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再融千亿,阿里巴巴为何这般缺钱?
13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聆讯后资料,宣布携包括中国零售商业、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等在内的核心业务,以及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三大板块启动香港上市,欲再融资150亿美元。
就阿里最近几年的财务状况来说,阿里巴巴的融资举动早已出现端倪。阿里的电商业务一直位居电商之颠,每年营业收入总额巨大,财力雄厚。融资这一举动背后的意图,昭示着阿里巴巴欲准备再次开疆扩土。
电商卫冕之路要钱
2019年11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20财年第二财季未经审计财报,据财报内容显示,在阿里的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以及创新业务四大业务板块中,阿里核心电商业务营收1012.2亿元,仍然是营收的最大来源,占到85.0%。其中,本财季营收增长国内新零售贡献突出。
财报显示,第二财季,国内的新零售(包括盒马、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自营版块)收入18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25%,占阿里总营收的15%,高于上季度的14%,成为阿里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的板块。这也表明,新零售业务已成为阿里营收的新增长动力。
2016年,阿里在云栖大会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旨在打破线上线下存在的物流问题,做到高效物流,真正地实现商品、会员、订单、库存的线上线下完全统一,做到真正高效便民的服务。
在阿里专注于新零售时,拼多多作为一个以微信平台为依托的小型电商脱颖而出。 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2016年7月,用户量破一亿;2019年3月,拼多多活跃用户再次增长41%,活跃买家数为4.832亿,再创历史新高。拼多多用了4年时间,即实现了“闪电式扩张”。
拼多多主要涉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凭借着价格优势和微信小程序的社交红利,以及其特有的游戏模式,赶超了一些电商平台,位居电商行业老二,但其产品的质量一直为人所诟病,其品牌信誉度一直备受质疑。
作为后起之秀,拼多多自知跟阿里竞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既然大品牌暂时不能入住,那就想办法创造中小型“新品牌”来替代,另外这也是解决正品好货实现品质升级的需要,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也由此应运而生。
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拼多多的崛起,无疑非常值得关注,它的飞速增长激起了巨头们的反击。 阿里与京东等电商们组织了“下沉”部队跟进拼多多,拼多多却避其锋芒,突击进入一二线,成功上演了一场“经典游击战”。
拼多多的“品牌战略”和其借助游戏的社交营销方式结合,弥补了在产品方面的不足,其用户规模依然以令人膛目的速度在高速增长。不得不说,面对这样的情况,阿里在电商行业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
面对双十一的预售和产品的定价起伏问题,阿里、拼多多、京东等一系列商家已经被国家市场总局请去开了座谈会。
其电商平台的价格涨幅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大家开始质疑电商双十一的优惠活动。 不过,拼多多因其原有的价廉优势又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众多的忠实粉丝,再加上其品牌计划的推行,拼多多带给消费者的疑虑反而相对更少一些。
阿里当然也会打响卫冕之战,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其娱乐板块大力宣传,进行节假日预售商品的促销活动;在物流方面,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和基础设施;在科技方面,增强阿里强大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服务对电商业务进行协助。
相比之下,拼多多基础设施、技术、物流与阿里相比也令人担忧。毋庸置疑,拼多多败了,但实力过于悬殊,并不能代表未来拼多多不会向阿里下新的战书。
阿里和拼多多的这场战争并不止于此,只要阿里坐在电商之王的宝座上,这场比赛的鼓点就停不下来,鼓点未停,我们谁也不知道它的结局,是行业老大获胜,还是电商新贵拔得头筹?
