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如何做好官场不倒翁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11 23:47:48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语之错,一言之差,都可能罢官乡里,永不录用,甚至人头落地。但有的人却能高高在上,终生屹立于朝廷而不倒,散发着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让君主为之倾倒。他们总是能想君主之所想,思君... [详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语之错,一言之差,都可能罢官乡里,永不录用,甚至人头落地。但有的人却能高高在上,终生屹立于朝廷而不倒,散发着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让君主为之倾倒。他们总是能想君主之所想,思君主之所思,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陷害别人以取悦君主,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首先要说有“不倒翁”之称的貌疏宰相。

  此人虽饱读诗书,文采斐然,甚至在太宗淳化三年考中进士,据说差点中了状元,但人品低下,为人狡诈圆滑,是手到擒来,是毫不脸红,陷害同僚于无形之中。凭着他那狡诈圆滑、曲意逢迎、鬼话连篇的本事,曾三任宰相,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而不倒。人送外号“不倒翁”。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如何做好官场不倒翁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第三子,母为。

  宋真宗不知那天,的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人在五岳之尊的泰山赐于他一部天书。王钦若知道此事后,丝毫没有放弃这次的大好机会,紧接着,就编导了一处天降天书的事件。编的是纹丝合缝,有理有据,说一日,一位叫董祚的木匠,正在泰山的醴泉亭忙的,突然抬头发现从远处空中飘来一块黄绢,上面写着真宗的名字和一些不为人知的文字和符号。董祚感到惊奇,便拿来交给了他。他顿时想到皇上前两天的那个梦,于是赶到宫中,献给了真宗。那正合真宗之意,二话没说,马上封禅泰山,并在山上大建宫观。这溜须拍马拍得是神乎其神,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即使大名鼎鼎的,也曾栽在他的枪口下,还因此被真宗罢了相。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如何做好官场不倒翁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话还需要从历史上那次有名的“檀渊之盟”说起,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南侵,都成开封岌岌可危。王钦若主张为避其锋芒应迁都,寇准主张抗敌,并力主真宗亲征,以增加士气。后来都知道,北宋军大胜,皇帝对寇准更加器重。由于皇帝极力求和,随签订了“檀渊之盟”。这事却成了王钦若后来陷害寇准的把柄。于是,有一次,他对真宗说起这事,说让皇帝亲征这明明是拿皇帝的性命做赌注,并接着说,签订的“檀渊之盟”就是一个,有损皇威,简直是对皇上的侮辱。真宗被蛊惑的,开始对寇准产生怀疑,不久就罢了寇准的宰相职务。

  当然,本性难移的王钦若到了仁宗朝时,也是同样用他那一贯的伎俩,赢得仁宗的欢心,又一度为相,并被封为冀国公。虽然,朝中正直的大臣也曾弹劾、指责、揭露他的嘴脸,但他却像不倒翁一样始终没有被搬倒,并毫发无损的安度晚年。

  继王钦若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叫,北宋。

  说起王珪又不能不提中国第一才女。王珪的大女儿嫁给了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的李格非,俩人生了个才女叫李清照。李清照的才华为何如此出众?与家学渊源是分不开的,父亲李格非是“小”其中之一,曾拜在大文豪苏轼门下学艺,并在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上面提到的李清照的祖父王珪虽品行不咋的,但文采毫不逊于女婿李格非。

  王珪曾在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全国第二名),连北宋文坛领袖也对其文采钦佩不已。王珪能有李清照这样才华出众,的外甥女,也不枉在夸耀一番。但让他更加揪心的是他那遗臭万年,永世被唾骂的孙女和孙女婿——和。王珪第四个儿子叫王仲岏,王仲岏有个女儿嫁给秦桧,就是和权奸丈夫跪在墓前的王氏。

  秦桧夫妇的既把他们自己悠久的钉在了历史地耻辱柱上,世代长跪于岳飞墓前忏悔乞饶,又让后人以为耻。秦桧的后代子孙秦涧泉曾写道:“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如何做好官场不倒翁

  ▲秦桧夫人跪像

  李清照继承了外祖父的文采,秦桧却学到了祖父的为政之术,并更上一层楼。先说王珪的文采到底牛到什么程度。

  话说,有一年,诗兴大发,特召王珪到宫中饮酒赏月赋诗。仁宗和他谈诗论文,好不惬意,虽将自己写的诗给他品赏。王珪,拿在手里,捧在心上,极尽奉迎之能事,“叹仰圣学高妙”,一阵阵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听得仁宗是。俩人是越谈越尽兴,最后,仁宗提议让随身的宫嫔拿出她们的领巾、团扇、手帕等物向王珪求诗,并让王珪使用自己的御笔。王珪确实可出口成章,提笔成文,不假思索,根据每个宫嫔不同的特点,构思遣词,笔走潜龙,一篇篇佳作呼之即出。仁宗大为赞叹,并对宫嫔们说,这是要给润笔费的。于是,宫嫔们纷纷取下自己的饰物放到王珪的袖中。此情此景比当年李太白在杨贵妃面前的那番风采有过之而无不及。时人欧阳修也曾称赞其为“真学士也”。

  文采出众,并不能代表有经世治国的才能。但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德薄而位高,处处明哲保身,一心谄媚奉迎,就会让世人所不齿。王珪虽身在宰相之位,但毫无宰相之责。对皇帝的对与错没有劝谏、诤言,唯皇帝旨意是从。他上殿进呈时,毫无主见看法只是说是去“取圣旨”;神宗决定后,不问正确与否,只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便说“已得圣旨”。,办事效率就是高,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丘壑尽在胸中。这种行为虽比不上晚辈秦桧的大奸,为人所憎恶,但身居宰辅,却只为自身,不为国家之政、百姓之念着想,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宰相。

  王珪和自己女婿的老师大文豪苏轼却势同水火。大家是否还记得,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6月间,历史上有名的“”,那次差点要了苏轼的命,把原本幽默风趣的苏轼,也是吓得不轻。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如何做好官场不倒翁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据说,王珪向神宗谏言“苏轼却有谋反之心,当然口说无凭,神宗不予理睬,接着王珪又拿出苏轼一首写柏树的两句诗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诗中写道:

  ”恨到九泉无曲出,世间惟有蛰龙知。”

  王珪说:“陛下,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好在31岁的神宗没有像、对文字那样的敏感,最主要的还是曾留下不杀士大夫的遗训,神宗继位之初也是在太祖遗言石碑前立过言,发过誓的。纵观历史,两宋的统治者一直遵循这条遗训,两宋时期没有杀一位士大夫。因此,神宗当然不会听从王珪的建议,并冷静地回答:“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王珪等人处心积虑,设计已久的阴谋就这样泡汤了。虽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既然统治者都发话,苏轼的诗没有问题,陷害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就这样,苏轼算是逃过了一劫。

  神宗幸亏没有像仁宗那样对王珪的文采爱得死去活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王珪做得太不地道了,好得苏轼也贤婿的老师,再说王珪那也是凭借自己的文采,曲解诗意,来陷害苏轼。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文采确实为世人称道,他的品行却为世人所不齿,就像他有一个引以为豪的外孙女,但又有一个引以为耻的孙女一样。总之,在政治风起云涌的旋涡中,他选择了明哲保身。

  王珪历经三朝,官运恒隆,为官十年有六,最后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坛不倒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