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娄:战国时期的穷小子,他是怎么娶到千金小姐的?
你们知道黔娄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这是大诗人陶渊明所作的古体诗《咏贫士》七首中的第四首,诗中借对古代贫士黔娄的歌咏,来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那么诗文中的黔娄有着怎样的人生呢?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黔娄。
黔娄的生卒年不详,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齐国人,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从小饱读诗书,专攻道家学说,号黔娄子。虽然生活中家徒四壁,但却励志苦节,安贫乐道,其洁身一世的端正品行为世人称颂。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期间,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都在多方招贤纳士。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战国时期的大夫和春秋时期是有些不大一样的。春秋时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可以世袭的。但战国时期的大夫逐渐演变成了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数不再是靠宗亲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袭,更多的是由有着一定学识的士升上来的。
因而造就了战国时期士人的进取精神,更有为入仕而奔走各国直接上书国君,或进行游说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方略,取得国君的信任后被重用,由文人学士变为高级官僚。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这也就促成了“布衣卿相”局面的出现。
但黔娄却和这般士人们有着本质的不同,相传,鲁共公想立他为宰相,黔娄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绝;后又赐他三千钟粟米,以期改善他的生活,也被以无功不受禄而拒绝。
齐威王请其为卿,皆被其拒绝。而后常年和妻子隐居于今天的济南千佛山上自己开凿的石洞,甘愿清贫,专注于著书立言。
相较于黔娄贫寒家庭的出身,他的夫人却是个如假包换的贵族出身,夫人施良娣是当时为帝王家掌握鬼神祭祀的太祝之女。可谓知书达礼,明媚灵巧,堪称秀外慧中。
因而对于才貌双佳的施良娣来说,要嫁一位金龟婿是易如反掌,但她却拒绝了诸多公子王孙的追求。面对家人的反对和多次的劝解,心志已坚,百折不回的施良娣执意看中的是芒鞋布衣的黔娄子。
夫妻二人一同耕作,夫唱妇随,情好无间,过着如后人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与世无争一般的生活。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黔娄的著作《黔娄子》一书主要阐扬的是道家的法理,起初也许是由于调子谈得太高,有些不接地气吧,因而没能得到世人的共鸣。
而后在夫人的建议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使其成为了涵盖古今,轰动齐鲁,士子们悉心研究之学,国君与卿大夫更是奉为治国安邦之道。
相传在黔娄离世后,他的好友参曾前来吊祭时看到黔娄尸身上覆盖着的是一块短小的白布,盖头就露出脚来,盖上脚就露出头来。不禁心酸,于是便建议黔娄夫人说:“把布斜过来盖,就以盖住黔娄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黔娄夫人却答道:“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这会违背先生的生前意愿的。”
黔娄甘愿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他的信仰有关,黔娄看起来貌似荒诞的行为背后反映的却是一种真正士人的社会思潮;既:如果不能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就远离尘世,洁然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