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IT编程

C# List介绍及具体用法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03 15:15:32
一、# list泛型集合 集合是oop中的一个重要概念,c#中对集合的全面支持更是该语言的精华之一。 为什么要用泛型集合? 在c# 2.0之前,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集合:...

一、# list泛型集合

集合是oop中的一个重要概念,c#中对集合的全面支持更是该语言的精华之一。

为什么要用泛型集合?

在c# 2.0之前,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集合:

a.使用arraylist

直接将对象放入arraylist,操作直观,但由于集合中的项是object类型,因此每次使用都必须进行繁琐的类型转换。

b.使用自定义集合类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从collectionbase抽象类继承一个自定义类,通过对ilist对象进行封装实现强类型集合。这种方式要求为每种集合类型写一个相应的自定义类,工作量较大。泛型集合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只需一行代码便能创建指定类型的集合。

什么是泛型?

泛型是c# 2.0中的新增元素(c++中称为模板),主要用于解决一系列类似的问题。这种机制允许将类名作为参数传递给泛型类型,并生成相应的对象。将泛型(包括类、接口、方法、委托等)看作模板可能更好理解,模板中的变体部分将被作为参数传进来的类名称所代替,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类型定义。泛型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在此不作详细解析,有兴趣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怎样创建泛型集合?

主要利用system.collections.generic命名空间下面的list<t>泛型类创建集合,语法如下:

list<t> listoft = new list<t>();

其中的"t"就是所要使用的类型,既可以是简单类型,如string、int,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类型。下面看一个具体例子。    

定义person类如下: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_name; //姓名
  private int _age; //年龄
  //创建person对象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_name= name;
    this._age = age;
  }
  //姓名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return _name; }
  }
  //年龄
  public int age
  {
    get { return _age; }
  }
}

//创建person对象
person p1 = new person("张三", 30);
person p2 = new person("李四", 20);
person p3 = new person("王五", 50);
//创建类型为person的对象集合
list<person> persons = new list<person>();
//将person对象放入集合
persons.add(p1);
persons.add(p2);
persons.add(p3);
//输出第2个人的姓名
console.write(persons[1].name);

可以看到,泛型集合大大简化了集合的实现代码,通过它,可以轻松创建指定类型的集合。非但如此,泛型集合还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功能,下面看看其中的排序及搜索。

泛型集合的排序

排序基于比较,要排序,首先要比较。比如有两个数1、2,要对他们排序,首先就要比较这两个数,根据比较结果来排序。如果要比较的是对象,情况就要复杂一点,比如对person对象进行比较,则既可以按姓名进行比较,也可以按年龄进行比较,这就需要确定比较规则。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比较规则,但只能有一个默认规则,默认规则放在定义该对象的类中。默认比较规则在compareto方法中定义,该方法属于icomparable<t>泛型接口。请看下面代码:

class person :icomparable<person>
{
  //按年龄比较
  public int compareto(person p)
  {
    return this.age - p.age;
  }
}

compareto方法的参数为要与之进行比较的另一个同类型对象,返回值为int类型,如果返回值大于0,表示第一个对象大于第二个对象,如果返回值小于0,表示第一个对象小于第二个对象,如果返回0,则两个对象相等。

定义好默认比较规则后,就可以通过不带参数的sort方法对集合进行排序,如下所示:

//按照默认规则对集合进行排序
persons.sort();
//输出所有人姓名
foreach (person p in persons)
{
  console.writeline(p.name); //输出次序为"李四"、"张三"、"王五"
}

实际使用中,经常需要对集合按照多种不同规则进行排序,这就需要定义其他比较规则,可以在compare方法中定义,该方法属于icomparer<t>泛型接口,请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namecomparer : icomparer<person>
{
  //存放排序器实例
  public static namecomparer default = new namecomparer();
  //按姓名比较
  public int compare(person p1, person p2)
  {
    return system.collections.comparer.default.compare(p1.name, p2.name);
  }
}

compare方法的参数为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同类型对象,返回值为int类型,返回值处理规则与compareto方法相同。其中的comparer.default返回一个内置的comparer对象,用于比较两个同类型对象。

下面用新定义的这个比较器对集合进行排序:

//按照姓名对集合进行排序 
persons.sort(namecomparer.default); 
//输出所有人姓名 
foreach (person p in persons) 
{ 
  console.writeline(p.name); //输出次序为"李四"、"王五"、"张三" 
} 

还可以通过委托来进行集合排序,首先要定义一个供委托调用的方法,用于存放比较规则,可以用静态方法。请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personcomparison 
{ 
  //按姓名比较 
  public static int name(person p1, person p2) 
  { 
    return system.collections.comparer.default.compare(p1.name, p2.name); 
  } 
} 

