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无人零售能借5G之力“复苏”吗?
在新零售成为热门之后,许多生意都在尽量往这个概念上靠。无人店、无人售货柜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尤其是在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的2017年,全国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零售市场融资累计超出40亿元人民币。
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个大有前景的新风口并相继进入之时,这股风却停的如此突然。进入2018年,无人零售生意渐显萧条:设想中简单快捷而实际上极为繁琐的使用步骤让用户抗拒,技术不到位、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相关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裁员、倒闭等诸多危机,即使是巨头旗下的无人售货店也一样门庭冷落,这也将无人零售这门本来被看好的生意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造成此种局面的因素当然不止一个,但说到底还是技术发展没到位。而现在如火如荼的5g影响着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无人零售。事实证明,5g能够成为无人零售发展的有效助力,而且这种助力对无人零售而言是全方位的。
一、无人零售受巨头青睐,但实践过程中遭受诸多限制
2017年起,无人零售店、无人零售货架就开始火爆,尤其是巨头们对这个新风口更是兴致盎然。
2017年12月14日,京东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的主流城市建设数百家无人超市;12月19日,阿里与美的联手发布无人零售产品“小卖柜”,同一天腾讯持股的猎豹移动也对无人货架进行了投资。而国外的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2018年开设了无人实体店,可见无人零售已然成了一块“香饽饽”。
可随着实践的展开,问题也浮出水面。 体现出来就是许多无人零售生意的迅速倒下,如先后获得了1亿元天使轮融资和3.8亿元a1轮融资的猩便利仅一年时间就开始大量裁员,而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扩张速度过快而停运,离开业尚不足4个月。就连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公开表示过“无人零售是一个伪命题”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无人零售火爆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概念”。 说白了就是,有了这个概念,外界,尤其是投资方,对企业的估值方式就很可能转变。多年来,实体零售商获得资本的比重一直上不去,主要就是因为传统零售业的纯利水平一直在1.5%~3%之间徘徊,投资回报率周期过长,所以资本一般是不愿意投的。
可无人零售却被资本看好。因为它生来就带着“新零售”、“新技术”等吸睛的基因。从理论上来说,现在的人工成本逐年上涨,而无人零售不用人工,所以能省下一大笔钱。无人零售这种新颖的模式也能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增加客流量与营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无人零售中应用到的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一系列新技术,同样是当下与未来的热点。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无人零售都是既能引来资本,又能降低成本增加获客量的好生意。
然而多数行业在发展初期,都逃不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魔咒”,无人零售同样如此。
对于超市、便利店来说,吸引客户除了货品丰富质量好,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便利”。按理说无人零售应该可以将这个点进一步发挥,可事实是,现在的无人零售店在结账时往往需要顾客自行操作。要知道,如果不是经过专门培训,那些条码扫起来可并不容易,就连对先进技术了解颇深的年轻群体都玩不转,更别说那些上个微信都要人一步步讲解的老年人群体了。
所以尴尬的局面就是,在超市,那些“自助结账”的通道往往冷冷清清,而人工结账的通道却拥挤不堪,哪怕是这样,人们也不愿意往自助那边挪动一下,偶有几个想去尝鲜的,最后也都要在自助结账那边安排的专人的帮助下完成。同样的,那些所谓的“无人售货店”也会派专人帮助顾客结账,这样一算,成本反而还上涨了。
为什么说成本上涨了呢?因为无人零售店不仅需要人工辅助,那些搭载了先进技术的设备也要花不少钱。 就拿亚马逊的amazon go来说,虽然亚马逊方面未曾对外界公开无人零售店的建造成本,但看看遍布其中的摄像头和应用到高科技的传感器,也能估计出这些都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如果是单独一家店,以亚马逊的财力自然不在话下,可要是想推广开来,亚马逊又需要投入多少呢?
