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割据 为何就是不见北方游牧民族的身影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汉末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纵观中国历史,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生活在贫瘠的不毛之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他们的土地不仅难以生长出粮食,生存完全要看着老天爷的心情,可草原上天灾更是频频发生,让他们一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每年因饥饿和天灾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所以中原大地就成了他们做梦都想得到的领土,在他们看来,这里土地富饶得像是天庭、粮食充足的像是吃不完、女人美丽的像是天女下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所以几乎每时每刻,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无不在策划或发动着侵略中原的战争,更是从没有中断过对中原边境的侵扰。
而每逢乱世,中原天下大乱,恰恰就是中原国家抵抗能力最弱的时候,所以这些时间就成了他们攻略中原最为频繁的时段,甚至会出现大批军队攻入中原的情况。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导致天下大乱,一时间叛军四起,诸侯割据,大汉王朝先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但是这段历史却分外奇怪,本该趁机攻击中原,参加中原诸侯群雄逐鹿这一场盛会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竟然极少在这个乱世大舞台出现,这实在是让人好奇,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一,权利交替:政权和名族的演变
1,鲜卑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恒帝年间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位罕见的雄主——檀石槐。
檀石槐勇敢健壮,富有谋略,很快就结束了草原上鲜卑各部落各自为战的局面,一统鲜卑各部,建立了初步未定的政权。
建立统一政权之后,因为他手下的人变得太多了,草原又不能种植粮食,打猎根本就不能填饱所有人独自,立刻积极的展开了扩充的行为。
他向北抗拒丁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了曾经匈奴人的故土,甚至还曾经跨海征讨倭国,当然最为富饶的中原大地他肯定也不会放过。
他连年掠侵扰东汉边境,永寿二年(156年)时,亲自率军攻打云中郡。之后就一直在攻击大汉缘边九郡及以及辽东诸多属国。
汉桓帝时昏庸无道,大汉国力早已大不如以前,朝野的内忧外患一并而起,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对付檀石槐,便想着和他和亲,封他为王来暂时平息战乱。只是没想到檀石槐根本不接受,反而变本加厉的侵略大汉边境。
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
直到公元177年,东汉灵帝上位,幽州、并州、凉州的边塞诸郡每一年都会遭到鲜卑的攻打,被逼无奈只能派军去平定边防。
他命令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今山西阳高)、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
只是结局让人大失所望,汉军出塞两千里,最后却被檀石槐大败于塞外,
直到檀石槐死后,再无人能维持鲜卑的统一稳定,直接四分五裂变成了三个集团:轲比能集团、步度根集团、东部大人集团。
三大集团中*最大的轲比能为了再次统一鲜卑,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就对其表示了臣服。
2,匈奴
匈奴早在秦时就一直在侵犯中原大地,直到公元46年左右,匈奴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
由于草原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匈奴根本无法找到足够的粮食,再加上人畜饿死,尸体无法妥善处理,直接发生了范围极大的瘟疫,整个匈奴死亡大半。
在如此的情况下,匈奴的统治阶级直接发生矛盾,导致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依附汉朝成了大汉的附属,北匈奴任然留居漠北。
因为北匈奴依然一直在侵犯大汉边境,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耿秉率军联合南匈奴军队出塞征讨被匈奴,直接杀的北匈奴大败投降者不计其数,北匈奴*逃向了中亚,此后再也没有重新回来。
