 患者和保险处于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端,其中患者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需求方,保险是辅助需求方;医院、医生、药企处于医疗服务市场的 供给端,其中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和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供给方, 提供药品的药企属于辅助供给方。医疗服务生态中的本质关系是核心 需求方患者和核心供给方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对象看,以医疗服务生态中三大核心要素—患者、医生和 医院为服务对象,目前形成三类主要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即针对于患者的预约挂号,在线问诊;针对于医生的专业考级或会员费;针对于医院的管理类软硬件设施与设备。

①在美国,医生独立执业,问诊相对*,因此对医生的盈利模式非常多样, 导流、诊断、诊后、用药、器械等都可以是盈利的切入点,而中国医疗体系对医生限制多,针对医生的盈利模式限制在辅助诊断用药以及医生间交流的层面,而预约平台收费的模式截至目前发展较好。

②向医院收费的切入点包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以及提高收入。在这两个层面,医院的需求较强,针对此产生的盈利模式有较大空间,但基本上与医疗信息化更相关,而非纯互联网模式。  

二、互联网医疗未来业态发展方向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必然有新的改革,在政策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企业目标,和创业方向必须进行相应且响应式创新。78年改革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的方法是放权让利,调动积极性,强调的是微观效率,即一个单位的效率,一家医院的效率。改革开放42年以后,我们积累了很多问题,需要的是综合的,协调的改革,就医改问题,需要换轨,需要换系统。所以继续深化后的新医改,必然会强调宏观效率,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医改本身已经不仅仅是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的好病,而是要发展到一个让老百姓少得病,少得大病,即使不小心得了,也能看得起大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全新体系。

所以我们企业的方向,必须根据国家的战略意图进行规划, 创新的方向应该放在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上。如,大量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分级诊疗难以贯彻;药品流通环节的灰色利益链还没有消除;医疗、医药、医保“三医”不联动等。用明天布局今天,才是企业生命力具体表现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我们可以参考福建三明市的医改试点医院,这是2013年国家新医改推出后的一个试点,从政策到考核制度的一个全新的体系,当然80%以上的可能是未来中国医疗系统的模型。针对三明的医改政策,进行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布局与搭建,可以找的自己未来的方向。

根据以上政策方向,所以目前挂号和以提高医院收入为目的的相关服务型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不容乐观。

个人比较看好:

①在线问诊

从治病到防病的过度,治病于未发,医生的职责必然会有变化,依托5g技术,在线问诊咨询,可能是未来发展的常态化医疗服务的一部分;

②远程治疗

随着以预防为主,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大病的出现。依托5g传输技术的发展,远程物理性治疗,或许会成为新常态。即,定点医疗服务点,以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主,医生远程操作进行手术。只要完成医生和设备点对点零误差的操作对接,医疗服务点甚至可以普及到社区,将大大提高治疗效率。

③医药o2o

其实单纯的医药o2o并不是发展的终极服务,可能会有更透明,更公开的服务方式,去解决药品流通环节的灰色利益链。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医药的生产与销售。甚至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解决方案。

④智慧型赤脚医生

智能化,信息化的今天,依托ai技术,开发完善“机器人医生”。目前山东平阴,村医看病,机器人进行辅助诊断,以保证和监督人为诊断结果的正确性,如果诊断不一致,将呼唤上一级医生来做裁判,以改善和提高乡村医疗条件,解决中国目前缺乏基层好医生的问题。当然这个只是初步试用,有待提高和完善以及创新的空间还很大。分级诊疗的目的为了解决乡村看病难,看病不方便等难题,帮助我们建立更有效率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体系。

⑤真正切实好用的个人健康监控管理穿戴设备

防病于未然,除了定时体检,需要有切实好用的健康监控管理穿戴设备,以随时随地整理分析生物数据。同时需要配套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以及线下物理性健康调理场所。

当然根据未来智慧型社会健康安全与管理趋势,以及国家宏观改革政策,会衍生出更多更好的商业模式、产品以及服务。需要人民的智慧共同挖掘。本文本着交流的目的,为各位企业家和创意者提供对未来思考的方向和思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望四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相关标签: 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