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吴国两个芮国,这几个国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众所周知,春秋末期,,吴国与越国争霸,吴王、吴王、、,都是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至于吴国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众所周知,周人的祖先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公亶父看好三儿子季历,打算传位给他,于是,长子和次子让贤,离国而去,从陕西跑到江苏,建立了吴国,而三子季历,则继位掌管周国,后来,其子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孙周武王,推翻了,建立了周王国。
季历方面的历史没错,可是,太伯和仲雍,是跑到了江苏吗?当时,关中土地之肥沃,天下第一,而长江流域,则是荒凉落后之地,不要说长江,就是淮河一带,也很荒凉,而周人的*,不要说在季历时期,就是在以后周王国时期,最多也就达到淮河、汉水一带,能一下子跑到长江流域吗?
年代久远,记述发生混乱、模糊,也是可能的,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一些线索。1954年,在江苏出土了宜侯夨簋(音ce,四声,gui,三声),宜国在哪里?在河南洛阳一带,江苏吴国怎么会出土河南宜国的文物呢?
由此问题发端,经过一番探索,还是可以得出答案的,关于吴国,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太伯、仲雍,并非是一下子跑到遥远的江南的,在当时的条件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当时的周国位于现在陕西岐山一带,太伯让贤,于是其父亲,公亶父,将他封到了岐山以西的宝鸡一带,亦即现在的宝鸡吴山一带,建立了吴国,即西吴,另一位让贤的仲雍,则被封到了山西一带,建立了另一个吴国,即北吴。在当时,吴虞通用,吴国即虞国。
两个吴国,一东一西,这在周人,并不少见,后来他们还封了两个虢国,也是一东一西,一个在宝鸡,一个在洛阳以东的虎牢关一带。
由两个吴国,又带出来两个芮国,东边的芮国,在现在的陕西韩城一带,2004年出土了大量芮国文物,其国以夫人芮姜和国君芮伯万的争斗而闻名;西边的芮国,则在现在宝鸡一带,现珍藏于台北博物院的芮姞簋(音jie,二声,gui,三声),是一个很有力的线索,这是与西边的芮国的夫人芮姞有关的青铜器文物。
周文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虞芮争田而讼”的事件,这一组虞芮,就是宝鸡一带的吴国和芮国,如果是东边的那一组,则不合情理,东边的虞国和芮国,一个在山西,一个在关中,隔着黄河,不相及,有何可争呢?
总结一下,分别有两组吴国、芮国、虢国,其中,西边的一组吴国、芮国、虢国,皆位于宝鸡一带,而东边的一组吴国、芮国、虢国,则分别位于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南中部。
宝鸡一带的吴国和芮国,延续到春秋时期,都被秦国吞并。
而宝鸡一带的虢国,则在周平王东迁时,随之迁徙到今河南三门峡一带,后来,与仲雍一系封于山西的虞国搅合在一起,,春秋时期都被晋国吞并。
关于第三个吴国亦即南吴,是这样的,早年间,仲雍系的虞国亦即北吴立国期间,分出一支,自山西南下河南,建立宜国,具体位置在现在河南宜阳一带,因他们是姬族,因此得以在王室领地封得采邑。
春秋初期,周王室混乱,宜国消亡,宜人继续南下,突破了周人通常达到的范围,亦即越过了淮河流域,逃到长江流域,建立吴国,是为南吴,他们将他们在宜国的器物带到了吴国,这就是在吴国故地出土了宜国青铜器文物的原因。
三个吴国的事迹,就说到这里,而两个芮国,还有些要说的,西边的那个芮国,已经说过了,不多说了,此处再说说东边的芮国,东边的芮国,以前史书上屡屡明确记载位于现在陕西大荔,可是2004年在陕西韩城出土的大量文物,却无可辩驳地证明芮国在韩城,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芮国发生了迁徙,这在先秦时期也是屡见不鲜的。
还有一个问题,山西芮城是怎么回事?关于山西的芮城县,实际上与芮国无关,西周时,封王族于此,建立魏国,后来魏国被晋国所灭,晋国将其地封给大夫毕万,于是毕万的后代建立了又一个魏国,是为之一。之所以这里成为芮城,始于时期在此建立芮城县。古汉语中,魏、芮两字读音接近,此即山西芮城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java单线程实现队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