东汉末年乱世初起,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南匈奴也参加了中原混战,,并且还掳走了三国时期极负盛名的才女蔡文姬。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宣布归附大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
3,乌恒
东汉初年,乌桓就常与匈奴联兵扰乱代郡以东各地。只是后来乌恒为了生计南迁,不得已归附汉朝。
公元59年,辽西地区的乌桓大人郝旦率领族人降汉,并且每年上贡奴婢、牛马及虎豹、貂皮等,还要送一位质子到大汉。
大汉封乌恒的渠帅、大人等最有权利的八十一人为王侯、君长,同意乌恒内迁,让他们在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十郡之地内生存繁衍。并且还设立了乌桓校尉于一职位在上谷宁城监管乌恒族,以来都和大汉相安无事。
因为乌恒骑兵极为擅战,所以大汉经常在乌恒征调兵马,跟着大汉军队一直征讨鲜卑、南匈奴等族,之后更是经常利用乌桓骑兵镇压各地的起义军。
由于大汉的常年征调,导致乌恒人死伤惨重、人丁凋零,更是因此人心浮动,军无斗志,之后每次被征调都临阵不战,想方设法逃会幽州各部。
直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公元187,东汉泰山太守张举、中山相张纯等人也相继*,并且利用乌恒素来对大汉的不满之心策反了乌恒,联合乌恒骑兵寇掠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四州。
后东汉幽州刺史刘虞和白马将军公孙瓒奉旨北上,平定了乌恒动乱。之后乌恒又联合袁绍,灭了公孙瓒,和袁绍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关系。
直到袁绍和曹操大战战败身死,公元207年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的有生力量,并且一劳永逸的解决乌恒这个祸患,远征乌桓。
于柳城境内的白狼山,曹操麾下大将张辽,大破乌桓,张辽更是临阵将乌恒的单于蹋顿给杀了。于是倒霉的乌恒又开始了自己被征调的苦逼生活,曹操利用乌恒人组建了名动天下的骑兵。
公元218年,乌恒联合鲜卑族再次发动*,被曹操的儿子曹彰以及田豫大败,常年被征调的乌恒本了人丁单薄,在加上屡次反抗失败,实力被削弱到了一个极其凄惨的地步,最为逐渐的被汉人和鲜卑给同化了,基本等于灭族。
二,攘内安外,中原对北方的征伐
每当一个王朝陷入分裂战乱时,也常是周边外敌蛮族纷纷入侵的时候,但是汉末却格外特殊,哪怕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年代,北方的各路蛮族,都是看上去十分乖巧。除了偶尔窜出来找下存在感,入侵汉朝领土,也是被各路诸侯打的服服帖帖后仍然对汉朝称臣。
1,刘虞维城燕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之乱后,公元187年,东汉前中山国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反动*,并且策反了乌恒与其联合。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还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替汉朝,改朝换代。
张纯、张举联合乌恒叛军直接将朝廷辅助监管乌恒族的乌桓校尉箕稠给杀了,然后一路进攻到了蓟下,沿途烧毁城郭,虏略百姓,更是连连诛杀汉室大臣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部队的数量更是达到了足足十万,一时间少有能与之抗衡者。
公元188年,汉室宗亲刘虞临危受命,受封幽州牧,北上平乱。
刘虞到达蓟城后恩威并施,先是以公孙瓒为将大败张纯、张举与乌恒的联军,打得敌人风声鹤唳、溃不成军。后是广泛布施恩惠,优待乌恒人,并派遣使者前往乌恒军中跟峭王等人陈说厉害,说他们都是被小人所欺骗,责任都在罪魁祸首的张举、张纯和丘力居三人,只要他们主动投降,大汉朝廷可以赦免这次他们犯下的罪行,宽大处理。并且还发布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
一时间叛军降者如流,根本就不想再抗衡刘虞的大军,张举、张纯见势不妙,直接撒丫子跑路,不过后来还是被自己的手下给杀死了。
2,公孙瓒平定北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叛军四起,为了平定*,朝廷曾经从幽州征发了三千精锐骑兵,而公孙瓒就是这支部队的统帅。
公元188年公孙瓒带着自己的这支部队跟随幽州牧刘虞北上平乱。
公孙瓒于张纯、丘力居等辽东属国石门大战,大胜而归,更是以三千骑兵深入追杀张纯等叛贼,吓的张纯连妻儿家眷都不敢管了,慌不择路的逃入了鲜卑境内。
据说公孙瓒和叛军打起仗来就像是遇到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一般,不要命的跟敌方硬钢。打得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直接对公孙瓒投降了。
