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阶段总结《科苑行》之科研论文
硕士阶段总结《科苑行》之科研论文
引子:应学弟学妹的邀请,特将该部分提前发表。此心得仅是作者一人一地一时的一丝感受,仅供批判借鉴。
感谢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中丁志勇副校长教给我们的总结习惯。一次点播,8年习惯,终生受益!
10论文
10.1 论文检索与资料查找
研究生期间共计阅读论文477篇,其中毕业论文相关187篇。通常,广义上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都是文献。现将所用论文查找方式汇总如下:
一般资料查找主要从新浪爱问、百度文库、CSDN等出下载PDF电子书。
论文搜索主要从期刊和国际会议两种方式展开,在期刊方面主要是ACM、IEEE、Spring、万方、维普、CNKI、Web of Knowledge,或者从谷歌首页输入关键词或题目,加“.pdf”后缀即可搜索下载版PDF文件,甚至在数据库不支持免费下载时,也可以直接E-mail作者获取原文。
对于中文文献,我们往往习惯在万方、CNKI、Vip等数据库中检索,有时候在校外受权限或IP限制,不能下载。其实这些文献一方面可以在中新浪爱问、百度文库搜索;另一方面,可以在该文献所属期刊官网直接下载。当然,如果没有百度文库账号或不想浪费积分,则可以通过“site:wenku.baidu.com +题目”的方式获取文字版内容。
跟踪国际会议可以将其历年论文包下载,软件工程的国际会议如ICSE、FSE都不错。
此外,阅读好的论文时,容易发现质量较高的引用,这些引用文章也值得下载一看,此为论文追踪技术。通过论文追踪,可以理清该课题的研究发展脉络,对形成综述性文章及发现研究方向很有帮助。硕士阶段,我所作的代码搜索方向即通过论文追踪及国际会议SUITE形成了自己的按功能检索的设计思路及综述。对于综述性思路的整理,通过硕士论文过程,我形成了“研究脉络时间抽+研究阶段划分”的综述表达方式,在开题阶段这一工作受到老师的赞扬。
论文搜索时,对关键词进行拓展搜索很重要,即近义词搜索。
论文下载时,我采用的方式为首选引用率高、综述性文章、最新文章为主。引用率可以在数据库或谷歌中查找得到。这类文章一般质量较高或较新,无论是论文答辩,抑或是论文投稿,老师们都会关注引用论文质量,并基于此来衡量论文的质量。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能看得高,看得远。
论文管理可以分为电子版论文管理和纸质版论文管理。电子版论文我习惯采用文件夹分类管理,也可以采用EndNote管理,不过我更倾向于前者,并于论文查找。纸质版论文统一编号,按学术内容、问题研究角度两级分类管理,不同类别论文单独归类用不同颜色夹子夹住。这种方法适合写论文时将参考文献标注为论文编号,便于后期统一标注参考文献。
科研是靠积累的,为了实施获取所研究领域最近研究进展,需要定期回访论文数据库库。
当然,还有些学术搜索引擎也值得一试,如谷歌学术搜索(http://scholar.google.com/)、Scirus(http://www.scirus.com)、BASE(http://www.base-search.net/)、Vascoda(http://www.vascoda.de/ )、Amazon的A9(http://www.a9.com)、Ixquick meta-search(http://www.ixquick.com )、http://www.findarticles.com/ 、http://www.sciseek.com/Sample 、http://www.chmoogle.com、http://www.ojose.com/ 、http://citeseer.ist.psu.edu/ 、http://hpsearch.uni-trier.de/ 、http://cnplinker.cnpeak.com/ 、http://guoxue.baidu.com/ 、http://infomine.ucr.edu/ 。
10.2 论文阅读
对于阅读论文,亦小有心得。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总结:
文献来源方面:我以国外文献为主,以国内文献为辅的方式选择文献来源。毕竟国外的文献质量高于国内,而且全英阅读不仅保持了英语的基本素养,还能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不看国外文献的国内翻译版本,不看“二手文章”,阅读原汁原味、具有开创性的文章。
文献阅读顺序方面:先看综述性文章,后看研究细节或进展性文章。看综述重在搞清概念、理清研究脉络;看研究细节或进展性文章重在了解其研究方法,以期找到突破口或创新点。当然突破口或创新点我不会对自己要求很高,一方面是需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对创新、发明创造其实要求也不高,如“微”创新、“小”发明,因此心理压力无需太大。
通过阅读综述性文献,还可以通过其参考文献反追踪文献,从而将该课题从研究之初到当今的整个发展脉络理清,分阶段总结并形成自己的综述性文章。此外,对研究课题做综述已经是老生常谈,内容上创新已经比较困难,但在综述的表述上却仍可大有作为。比如,我不仅分阶段汇总了从1972年到今天的研究成果,还以时间轴的形式形象地表述研究脉络的进展,既可以有效应对论文查重,表述形式还达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文献阅读方法方面:先看摘要及结论,思考文章主题内容及作者可能如何展开论述,尤其是自己科研课题确定后,通过摘要和结论就能断定这篇文章的价值。如此,带着问题读文献,会省时省力。通过摘要及结论的过滤,留下来的少数文章需要精读,同时我还会在其中找一篇论文作为自己论文论述框架的模板。
此外,论文是需要读的,更是需要做笔记的,并为论文编号。不论是为后续不再看论文直接看笔记的方便,还是添加引用文献时的方便。笔记的做法主要是对摘要、文章、结论中的创新点、主要内容加以翻译并注上自己的理解,甚至对某些英文表述也会做出勾画,以便在写英文摘要时参考句式。同时,阅读文献时经常遇到和已读文献类似的研究方式或结论,这样的文章也需进行对比笔记。
文献阅读时间方面:有人说要集中时间看文献,因为“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每周定期看1篇文献,并标号和笔记。当一类文献读完后,会集中时间汇总这类文章的综述。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基于一次性论文阅读较多的话容易头昏脑胀,论文阅读需要头脑清醒时,否则,读不如不读。
当然,论文阅读完毕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嘛。在硕士阶段,为准备求职,我所在软件工程中心实验室的2010级硕博在研二伊始,开办了算法讨论班,除算法外,每周看的论文或学习的技术也会和大家分享并讨论。通过讨论,能开拓思路,甚至了解到原本以为想通却在讨论时被提问而不通的问题。
不过还是要提的是,科研靠积累,文献要追踪。比如硕士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需要追踪,做的笔记也要复习,温故而知新在文献领域特别有用。
上一篇: Tornadao—请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