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时,说忍了他20年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康熙第一次废太子 说忍了他20年 忍的是什么事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九子夺嫡”,是发生在康熙晚年,多位皇子争夺储君之位的一场政治动荡。这场风波,深刻地影响了自康熙末至乾隆初的历史进程,而其起因,源于康熙对太子胤礽的废黜。
胤礽在康熙序齿的儿子中排行老二,因其生母为嫡妻孝诚仁皇后,故胤礽为康熙的嫡长子。
孝诚仁皇后因生胤礽难产而死,为抚养嫡长子长大成人,康熙在他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胤礽刚满周岁便被立为皇太子,一直被当做大清的接班人来培养。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向天祷告,第一次正式宣布废黜太子:“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轸恤臣工惠养百姓,惟以治安天下为务。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康熙说,我这次废太子,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拍脑袋做的决定,而是太子确实不仁,我已经忍了他20年了。那么太子究竟哪里不好呢?康熙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其中一点,说的是“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
康熙这句话说得很无厘头。当年就是因为孝诚仁皇后难产,康熙顾念皇后,可怜胤礽自幼丧母,才决定立他为太子。曾经立胤礽为太子的理由是这个,如今废太子的理由还是这个,怎么也说不通。可见,所谓克母,只是康熙的欲加之罪,并非废黜太子的真实原因。
除了上面这点外,康熙还有许多强加给太子的罪名,比如擅权干政,横征暴敛,纵容手下作威作福等。这些罪名或真或假,但都不是康熙此次动怒的真正原因。康熙废黜太子的真正理由,其实就跟他自己提到的20年前发生的事有关。
那么在20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虽然康熙在这篇祷告文中没有写出来,不过据史料记载,应该与曾经的乌兰布通之战有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率军亲征,不料途中患病,特召皇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到行宫看望。
谁料胤礽看见父亲病容,完全没有表现出忧虑的样子,搞得康熙非常不高兴,命胤礽先回京师。这次事件,在康熙心中种下了对胤礽不满的种子,但他当时没有爆发,胤礽也对此没有在意。因此一晃近20年,胤礽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巡幸塞外。这一次生病的不是康熙,而是最小的十八皇子胤祄,而且很快就不治身亡,当时只有8岁。对这个生病的弟弟,胤礽和多年前一样,对弟弟的病死毫不在意,终于触怒了康熙。而面对康熙的批评,胤礽还敢顶撞,让康熙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
胤礽不关心父亲,康熙认为其“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不关心弟弟,则是“毫无友爱之意”。康熙将胤礽的行为看在眼里,甚至认为自己死后,胤礽“有将朕诸子不遗噍类之势”,会将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所以康熙对众大臣说,这种人决不能继承大清的基业。
为什么康熙如此看重胤礽是否孝顺和友爱呢?其实与他自己幼年的经历有关。康熙8岁丧父,而且从生下来开始,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一面。自己想孝顺父亲而不可得,胤礽有父亲可以孝敬,却丝毫不在意,已经让康熙从内心深处对胤礽产生反感。
而小皇子胤祄生病,更让康熙感同身受。因为康熙小时候就因为生病出水痘,走过一回鬼门关,后来也是因为有了对水痘的免疫力才被选为皇帝。康熙见胤祄生病,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胤礽的不闻不问,更让康熙打心底里不能认同,最终彻底失去了对其的信任,所以后来虽然复立胤礽,但不久就二次废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吕蒙是什么人?一生极富争议
下一篇: 江湖科技婚庆门户系统PC、移动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