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人工智能会在工业互联网上应用
近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在北京日报发表《认识工业互联网》文章,就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异同,以及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文章认为,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已在发展,从提升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到以业务创新和改进客户体验为目标。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企业都可以启动,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并重来应对发展中的挑战。
工业的发展路径是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企业的信息化从流程电子化、管理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运行网络化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也在发展,从提升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到以业务创新和改进客户体验为目标。
工业互联网具有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特点
邬贺铨院士认为,互联网+实际上是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政务互联网组合,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既有关联性,也有很大的不同。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很多时候是同义词。
工业互联网具有与消费互联网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是个性化。消费互联网是共性的、全球的,易于标准化,而工业互联网设备多种多样,标准化难度很大。
第二是门槛高。消费互联网终端简单、容易普及和自我升级,而工业互联网生产设备和需求多样、业务链条长、模型复杂、资本需求大、人才要求高,所以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需要快速响应,并提供工业互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
消费互联网模式无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
邬贺铨院士认为,互联网的灵魂是创新,对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都一样,但是并不等于消费互联网的模式思维完全可以用到工业互联网上。
第一,实施主体不一样。工业互联网需要更多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支持,主体作用还是实体经济企业。
第二,生态不一样。消费互联网的主要载体是手机,靠ios和安卓操作系统构建一个app store的平台,支撑众多的第三方app,而工业互联网目前缺乏通用的平台和工业app。所以多数企业感觉到,工业互联网看不清、摸不着、叫得响、热得慢。原因不能归结为传统企业不积极,工业互联网还有个成熟过程。
第三,商业模式不一样。消费互联网往往是比烧钱、聚人气、圈用户、赚流量,收入靠广告和会费等,这种模式是没有办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的。
即使有了基本的技术支撑条件,但要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还有很多优化工作需要做,特别是要将信息技术(it)与工业的技术(ot)融合。it技术在消费互联网中大量应用,但是工业it技术还有不同,包括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和数据获取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等。工业上的ot技术,包括材料、机器、方法、测量、维护、管理、建模等。it和ot需要结合,否则工业互联网还是两张皮。
人工智能会在工业互联网上大量应用
邬贺铨院士指出,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起重要作用。
关于人工智能,有很多实例说明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管理,可以改进生产效率或提高产品质量。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用得好的是生产数据比较完整的企业。
但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只是“人工+机器智能”,还不是很完善,具有工业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基于数据导出的模型可能还有错误、神经网络的过程缺乏透明性和解释性等问题。
机器真正拥有智能的关键在于能够使用因果推论而非相关关系推论,因此需营造工程师与ai协同工作的环境,由人工经验加以解释。
区块链与物联网和第三方机构结合赋能工业互联网
邬贺铨院士认为,将区块链与物联网、第三方机构结合,可以改进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性。
工业互联网的征信问题,可以借助区块链来解决。区块链通过块链式的数据结构、分布式账本、数字签名和智能合约等四大加密安全方式,通过算法而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可获得交易过程诚信保证。
在无锡做钢铁物流供应的一家企业,就利用物联网对入库动产进行监管,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配以区块链管理,适应企业短小频急的用款需求,随借随还,解决了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不能仅靠企业自身来解决
邬贺铨院士认为,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不能靠企业一家自身解决,需要取得工控系统集成商或原厂、网络信息安全企业、*部门的大数据协同,获得实时威胁情报和风险通报及解决方案,利用外部力量帮助企业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御。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安全信息合作的同时如何保障企业的数据不被泄露,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安全问题上,需要尽快制定关于企业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和企业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总之,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有着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特点,需要满足企业应用的高安全性、超可靠、低时延、大连接、个性化以及it跟ot兼容的要求,需要开发对工业互联网优化的ict技术,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的技术不够完善,但并不意味着工业互联网现在就不能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