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G1垃圾收集器深入分析
一、和cms对比
g1 | cms | |
设计原则 | 首先收集尽可能多的垃圾(garbage first) | 尽可能少而块地执行gc,以停顿时间为目标 |
垃圾回收时机 | 启发式算法,在老年代找出具有高收集收益的分区进行收集 | 内存耗尽(新生代)或者快耗尽(老年代) |
内存划分 | 将内存划分为一个个相等大小的内存分区(region),每个区域都可能有四种状态:e(eden)、s(survial)、o(old)、空闲 | 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2块连续的内存空间 |
是否产生垃圾碎片 |
将一组或多组区域(称为回收集 (cset))中的存活对象以增量、并行的方式复制到不同的新区域来实现压缩,从而减少堆碎片 |
采用标记删除,会产生碎片 |
二、技术细节
1、g1有一个及其重要的特性:软实时(soft real-time)。所谓的实时垃圾回收,是指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垃圾回收。“软实时”则是指,用户可以指定垃圾回收时间的限时,g1会努力在这个时限内完成垃圾回收,但是g1并不担保每次都能在这个时限内完成垃圾回收。通过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可以让达到90%以上的垃圾回收时间都在这个时限内。
2、动态调节年轻代和总堆的比例。
整个年轻代内存会在初始空间-xx:g1newsizepercent(默认整堆5%)与最大空间-xx:g1maxnewsizepercent(默认60%)之间动态变化,
且由参数目标暂停时间-xx:maxgcpausemillis(默认200ms)、需要扩缩容的大小以及分区的已记忆集合(rset)计算得到。
当然,g1依然可以设置固定的年轻代大小(参数-xx:newratio、-xmn),但同时暂停目标将失去意义。
三、垃圾回收过程
1、ygc
在eden充满时触发,在回收之后所有之前属于eden的区块全变成空白。然后把剩余的存活对象移动到s区。
很多情况下,s区的对象会有部分晋升到old区,另外如果s区已满、eden存活的对象会直接晋升到old区,这种情况下old的空间就会涨
这个过程会对年轻代的对象有一个短暂的停顿
2、并发标记阶段
g1并发标记周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其中有些需要暂停应用线程。有些是后台并行处理,不需要暂停应用
- 初始标记。需要暂停应用线程这个阶段会暂停所有应用线程。部分原因是这个过程会执行一次ygc
- 并发扫描。后台线程并行处理,不会暂停应用
- 并发标记。在root扫描完成后,g1进入了一个并发标记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完全后台进行的
- 并发标记阶段是可以被打断的,比如这个过程中发生了ygc就会。这个阶段之后会有一个二次标记阶段和清理阶段。这两个阶段同样会暂停应用线程,但时间很短。接下来还有额外的一次并发清理阶段
3、混合gc
接下来g1执行一系列的混合gc。这个时期因为会同时进行ygc和清理上面已标记为x的区域,所以称之为混合阶段。
每次混合gc只是清理一部分的o区内存,整个gc会一直持续到几乎所有的标记区域垃圾对象都被回收,这个阶段完了之后g1会重新回到正常的ygc阶段。周期性的,当o区内存占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g1又会开启一次新的并行gc阶段.
4、fullgc
如果对象内存分配速度过快,mixed gc来不及回收,导致老年代被填满,就会触发 一次full gc,g1的full gc算法就是单线程执行的serial old gc,会导致异常长时间的暂停时间,需要进行不断的调优,尽可能的避免full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