方法的参数为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同类型对象,返回值为int类型,返回值处理规则与compareto方法相同。然后通过内置的泛型委托system.comparison<t>对集合进行排序:

system.comparison<person> namecomparison = new 
system.comparison<person>(personcomparison.name); 
persons.sort(namecomparison); 
//输出所有人姓名 
foreach (person p in persons) 
{ 
  console.writeline(p.name); //输出次序为"李四"、"王五"、"张三" 
} 

可以看到,后两种方式都可以对集合按照指定规则进行排序,但笔者更偏向于使用委托方式,可以考虑把各种比较规则放在一个类中,然后进行灵活调用。

泛型集合的搜索

搜索就是从集合中找出满足特定条件的项,可以定义多个搜索条件,并根据需要进行调用。

首先,定义搜索条件,如下所示:

class personpredicate
{
  //找出中年人(40岁以上)
  public static bool midage(person p)
  {

    if (p.age >= 4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上面的搜索条件放在一个静态方法中,方法的返回类型为布尔型,集合中满足特定条件的项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然后通过内置的泛型委托system.predicate<t>对集合进行搜索:

system.predicate<person> midagepredicate = new system.predicate<person>(personpredicate.midage);
list<person> midagepersons = persons.findall(midagepredicate);
//输出所有的中年人姓名

foreach (person p in midagepersons)
{
  console.writeline(p.name); //输出"王五"
}

泛型集合的扩展

如果要得到集合中所有人的姓名,中间以逗号隔开,那该怎么处理?

考虑到单个类可以提供的功能是有限的,很自然会想到对list<t>类进行扩展,泛型类也是类,因此可以通过继承来进行扩展。请看下面的代码:

//定义persons集合类
class persons : list<person>
{
  //取得集合中所有人姓名
  public string getallnames()
  {
    if (this.count == 0)
      return "";
    string val = "";
    foreach (person p in this)
    {
      val += p.name + ",";
    }
    return val.substring(0, val.length - 1);
  }
}
//创建并填充persons集合
persons personcol = new persons();
personcol.add(p1);
personcol.add(p2);
personcol.add(p3);
//输出所有人姓名
console.write(personcol.getallnames()); //输出“张三,李四,王五”

二、list的方法和属性 方法或属性 作用

capacity 用于获取或设置list可容纳元素的数量。当数量超过容量时,这个值会自动增长。您可以设置这个值以减少容量,也可以调用trin()方法来减少容量以适合实际的元素数目。

  count 属性,用于获取数组中当前元素数量

  item( ) 通过指定索引获取或设置元素。对于list类来说,它是一个索引器。

  add( ) 在list中添加一个对象的公有方法

  addrange( ) 公有方法,在list尾部添加实现了icollection接口的多个元素

  binarysearch( ) 重载的公有方法,用于在排序的list内使用二分查找来定位指定元素.

  clear( ) 在list内移除所有元素

  contains( ) 测试一个元素是否在list内

  copyto( ) 重载的公有方法,把一个list拷贝到一维数组内

  exists( ) 测试一个元素是否在list内

  find( ) 查找并返回list内的出现的第一个匹配元素

  findall( ) 查找并返回list内的所有匹配元素

  getenumerator( ) 重载的公有方法,返回一个用于迭代list的枚举器

  getrange( ) 拷贝指定范围的元素到新的list内

  indexof( ) 重载的公有方法,查找并返回每一个匹配元素的索引

  insert( ) 在list内插入一个元素

  insertrange( ) 在list内插入一组元素

  lastindexof( ) 重载的公有方法,,查找并返回最后一个匹配元素的索引

  remove( ) 移除与指定元素匹配的第一个元素

  removeat( ) 移除指定索引的元素

  removerange( ) 移除指定范围的元素

  reverse( ) 反转list内元素的顺序

  sort( ) 对list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toarray( ) 把list内的元素拷贝到一个新的数组内

  trimtosize( ) 将容量设置为list中元素的实际数目

三、list的用法

1、list的基础、常用方法:

(1)、声明:

①、list<t> mlist = new list<t>(); 
t为列表中元素类型,现在以string类型作为例子

list<string> mlist = new list<string>();

②、list<t> testlist =new list<t> (ienumerable<t> collection);

以一个集合作为参数创建list:

string[] temarr = { "ha", "hunter", "tom", "lily", "jay", "jim", "kuku", "locu" };
list<string> testlist = new list<string>(temarr);

(2)、添加元素:

①、 添加一个元素

  语法: list. add(t item) 

list<string> mlist = new list<string>();
mlist.add("john");

②、 添加一组元素

  语法: list. addrange(ienumerable<t> collection)  

list<string> mlist = new list<string>();
string[] temarr = { "ha","hunter", "tom", "lily", "jay", "jim", "kuku", "locu" };
mlist.addrange(temarr);

