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系列二(操作镜像).
一、镜像管理
1、拉取镜像
docker pull [选项] [Docker Registry 地址[:端口号]/]仓库名[:标签]
-- Docker 镜像仓库地址 :一般是 域名或者IP[:端口号]。默认地址是
-- 仓库名 :两段式名称,即 用户名/软件名。对于Docker Hub,如果不给出用户名,则默认为 library,也就是官方镜像。
从下载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之前 提及的分层存储的概念,镜像是由多层存储所构成。下载也是一层一层的去下载,并非单一文件。
tips:Docker Hub 注册的时候要FQ,否则那个注册按钮点击不了~
2、查看镜像
docker image ls docker images
列表包含了 仓库名、标签、镜像ID、创建时间 以及 所占用的空间。
3、运行镜像
docker run -it --rm -d -p 8888:8080 tomcat:8.0 -i:交互式操作 -t:终端 -rm:容器退出后随之将其删除,可以避免浪费空间 -p :端口映射 -d :容器在后台运行
指明了 -d 运行镜像,会返回容器的 id;如果不指明 -d 运行镜像,会打印出 catalina.out 的 日志,在 [crtl +c] 后,容器即停止运行。
至于容器启动后,如果关闭容器进程,查看系统日志等,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说明~
4、删除镜像
docker image rm IMAGE_ID(不需要全部的id字符,足够区分别的镜像就可以了) docker image rm 镜像名(REPOSITORY:TAG)
tips:要注意镜像和容器依赖的问题。如果用这个镜像启动的容器存在(即使容器没有运行),那么同样不可以删除这个镜像,因为容器是以镜像为基础,再加一层容器存储层,组成的多层结构去运行的。所以删除 image 前要删除 container 中的引用。
二、制作镜像
镜像的定制实际上就是定制每一层所添加的配置、文件。我们通常把每一层修改、安装、构建、操作的命令都写入一个脚本,用这个脚本来构建、定制镜像,这个脚本就是 Dockerfile。
之前说过,镜像是分层存储的,Dockerfile 中每一个指令都会构建一层。镜像构建时,一定要确保每一层只添加真正需要添加的东西,任何无关的东西都应该清理掉,避免镜像的臃肿。
现在我们来研究下 Dockerfile 的命令(不推荐使用的命令不做介绍),然后再用个 Demo 来说明:
FROM:制定基础镜像,镜像的定制一定是以一个镜像为基础,在其上进行定制。FROM 是必备的命令,而且必须是第一条指令。FROM scratch 意味着你不以任何镜像为基础,接下来所写的指令将作为镜像第一层开始存在。
RUN:用来执行命令行命令的。有两种格式:
-- shell 格式:RUN <命令>,就像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命令一样。
-- exec 格式:RUN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这更像是函数调用中的格式。
WORKDIR:指定工作目录,以后各层的当前目录就被改为指定的目录,如该目录不存在,WORKDIR 会帮你建立目录。
-- 格式:WORKDIR <工作目录路径>
USER:USER 指令和 WORKDIR 相似,都是改变环境状态并影响以后的层。
-- USER <用户名>
COPY:将从 <源路径>(上下文路径)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 <目标路径> (可以容器内的绝对路径或者相对于 WORKDIR 的相对路径)位置,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比如读、写、执行权限等。
-- COPY <源路径> <目标路径>
-- COPY ["<源路径1>",... "<目标路径>"]
CMD:用于指定默认的容器主进程的启动命令的,只能出现一次,CMD 后面的命令可被运行时 [ docker run xxxx:1.0 参数 ] 中的参数取代。对于容器而言,其启动程序就是容器应用进程,容器就是为了主进程而存在的,主进程退出,容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而退出,其它辅助进程不是它需要关心的东西。
-- shell 格式:CMD <命令>
-- exec 格式:CMD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
-- 参数列表格式:CMD ["参数1", "参数2"...]。在指定了 ENTRYPOINT 指令后,用 CMD 指定具体的参数。用来和 ENTRYPOINT 指令搭配使用
ENTRYPOINT:目的和 CMD 一样,都是在指定容器启动程序及参数,只能出现一次。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 ENTRYPOINT 可以在启动时,为其之后的命令添加自定义的参数。二 就是与 CMD 的交互,当 Dockerfile 文件中指定了ENTRYPOINT 时,CMD 中的内容就变成了 ENTRYPOINT的参数。
-- shell 格式:ENTRYPOINT <命令>
-- exec 格式:ENTRYPOINT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
ENV:设置环境变量,无论是后面的其它指令,还是运行时的应用,都可以直接使用这里定义的环境变量($KEY)
-- ENV <key> <value>
-- ENV <key1>=<value1> <key2>=<value2>...
ARG:和 ENV 的效果一样,都是设置环境变量。所不同的是,ARG 所设置的构建环境的环境变量,在将来容器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这些环境变量的。而且该值可以在构建命令 docker build 中用 --build-arg <参数名>=<值> 来覆盖。
-- ARG <参数名>[=<默认值>]
VOLUME:指定某些目录挂载为匿名卷,这样在运行时如果用户不指定挂载,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向容器存储层写入大量数据。
-- VOLUME ["<路径1>", "<路径2>"...]