如此境况下,阿里将资金投入电商的基础建设,投入物流运输系统的完善和新零售领域,捍卫自己在电商界龙头老大的地位,也是有理所当然的。
阿里科研海投也要钱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互联网公司,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其一早便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经过长期的努力,阿里巴巴在云计算,数字媒体,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都成就斐然。 其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对核心技术的研究,推出了一系列与科技有关创新计划,阿里在国内科技领域也立稳了自己的山头。
阿里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无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战略方针。但其实它大部分都是在“投资未来”,短期内的收益是比较低的,很可能投入几百亿,都见不到水花。
阿里巴巴电商做的十分出色,但其核心电商的光环并不能掩盖其他业务短板。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创新业务均有不同程度亏损。创新计划亏损较为严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次之,创新计划仿佛无底的深渊,未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1、阿里云一路高歌,但增速略有放缓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惠及更多的用户和实体。2016年10月13日,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市*联合阿里云公布了一项“疯狂”的计划:对于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阿里巴巴希望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脑项目(city brain project)协助城市运营业务。
城市大脑已经在改善交通问题。该项目使用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城市和每个人的数据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存储和处理。 通过监测城市中的车辆。城市大脑项目成功地减少了15%的交通堵塞,在杭州取得成功后,城市大脑项目接下来将会进入更多的国内外城市。2019年6月11日,阿里云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
据最新季度的财报显示:本财季,云计算业务季度营收92.91亿,比去年同期净增36.24亿元,增速达到64%。这一增速高于此前亚马逊和微软云业务35%和59%的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但对比此前,云计算的增速一直在放缓。
阿里对于云计算的投入,一直在不断的增加。据canalys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 2019 年第一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21 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其中,阿里云市场份额第一,占比达47.3%,接近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
阿里的云计算仍有发展的空间。若是此笔资金指向云计算,充足阿里云的后备资源,也是阿里为了稳固市场第一的地位,阿里意在再攀新高峰,加大对于云计算市场的开发力度,为阿里云增速。
2、高投入带来的低回报,阿里ai艰难成长
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主要用于家庭智能管家、天猫管家阿里小蜜、机器人打包、无人机送货这样的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阿里巴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天猫智能推荐 :这是基于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应用于向购物者推荐产品,然后与零售商进行沟通以增加库存,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阿里的人工智能店小蜜 :这款人工智能客服可以理解过90%的客户查询需求,每天为超过350万用户提供服务。店小蜜可以“捕捉”客户的情绪变化,并可以优先考虑并提醒客户服务代理进行干预。
机器人打包、无人机送货 :自动化仓库中有超过200个机器人每天可以处理100万的货物量。一旦机器人在“双十一”收到订单,它们就会打包并运送货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当天发货。
阿里电商方面,这些技术进步为去年双十一250亿美元的销售额提供了助力,这个数字高于2016年双十一的178亿美元,超过了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美国的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感恩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上班日的网购促销活动)高出近200亿美元。
另外,阿里借助人工智能将实体店变成“智能商店”,还推出了数字化业务以吸引小型零售商。 阿里巴巴已经完成了大约100万家夫妻店和100家超市的相关调研工作,接下来将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
人工智能为阿里带来丰厚的利益同时,也让阿里付出了与之同等,甚至于远超于于此的代价。 阿里巴巴每年投入数亿的资金,其收获的成本远远低于投入,在短期内,仍是阿里比较薄弱的一项营收,仍然需要阿里主营业务来给予补贴。