即使是高成本的投入,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测试结果显示,如果amazon go中客流量过大,系统就会崩溃,所以amazon go在这时会限制顾客行走的速度。为了能让系统精确有效地追踪顾客,亚马逊相关团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人“蒙混过关”,成功“偷取”了货品。
在现有的无人零售店中,亚马逊的amazon go可以算是佼佼者了。连佼佼者都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其他的店铺就可想而知。即使是看中无人零售这个概念的资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无人零售生意难以满足资本对于迅速复制与回报率周期短的需求。对于科技巨头而言,无人零售店相当于一种试验,巨头们一般选择小规模开店,但不会计划大量普及。而当前的种种现实也表明,无人零售生意与想象中的“投入成本低、盈利迅速”大相径庭,我们现在甚至可以看到,某些新型便利店都不再把“无人”作为主要概念,而是更加看重技术赋能。
以上的种种因素,共同构成了无人零售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可无人零售发展受阻,并不代表这不是一门好生意,相反,无人零售是新零售的具体表现,是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所以对待无人零售的最佳方法并非放弃,而是要想办法打破其中的阻碍。关于这点,最近火爆的5g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5g可适当缓解无人零售生意的尴尬,并提供更多可能性
现有的无人零售生意其实也都很先进,但这只是证明了这门生意“能做”,离“做好”仍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要靠“5g”来补。
近日在上海市虹口区新开了一家“爱趣拿”便利店,虽然店面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它却是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搭载了5g网络的“无感支付”便利店。
何谓“无感支付”?看看整个流程就有大概了解。进店前先微信扫码注册,然后拿着手机上出现的二维码在入口闸机上刷一下就可进入。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魔幻”色彩了:想要什么随便拿,拿完了直接走就行。当然这可不是“白送”,此时在用户的手机上早已扣除了货品的价格。
这个过程听上去就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技术必须到位。 在不足100平米的店里,遍布着超过50个高清智能识别摄像头,ai视觉分析技术的加持和货架上的传感器,让顾客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监视”之中。所以顾客一旦拿着货品离店,系统就能迅速作出扣款的反应。
这一切得以实现都离不开5g。当然4g环境下也可以做到这些,但就像亚马逊的无人便利店那样,系统有崩溃的风险,顾客也存在“逃单”的可能。而5g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高速的上载与下载速度,不论是ai视觉分析还是高速计算都能被5g所满足,让无人售货场景下的“即拿即走”与4g环境之下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
速度的提升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顾客不必在购物的时候因为要顾及传感器和摄像头而刻意放慢速度,更不用经历那些复杂的自助结账程序以及“被逃单”的尴尬。可以说,5g能让顾客切实感受到无人售货带来的优质体验,不同于此前关于无人零售的“概念”乃至“噱头”,5g之下的无人零售生意对消费者有着真正的吸引力。
对商家而言,有了5g,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客流,还能有效降低货损率,并节省对无人零售生意的投入成本。
如果说在4g之下,巨头尚有余力经营无人零售店,而那些想要入局的中小企业就没这么幸运了。传统的零售店想用技术实现数字化,可就算是装个摄像头、放个传感器对他们来说成本都很大。
而随着5g的逐渐落地,云计算能力得以集中,投入成本就能进一步降低。此外运营商为了推广5g,也会选择与商家合作。例如苏宁在今年6月的ces asia亚太消费电子展上就宣布了与联通在5g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成立“5g智慧零售实验室,希望可以借此将4g环境下用户对无人零售体验感知方面的缺失补充完整,并利用先进技术解决场景体验中存在的问题。
说到场景,5g还为无人零售的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今年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中国联通展示了“5g无人零售车”,它能在公园等场景中进行移动售货,只要招招手它就会自己到顾客身边,即使无人车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手机下单完成购物将其“吸引”过来。这款5g无人零售车具备实时定位、远程调度等功能,稍微改一改还能送快递。
可以看到,5g对于无人零售发展的帮助是巨大的。在2g、3g、4g时代,一些新场景、新技术的出现都是在它们普及之后才逐渐衍生的,唯有5g还未出现就万众期待,还未落地就有许多场景和模式在翘首以盼。可以肯定的是,随着5g的普及,包括无人零售在内的商业模式会得到迅速发展,用户也能拥有真正优质的体验,无人零售在5g的加持下,能够从当前的尴尬局面中得以解脱,并迅速发展成为下一个爆点。文/东方亦落
上一篇: 社交电商平台最后拼的到底是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