-- VOLUME <路径>
EXPOSE:声明运行时容器提供服务端口,这只是一个声明,在运行时并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应用就会开启这个端口的服务。主要是为了镜像使用者在宿主开启端口服务时,可以映射到容器的端口。
-- EXPOSE <端口1> [<端口2>...]
HEALTHCHECK:告诉 Docker 应该如何进行判断容器的状态是否正常,当在一个镜像指定了 HEALTHCHECK 指令后,用其启动容器,初始状态会为 starting,在 HEALTHCHECK 指令检查成功后变为 healthy,如果连续一定次数失败,则会变为 unhealthy。
-- HEALTHCHECK [选项] CMD <命令>:设置检查容器健康状况的命令
--interval=<间隔>:两次健康检查的间隔,默认为 30 秒;
--timeout=<时长>:健康检查命令运行超时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本次健康检查就被视为失败,默认 30 秒;
--retries=<次数>:当连续失败指定次数后,则将容器状态视为 unhealthy,默认 3 次。
-- HEALTHCHECK NONE:如果基础镜像有健康检查指令,使用这行可以屏蔽掉其健康检查指令
ONBUILD: 是一个特殊的指令,它后面跟的是其它指令,比如 RUN, COPY 等,而这些指令,在当前镜像构建时并不会被执行。只有当以当前镜像为基础镜像,去构建下一级镜像的时候才会被执行。
-- ONBUILD <其它指令>
tips:在指令格式上,一般推荐使用 exec 格式,这类格式在解析时会被解析为 JSON 数组,因此一定要使用双引号 ",而不要使用单引号。
简单了解完这些命令后,让我们来试着制作一个web工程的镜像吧!为此,查了很多网上制作镜像的教程,结果都不是很尽人意,很多竟然都是通过 docker commit 来制作的(不推荐使用 docker commit 来制作镜像,会添加进很多编译的文件,造成镜像的臃肿),还有一些虽然是通过 Dockerfile 文件的方式来制作镜像,但是 Dockerfile 的语法却不是很规范(比如将多个 Linux 命令写在多行,造成 镜像无谓的分层,因为Dockerfile 一条命令就是一层结构)。
所以就自己着手写一个 Dockerfile 文件吧!第一次自己琢磨着写镜像,有点小激动,连晚饭都忘记吃了...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先写一个基础环境镜像,基于 centos 服务器,安装好 jdk 环境和 Tomcat;然后基于这个基础环境镜像构建web镜像 — 将 war 包拷贝进 webapps 目录,启动 Tomcat。
基础镜像文件 Dockerfile:
FROM centos #1、指定工作目录 WORKDIR /usr/local #2、指定版本信息 ENV JAVA=jdk-8u181-linux-x64 TOMCAT=apache-tomcat-8.0.53 #3、创建目录,多个命令尽量在一个Dockerfile 命令中完成,避免构建多层,做好清理工作 RUN mkdir java \ && mkdir tomcat \ && cd java \ && yum -y install wget \ && wget -q -O jdk-linux.rpm --no-check-certificate --no-cookies --header "Cookie: oraclelicense=accept-securebackup-cookie" http://download.oracle.com/otn-pub/java/jdk/8u181-b13/96a7b8442fe848ef90c96a2fad6ed6d1/${JAVA}.rpm \ && rpm -ivh jdk-linux.rpm \ && rm -rf jdk-linux.rpm \ && cd ../tomcat \ && wget -q http://apache.claz.org/tomcat/tomcat-8/v8.0.53/bin/${TOMCAT}.tar.gz \ && tar -zxv -f ${TOMCAT}.tar.gz \ && rm -rf ${TOMCAT}.tar.gz \ && rm -rf ${TOMCAT}/webapps/ROOT \ && yum -y remove wget; #4、把上下文目录中的 war 复制进来 ONBUILD COPY *.war ./tomcat/${TOMCAT}/webapps/ #5、启动容器 ONBUILD ENTRYPOINT ["/usr/local/tomcat/apache-tomcat-8.0.53/bin/catalina.sh","run"] #6、基础环境构建完毕 CMD ["sh","-c","echo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mpleted"]
然后运行构建镜像,注意docker build 最后面的那个点,表示的是镜像的上下文目录,COPY 命令的上下文目录指的就是这个。
这个镜像制作的,额,差强人意吧,竟然有600多兆。不过,最开放我思维的是那两个 ONBUILD 命令,就像上文提到的 ONBUILD 命令本次镜像不会被执行,只有以这个镜像为基础镜像的时候才会被执行。所以,大家想想看,有了这个基础镜像后,我们将打好的 war 包放在上下文目录,然后就可以运行起来任意的 web 工程啦!
接下来,来看看 web 镜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已经进展到了这一步,你会发现出奇的简单~
FROM myenv:1.0
是的,你没有看错,整个 Dockerfile 就只要这行命令就够了,然后构建的时候,会帮你把 war 包放进 webapps 目录(ONBUILD 的效果),接着构建运行起来吧~
#构建 docker build -t myweb . #运行 docker run -p 7575:8080 myweb
哈哈,折腾了一个周末,终于成功了!小激动小激动~~ 写的两个镜像已经上传到了 Docker hub,喜欢的点个推荐吧!
Docker hub 地址:
参考资料:
上一篇: 一个温馨的群,理想的构成是这样的
下一篇: 犯人被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