公孙瓒深入追击时,被丘力居率领大军给困在了辽西管子城,公孙瓒硬生生的坚持了足足二百余日,直接耗的丘力居的乌恒大军粮草用尽、疲乏不堪,又害怕刘虞率领大军赶到,被逼不得不远走柳城。
朝廷深感公孙瓒的勇武,直接下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兼领属国长史,更是让他统领兵马,一直守护边境,与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不断。
3,曹操远征乌桓
北方乌恒先是被公孙瓒所平定,后来却又联合袁绍打败了公孙瓒,此后一直和袁绍来往密切。
曹操大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带领着袁氏家族剩下的*直接投靠了乌恒,为了解决袁氏一族的残余*,也为了再次平定北方边境,公元207年曹操率军远征北方。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
曹操北上途中一直没有扩大声势,导致曹操大军到了乌恒根据地柳城两百里外乌恒人才发现曹军到了。
因此曹操大军和乌恒大军直接在柳城两百里外发生一场遭遇战,但是这虽然是遭遇战,却也是两军的决战,因此两军仓促相遇都还没来得及做好万全准备,全部都只能倾尽全力一战。
如果曹操大军战败,必然全军覆没于辽西,此次北伐也将会毫无结果;如果乌恒战败,他们的大本营柳城就在眼前,曹操如果长驱直入,柳城势必失守。
白狼山一战,曹操一方的优势就是出其不意,并且手下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更兼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勇冠三军的猛将。乌恒一方的优势就是以逸待劳,且是大本营兵马众多,且单兵能力很轻
曹操军队本来就刚刚经过了十几天的急行军,体力完全不是全盛状态,在加之大军的重装主力步兵全部在后方,还没赶到。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麾下的大将张辽却““劝太祖战,气甚奋””,曹操看张辽如此气吞山河,勇猛无畏,又登山看到乌桓虽然人马众多,但是军阵不整,阵形松散,当即就下令“自以所持麾授辽”,将自己指挥军队的持麾交给张辽暂用。
张辽得到授权,直接身先士卒,带领先锋部队在乌恒军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发动猛攻,一战下来乌恒军大败,连乌恒的单于蹋顿也被张辽一战斩杀。
随后,曹操攻破被乌桓占领的三郡之地,也彻底肃清了袁氏*。
4,曹彰威震塞外
公元218年,北方的乌桓再次*。
曹操直接任命直接的儿子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率军北伐。
曹彰此人,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而且他是曹操儿子中唯一一个习武的“好为将”的存在,不像他们父亲和两个都是大文学奖,反而是成了沙场厮杀的猛将。书中说他喜搏猛虎、臂力过人,是曹姓武力最强的人,在曹魏后期更是无人能比。
曹彰北征,刚刚率军进入涿郡的境内,就有几千乌恒族的骑兵攻杀而来,当时曹彰手下只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百匹,而且刚刚落脚,仓促之际坚守阵地,不成想竟然以少胜多,直接打的敌人溃败逃散。
曹彰更是乘胜追击,亲自与敌人搏战,越战越勇,直接追到了,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的桑干河。
当时军中的长史和众将都认为部队远道而来,正是人困马乏之时,按照丞相的命令,不应该追敌过深,深入敌境,这太过大意轻敌。
曹彰却直接反驳道:“率军出征,只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受这种限制?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他直接上马,大喝:“落后者斩!”
一天一夜之后曹彰追上了敌人,更是将其一举歼灭。
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正在远处观战,看到曹彰的勇猛之后,本来有意南下、逐鹿中原的草原上的王者,直接断绝了此心,更是直接向曹魏请求臣服。
就这样,北方异族之乱,终于完全平定。曹操得到消息后,直捋着曹彰的胡子说:“黄须儿居然大不简单!”
东汉末年,北方草原上的异族不是没想过南下逐鹿,马踏中原,只是碍于现实却不得施行。
其一,碍于内部矛盾重重,处于政治和名族的演变之中,个少数民族还没建立统一的政权,没有形成南下中原的完善条件,虽然有心,但却无力。
其二,中原虽然大乱,但是军事实力不减,虽然诸侯间彼此征伐不但,但是遇到外族入侵还是当仁不让一致对外,北方草原异族的几次南下计划,都被中原*用铁血手腕给打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上传图片 file 更改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