3、创新计划前途未卜,阿里资金左支右绌
阿里巴巴在科研创新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有着自己专注的领域,不光是简单的学术交流,阿里还将开放真实的业务场景,与全球院校的顶尖科研实力相结合,让前沿技术在真实场景中快速迭代,发挥更大价值。与此同时,在多处高等院校附近,成立专门的创新研究中心,不断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为科研事业做贡献。
2017年10月,阿里创立了达摩院,马云宣布未来三年将会投入一千多亿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2018年,阿里正式提出“全球创新研究计划”(简称air计划),在达摩院研究方向上,明确提出8大技术方向,让全球科学家一起定义和解决问题。8个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多媒体与人机自然交互、知识引擎、基础设施、系统软件、数据计算和安全。这些也是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涉及的关键技术领域。
2018年5月,斩获wmt 2018国际机器人翻译大赛冠军,阿里巴巴电商机器翻译总量日均突破7.5亿次。达摩院还在多项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仅2018年一年,就拿到了近四十项新的研究专利。
阿里巴巴对于创新计划的投入是坚定不移的。 从2017年创立达摩院以来,一直耗费巨资投入科研院所和高校平台科研体系的建立,不断的自主研发芯片并大力收购中天,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阿里巴巴旗下主营的核心收入来源虽然可观,但创新计划是一个长期固定需要大额资金投入的科研计划,阿里的资金链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科研耗费巨大,就一个国家而言,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都总是欠缺的,所以就阿里的财力来说,稍有压力也可以理解。
近日香港日报报道,阿里欲在香港融资。香港在2018年全球ipo筹集榜位居榜首,同时香港证券交易所与阿里近日对于同股不同权问题达成了共识。
阿里文娱仍然需要大量的钱
据2020财年第二财季未经审计财报内容显示,阿里文娱归属的数字媒体和文娱板块,在该季度实现收入72.96亿人民币,较同期2018年的59.50亿人民币增长了23%,目前阿里巴巴文娱方面亏损有所缩窄。总的来说,阿里巴巴在文娱领域一直持续亏损。
阿里巴巴在文娱领域,可以说是已经上了演一部辛酸的血泪史。2014年,阿里巴巴提出双h计划,致力于文娱数字行业的发展。
阿里文娱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刘春宇接手了阿里的文娱事业,他鼓足干劲,一举收购了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凭借着自己的杀伐果断,阿里音乐很快成了腾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因其曾在腾讯任职期间,牵扯上贿赂问题,在被腾讯爆出相关消息后,就不得不狼狈地退出舞台。
而后由于接连几任*对于文娱市场时局和时机的错误把控,阿里文娱可以说是一路坎坷,但阿里对于目标的永不放弃在文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错了,换人;方法错了,找方法;方向错了,再走一次。
阿里总裁张勇曾说过,阿里是不会放弃大文娱的。他们目前的计划是:收窄亏损、小步修正、慢慢熬。但是亏损问题目前仍未得到解决,阿里文娱也一直在以消耗资本的方式,勉强存活下来。
阿里在文娱方面失了先机,但却从未想过放弃,又为何如此执着呢?阿里巴巴不光是为了当初双h目标,更是对文娱市场潜力的清楚认识。阿里文娱一直作为电商平台的流量入口,深谙文娱市场可以为营销带来无限潜力。
阿里文娱的现任总裁俞永福曾说过“阿里大文娱的定位是做产业的基础设施。”
什么是做产业的基础设施呢?就是以“文娱生态圈+电商生态圈”的双重赋能,在娱乐时代刷新营销“视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内容ip营销,这不仅仅只是资金投入的事,而是一件专业的事。
只有整合生态系统,才能做到娱乐销售相结合,让娱乐服务更加有内容,让电商营销更加深入消费者的生活。
今天的大文娱依然承载着阿里的梦想,一年亏损100多亿,阿里依然能扛下去,阿里还依然有得力高管可以继续轮换。这一切,都以阿里的雄厚财力做为支撑,阿里需要融资来打这场攻坚战。所以说,阿里欲扶起文娱这面大旗,将资金投入这里,打开新局面,也是顺理成章。
阿里的新起点和新挑战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罗汉,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中国未来最大的电商集团,取名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意为芝麻开门,打开财富之门),集团的首个网站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
同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现称“1688”),就这样,阿里意气风发扣开了中国电商的大门,赚了个瓢盆满钵。
二十年后的今天,阿里面临新的挑战,一大批新型的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其发展势头迅猛,且多家电商平台同时进行联盟,欲夺下阿里电商老大的桂冠。阿里的卫冕之路,甚是艰辛。可以说,内有文娱和科技资金问题待处理,外有拼多多和京东等电商强敌环伺。
不过阿里是向来喜欢迎接新挑战的。阿里成立20年,用十年,登上了电商之巅;又用十年,一直走在卫冕的路上。
此次双十一,就是一场守卫王位之战。 2019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2684亿元,阿里又一次实现了自我突破。
文,蛇眼财经记者/李雨珊,公众号id:sheyan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