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为什么只记录了秦惠公的生平?原因是什么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春秋战国秦惠公做了十年国君,《史记》为什么只写他的生平。
我们从秦惠公继位前后的历史可以看出,他当上国君的十年和他儿子秦悼公当国君十四年,《史记》上就说了秦悼公在构筑雍城,其它基本都是空白,说明秦国在这二十多年里,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阶段。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继位前后秦国所发生的大事小情,从而推断出他们在位都做了些什么。
首先,秦哀公救楚打败吴国,为秦国赢得了声望和拥戴。上个章节说了,伍子胥因为公报私仇和孙武一起带领吴军攻到楚国都城,楚国大夫申包胥不得已到秦国借兵,大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出兵。
之所以犹豫了那么长时间,秦哀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作决定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已经不像春秋时那样先礼后兵了,现在是说打就打说杀就杀,秦国作为长期偏安西部一隅,和中原各国的交集除了晋国以外,并不是很多,即算是跟楚国联姻那也是为了联合对抗晋国。所以,这次借申包胥哭诉之由出兵救楚,秦哀公主要考虑的就是秦国后期的东进问题。
但是,这一战的效果是秦哀公始料不及的,他没想到此战以后,秦国的地位迅速崛起,本来楚国也是中原霸主战国七雄之一,但这次让吴国大败,要不是秦国出面,楚国几近灭国,所以,楚昭王也是对秦国言听计从。有了楚国这个昔日的霸主迎合,其它诸侯小国更是对秦国奉为上宾,战事自然就归于平静。加上这一时期,秦国的死敌晋国正在内斗,自然为秦国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好机会。
其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百家思想正在兴起,客观上唱响了合纵联横的序曲。《史记》在记载秦惠公继位的历史时,只写了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一事。说明秦国基本上没发生什么需要记载的内容,诸侯称霸要让位于诸子百家了。
需要指出的是,好多小伙伴总是把秦国两位秦惠公跟秦惠文王搞混淆了,实际上两个秦惠公之间相差一百多年,前一个秦惠公是秦哀公之孙,后一个秦惠公是秦简公之子。而秦惠文王更是与后一个秦惠公相差五十多年。
至于网络上有说秦哀公的儿子秦惠公继位十年中,有个叫伍封的人带兵打败了秦巴蜀联军一事,查遍史书并无此事记载。首先吴国刚被秦哀公打败,不可能迅速恢复军力对秦巴两个大国对抗,而且在此之前,吴国也要先打败秦楚联盟才能打到巴蜀,凭吴国的实力暂时是不可能的。其次,说伍封是伍子胥的儿子,这个更加说不通了。因为秦惠公继位时,伍子胥还没有死,他的儿子也没有成才,而且史书上关于伍子胥的儿子也是托付到了齐国,改名叫了王孙封,因此,这个说法也难圆其说。最后查到的,原来伍封并无其人,只是网络游戏里一个虚构的复仇者而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判断,秦惠公当政十年,就是秦国休养生息,调整政策的十年,虽然秦惠公手上没什么作为,但到了他儿子秦悼公手上构筑雍城,他孙子秦厉共公手上赢得楚晋和各诸侯小国进贡,又一举击败大荔和义渠两个戎狄强国,把大秦帝国版图又扩展了不少。通过连贯的来看,这其中的功劳也是有秦惠公休养生息带来的积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