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编写PHP的Framework(十五)
如果是Java,即使是没用框架,它的模型这一块儿也挺复杂的,首先编写service接口,然后写实现,然后定义DAO接口,DAO实现,然后定义这几层之间传输数据的Domain,一般我认为它就是一个POJO。
Java这种契约式的编程方式很不错,即使后面的实现类发生改变,接口没有改变,代码的修改的量也不是很多。
在PHP这一块儿,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我们如果将这个抽象的太深,那么效率必然会收到影响,抽象的比较浅,模型这一层后期维护又是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最常用的方式,访问DB,如果只是着眼于单个表,那么就存在表模型,一个表就是一个模型,我们称为DbTable;如果着眼于表与表之间的关联,那么就存在关系模型,我们称为DbRelation。
由于DbTable只与单个表有关,所以它的操作比较简单,而DbRelation由于处理的是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复杂。
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系统有三个角色,管理员,普通用户,游客,而这三个角色的基本信息是相同的,所以DB中相应的有两个表:
1. User表,存放用户的基本信息,假设有以下字段:
uid userName password lid
注:lid在逻辑上是后面我要说的Limits表的外键。
2. Limits表,存放用户的权限信息,有以下字段:
lid limits
limits是一个int类型的值,假设1代表普通用户,2代表管理员,由于游客在User表中没有记录,所以就不记在这个表中。
那么对应的模型有:
表模型有两个:User和Limits。
现在我们以User这个模型来举例,这个类的基本信息如下:
1 |
2 | class User { |
3 | private $_pk = 'uid'; |
4 | private $_tableInfo = array( |
5 | 'uid','userName','password','lid' |
6 | ); |
7 | private $_tablePrefix = ''; |
8 | private $_tableName = ''; |
9 | } |
我们用$_pk这个变量代表这个表的主键,将表的信息存储在$_tableInfo中,$_tablePrefix代表表前缀,它可以防止多个应用的表重名,$_tableName,逻辑上这个表的名字,物理上表的名字为$tablePrefix . $_tablePrefix,当然,你也可以定义$_tableSuffix。
对于关系模型来说,User表和Limits表之间的关系就是lid,所以,这个关系模型就可以写成这样:
01 |
02 | class Lid { |
03 | private $_tables = array( |
04 | 'User','Limits' |
05 | ); |
06 | private $_tablesInfo = array( |
07 | 'Users' => array( |
08 | 'uid','userName','password','lid' |
09 | ), |
10 | 'Limits' => array( |
11 | 'lid','limits' |
12 | ) |
13 | ); |
14 | private $_mainTable = 'User'; |
15 | } |
这里的$_tables指定到底是哪两个表之间的关联,$_tablesInfo还是指明表的基本信息,$_mainTable指明到底那一个表是主表。
如果现在模型这一层就抽象成这样,那么假设在控制器中就直接实例化一个表模型或者关系模型,还是举一个例子吧!
假设在User模型中有一个 方法login来完成登录,返回值为bool,这个方法的具体实现我们不管,那么在控制器中的代码如下:
01 |
02 | class IndexController extends Controller { |
03 | public function index() { |
04 | $userName = empty($_GET['userName']) ? null : trim($_GET['userName']); |
05 | $password = empty($_GET['password']) ? null : trim($_GET['password']); |
06 | if((null === $userName) (null === $password)) { |
07 | //跳转 |
08 | } else { |
09 | $user = new User(); |
10 | if($user->login($userName,$password)) { |
11 | //Success,然后设置session或cookie,跳转 |
12 | } else { |
13 | //Fail,跳转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
1. 对于表模型来说,login这个单词不太恰当,login这个词与业务关联太大,对于一个简单的表模型来说,最好能够很好的和业务隔离,它只完成一些基本操作;
2. 如果现在不是直接访问DB,而是首先在memcache中查看是否有这个key,如果有,直接从memcache中去,如果没有,访问DB,然后将值设置到memcache中,然后返回,这种情况,就只有在控制器中写很多本来不属于控制器该写的代码了;
所以,这儿,我们再抽象出来一层,这一层处于控制器和表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这样,控制器直接访问的是这一层,这一层跟业务紧密结合,就可以让表模型和关系模型从复杂的业务中脱离出来,这样以后对于项目的扩展很有帮助。
还是使用刚才这个例子,假设这个类的名字为UserModel,那么它的代码如下:
01 |
02 | class UserModel { |
03 | public function login($userName,$password) { |
04 | $user = new User(); |
05 | if($user->isPasswordCorrect($userName,$password)) { |
06 | //设置cookie或session,不写了 |
07 | return true; |
08 | } else { |
09 | //密码不正确 |
10 | return false; |
11 | } |
12 | } |
13 | } |
这样控制器这一块儿的代码就变成这样了:
01 |
02 | class IndexController extends Controller { |
03 | public function index() { |
04 | $userName = empty($_GET['userName']) ? null : trim($_GET['userName']); |
05 | $password = empty($_GET['password']) ? null : trim($_GET['password']); |
06 | if((null === $userName) (null === $password)) { |
07 | //跳转 |
08 | } else { |
09 | $userModel = new UserModel(); |
10 | if($userModel->login($userName,$password)) { |
11 | //Success,跳转 |
12 | } else { |
13 | //Fail,跳转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控制器中没有业务逻辑的处理代码了,User这个类的命名也变得很有意义了,isPasswordCorrect。
我们将处于控制器和表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的这一层称为模型(和Java的service这一层很类似),这样,对于编写控制器的程序员来说,它只需要查看模型这一层的代码就可以了,到底模型这一层调用的是关系模型或者表模型都没有关系。
实际上我们现在将模型完全看成了对DB的操作了,实际上模型不一定是操作DB的,现在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在模型这一层将Cache抽象出来,现在编写一个cache的接口ICache:
1 |
2 | interface ICache { |
3 | public function connect(); |
4 | public function get($name); |
5 | public function set($name,$val,$expire = null); |
6 | public function have($name); |
7 | public function remove($name); |
8 | public function clear(); |
9 | } |
然后针对不同的Cache,只要实现这个接口即可。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Cache,实际上还有nosql,现在有很多nosql,我们可以将一些共有的操作抽象出来变成INosql,当然,这儿我就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