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服务?
什么是微服务?为什么会有微服务?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的探索。
我们先看下*和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
*:2014年,martin fowler 与 james lewis 共同提出了微服务的概念,定义了微服务是由以单一应用程序构成的小服务,自己拥有自己的行程与轻量化处理,服务依业务功能设计,以全自动的方式部署,与其他服务使用 http api 通信。同时服务会使用最小的规模的集中管理 (例如 docker) 能力,服务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等组件实现。
百度百科:所谓的微服务是soa架构下的最终产物,该架构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肢解业务,使得服务能够独立运行。微服务设计原则:1、各司其职 2、服务高可用和可扩展性
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接下来,我将从单体应用开始,讲解为什么会有微服务以及什么是微服务。
单体应用
在初期,互联网公司的应用技术栈大致分为 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和 mvc(spring + ibatis/hibernate + tomcat)两大流派。两者都是为单体应用架构设计的,其优点是学习成本低,开发上手快,测试、部署、运维也比较方便。
以 mvc 架构为例,业务通常是通过部署一个 war 包到 tomcat 中,然后启动 tomcat,监听某个端口即可对外提供服务。早期在业务规模不大、开发团队人员规模较小的时候,采用单体应用架构,团队的开发和运维成本都可控。
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团队开发人员的不断扩张,单体应用架构就会开始出现问题,大概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部署效率低:当单体应用的代码越来越多,依赖的资源越来越多时,应用编译打包、部署测试一次,甚至需要 10 分钟以上。
- 团队协作开发成本高:当团队人员扩张,多人修改代码,然后一起打包部署,测试阶段只要有一块功能有问题,就得重新编译打包部署,然后重新预览测试,所有相关的开发人员又都得参与其中,效率低下,开发成本极高。
- 系统高可用性差:因为所有的功能开发最后都部署到同一个 war 包里,运行在同一个 tomcat 进程之中,一旦某一功能涉及的代码或者资源有问题,那就会影响整个 war 包中部署的功能。
- 线上发布变慢:一旦代码膨胀,服务启动的时间就会变长。因此,急需一种方法能够将应用的不同模块的解耦,降低开发和部署成本。
想要解决上面这些问题,服务化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服务化
服务化就是把传统的单机应用中通过 jar 包依赖产生的本地方法调用,改造成通过 rpc 接口产生的远程方法调用。在编写业务代码时,对于通用的业务逻辑,把它抽象并独立成为专门的模块,对于代码复用和业务理解有很大的好处。
以微博系统为例,微博既包含了内容模块,也包含了消息模块和用户模块等。其中消息模块依赖内容模块,消息模块和内容模块又都依赖用户模块。当这三个模块的代码耦合在一起,应用启动时,需要同时去加载每个模块的代码并连接对应的资源。一旦任何模块的代码出现 bug,或者依赖的资源出现问题,整个单体应用都会受到影响。
为此,首先可以把用户模块从单体应用中拆分出来,独立成一个服务部署,以 rpc 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微博和消息模块调用用户接口,就从进程内的调用变成远程 rpc 调用。这样,用户模块就可以独立开发、测试、上线和运维,可以交由专门的团队来做,与主模块不耦合。进一步的可以再把消息模块也拆分出来作为独立的模块,交由专门的团队来开发和维护。
可见通过服务化,可以解决单体应用膨胀、团队开发耦合度高、协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微服务
从 2014 年开始,容器化技术的成熟以及 devops 文化的兴起,服务化的思想进一步演变为微服务。
微服务相比于服务化的不同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 服务拆分粒度更细:微服务可以说是更细维度的服务化,小到一个子模块,只要该模块依赖的资源与其他模块都没有关系,那么就可以拆分为一个微服务。
- 服务独立部署:每个微服务都严格遵循独立打包部署的准则,互不影响。比如一台物理机上可以部署多个 docker 实例,每个 docker 实例可以部署一个微服务的代码。
- 服务独立维护:每个微服务都可以交由一个小团队甚至个人来开发、测试、发布和运维,并对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 服务治理能力要求高:因为拆分为微服务之后,服务的数量变多,因此需要有统一的服务治理平台,来对各个服务进行管理。
以微博系统为例,可以进一步对内容模块的功能进行拆分,比如内容模块又包含了 feed 模块、评论模块和个人页模块。通过微服务化,将这三个模块变成三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依赖各自的资源,并独立部署在不同的服务池中,可以由不同的开发人员进行维护。当评论服务需求变更时,只需要修改评论业务相关的代码,并独立上线发布;而 feed 服务和个人页服务不需要变更,也不会受到发布可能带来的变更影响。
由此可见,微服务化给服务的发布和部署,以及服务的保障带来了诸多好处。
单体应用和微服务应用的区别
单体式应用 | 微服务应用 | |
---|---|---|
进程数 | 将所有功能放到同一个进程中 | 将功能的每个元素放置到分离的多个服务进程中 |
拓展方式 | 通过复制整个应用到多台服务器实现拓展 | 通过将不同的服务分布于不同的服务器,并按需复制服务的方式实现拓展 |
快速响应变更 | 部分更新,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 | 部署和升级都是独立的,有助于大大提高系统变更的敏捷性 |
团队结构 | 团队结构呈现垂直化,每个团队专门负责专门的一块 | 团队结构呈现扁平化,每个团队服务一整个业务能力 |
可用性 | 一个服务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整个应用出现问题 | 一个服务不稳定,影响范围比较小 |
创新性 | 很难引入新的技术和框架,所有功能都使用的同一种框架 | 每个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框架,引入新技术方便 |
总结
由单体应用进化到服务化拆分部署,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敏捷开发、持续交付、devops 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以及容器化技术的成熟,微服务架构开始流行。
微服务的核心在于服务治理,微服务架构是将复杂臃肿的单体应用进行细粒度的服务化拆分,每个拆分出来的服务各自独立打包部署,并交由小团队进行开发和运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应用交付的效率。
参考
上一篇: 兔子肉炖什么好吃,兔子肉的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