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潜看穿刘表认清刘备,最后加入曹操麾下
一个世家大族,在盛世之时繁衍兴旺下去并不难,但如果能在乱世之中存活,延续血脉实属不易。每逢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世家大族必须要有所依靠,才能保证家族的生存,此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跟对人,站好队,究竟选择跟随哪路豪杰显得尤为重要。三国时期有位世家大族的领头人便具备“正确选择站队伍”的能力,颇具识人之能。他的识人之能,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有力确保了自己家族的昌盛。
裴潜,字文行,河东郡闻喜人。裴潜的出身,可是大有来头。他出身于华夏文明史上盛名久著的世家大族——闻喜裴氏,裴氏在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茂郁如林,彪炳史册。”纵观华夏文明史,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望其项背,谓之“天下无二”毫不夸张。而裴氏正是崛起于东汉末年,裴潜更被誉为中眷裴之祖。尽管生逢乱世,但在裴潜的努力下,裴氏一族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裴氏家族遍布全国,并且走向了世界。
不过这位“中眷裴”之祖,在少年时并不能讨得父亲裴秀的欢心。因为在那个看中出身的年代,他的母亲出身低微,也没有舅氏的支持,所以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困境之中,裴潜发奋图强,事事争先,终于有了一番成就,也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荣耀。
汉末中原战乱,裴潜带领宗族避乱荆州。刺史刘表对裴潜非常尊重,待以宾客之礼。裴潜在冷静观察后,发现刘表徒有虚名。他悄悄地告诉朋友王粲和司马芝:“刘刺史并没有王霸之才,却时时以周文王自处。这是很危险的!”因为预见到刘表必将败亡,裴潜又脱离刘表,前往长沙避祸,公元208年,荆州果为曹操所取。
之后,裴潜被曹操任用,尽管只是丞相府当幕僚,但裴潜却死心蹋地追随曹操,因为他知道自己跟对了人。而一次在与曹操的闲聊中,裴潜也展现了自己的识人之能。曹操问裴潜:“你与刘备在荆州相识,你认为刘备的才略如何?”裴潜说:“刘备如在中原,只会作乱而已,而不能治乱(平定中原);如乘隙夺取地势险要的边疆地区,足以为一方之主。”裴潜对刘备的论断,成为了后人评价刘备的依据之一。
总是评价他人,自己却一直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对于裴潜来说,未免有纸上论英雄之嫌,想要得到荣耀,就必须建功立业,而裴潜的才能也不只限于识人,做事也颇具才干,而且称得上是胆识过人。
机会总算来了,公元216年,代郡大乱。源头便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乌桓部落,当时乌桓王与本部落的其他两个首领不和,三人并称单于。争强斗胜,常有冲突。他们又和少数汉族官吏勾结,把持代郡的政务,骚扰百姓,不听朝廷号令。代郡太守无能,对此束手无策。
曹操准备派裴潜出任代郡太守,多带精兵,以武力征服乌桓,平息*。
但裴潜却有自己的看法,他对当前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
1、敌方的心态:乌桓单于他们其实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他们放肆横行日久,不听调配,冒犯朝廷天威,心里十分也不踏实,害怕受到惩处。
2、我方的选择:代郡人口众多,只要有人组织,便能聚集上万兵马。如果我方多派精兵,大军压境,乌桓单于必定狗急跳墙,煽动民众据守边境。如果我方派兵太少,却又无济于事,无法征服乌桓。
3、结论:既然多带兵不好,少带兵也不好,不如干脆不派兵。以我的判断,我们不用派兵就能解决问题。
曹操认为裴潜的分析有道理,认可了裴潜的主张。
由于对事件的发展方向有了足够自信的判断,再加上裴潜本就胆识过人,无惧生死。
于是,历史上又多了这样的经典一幕:面对边境*,裴潜未带一兵一卒,单车赴任,前往边疆解决*。
而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完全不出裴潜的预料。
乌桓单于这边得知新任太守即将到任,担心没好果子吃,疑虑不安,三个单于整天凑在一起谋划对策。裴潜单车前来赴任的消息传来,单于惊喜万分。他知道朝廷是不准备责罚他们了,顿时戒备全无。
自知理亏的单于赶忙向裴潜示好,而且悉数归还了以前所掳掠的代郡妇女和器械财物。
裴潜稳定了单于后,掌握了主动权。随后积极调查,诛杀了与单于里通外合的官吏郝温、郭瑞等人,安定了内部局势,平定了动乱。裴潜的举动使魏北方边境大为震动,一时间远近百姓纷纷投奔。裴潜在代郡三年,其时边疆安定,兵无战事,百姓归心,安居乐业。
此后,裴潜仕途一帆风顺,魏明帝时更是出任大司农、尚书令等要职,还被封为清阳亭侯,萌荫子孙,得益于裴潜,裴氏一族在天下大乱之时却迅速发展,而这一切与裴潜的个人才干是密不可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php中字符安全过滤函数有哪些?
下一篇: Linux下Oracle 10g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