③、在index位置添加一个元素

  语法: insert(int index, t item);

list<string> mlist = new list<string>();
mlist.insert(1, "hei");

④、遍历list中元素

语法:

foreach (t element in mlist) //t的类型与mlist声明时一样
{
  console.writeline(element);
}

例:

list<string> mlist = new list<string>();
...//省略部分代码
foreach (string s in mlist)
{
  console.writeline(s);
}

(3)、删除元素:

①、删除一个值

  语法:list. remove(t item)

mlist.remove("hunter");

②、 删除下标为index的元素

  语法:list. removeat(int index);  

mlist.removeat(0);

③、 从下标index开始,删除count个元素

  语法:list. removerange(int index, int count);

mlist.removerange(3, 2);

(4)、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该list中:

语法:list. contains(t item)   返回值为:true/false

if (mlist.contains("hunter"))
{
  console.writeline("there is hunter in the list");
}
else
{
  mlist.add("hunter");
  console.writeline("add hunter successfully.");
}

(5)、给list里面元素排序:

  语法: list. sort ()   默认是元素第一个字母按升序

mlist.sort();

(6)、给list里面元素顺序反转:

  语法: list. reverse ()   可以与list. sort ()配合使用,达到想要的效果

mlist. reverse();

(7)、list清空:

  语法:list. clear ()

mlist.clear();

(8)、获得list中元素数目:

  语法: list. count ()    返回int值

int count = mlist.count();
console.writeline("the num of elements in the list: " +count);

2、list的进阶、强大方法:

本段举例用的list:

string[] temarr = { "ha","hunter", "tom", "lily", "jay", "jim", "kuku", " "locu" };
mlist.addrange(temarr);

(1)、list.findall方法:检索与指定谓词所定义的条件相匹配的所有元素

  语法:public list<t> findall(predicate<t> match);

list<string> sublist = mlist.findall(listfind); //委托给listfind函数
foreach (string s in sublist)
{
  console.writeline("element in sublist: "+s);
}

这时sublist存储的就是所有长度大于3的元素。

(2)、list.find 方法:搜索与指定谓词所定义的条件相匹配的元素,并返回整个 list 中的第一个匹配元素。

  语法:public t find(predicate<t> match);

predicate是对方法的委托,如果传递给它的对象与委托中定义的条件匹配,则该方法返回 true。当前 list 的元素被逐个传递给predicate委托,并在 list 中向前移动,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到最后一个元素结束。当找到匹配项时处理即停止。

predicate 可以委托给一个函数或者一个拉姆达表达式:

委托给拉姆达表达式:

string listfind = mlist.find(name => //name是变量,代表的是mlist中元素,自己设定
{   
  if (name.length > 3)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console.writeline(listfind);   //输出是hunter

委托给一个函数:

string listfind1 = mlist.find(listfind); //委托给listfind函数
console.writeline(listfind);  //输出是hunter

//listfind函数
public bool listfind(string name)
{
  if (name.length > 3)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3)、list.findlast 方法:搜索与指定谓词所定义的条件相匹配的元素,并返回整个 list 中的最后一个匹配元素。
  语法:public t findlast(predicate<t> match);

用法与list.find相同。

(4)、list.trueforall方法:  确定是否 list 中的每个元素都与指定的谓词所定义的条件相匹配。

  语法:public bool trueforall(predicate<t> match);

委托给拉姆达表达式:

bool flag = mlist.trueforall(name =>
{
  if (name.length > 3)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console.writeline("true for all: "+flag); //flag值为

委托给一个函数,这里用到上面的listfind函数:

bool flag = mlist.trueforall(listfind);    //委托给listfind函数
console.writeline("true for all: "+flag); //flag值为false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5)list.take(n)方法:  获得前n行 返回值为ienumetable<t>,t的类型与list<t>的类型一样

ienumerable<string> takelist= mlist.take(5);
foreach (string s in takelist)
{
   console.writeline("element in takelist: " + s);
}

这时takelist存放的元素就是mlist中的前5个。

(6)、list.where方法:检索与指定谓词所定义的条件相匹配的所有元素。跟list.findall方法类似。

ienumerable<string> wherelist = mlist.where(name =>
{
  if (name.length > 3)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foreach (string s in sublist)
{
  console.writeline("element in sublis

这时sublist存储的就是所有长度大于3的元素。

(7)、list.removeall方法:移除与指定的谓词所定义的条件相匹配的所有元素。

  语法: public int removeall(predicate<t> match);

mlist.removeall(name =>
{
   if (name.length > 3)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foreach (string s in mlist)
{
  console.writeline("element in mlist:   " + s);
} 

这时mlist存储的就是移除长度大于3之后的元素。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