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他真的做到了吗?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6-02 15:09:48
说到曾国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三十岁之后,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但他毕竟身处晚清官场的大染缸,他能轻易做到吗?一、京官时期二... [详细]...

  说到曾国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三十岁之后,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但他毕竟身处晚清官场的大染缸,他能轻易做到吗?

  一、京官时期

  二十七岁那年,曾国藩不但中了进士,还入选翰林院,成了庶吉士。这对曾家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很快,曾国藩点了翰林的消息就传到了湘乡老家。县令听说后,立刻前来曾家,生怕巴结不上。当地士绅也是纷纷上门拜访。

  曾国藩中进士前,曾家虽有一百多亩田产,但因为吃饭的嘴多,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曾国藩鱼跃龙门后,他到处拜客,当地官员和士绅知道他是个潜力股,争相馈赠银两,生怕给少了惹翰林公不满意。如此一来,共得到了一千四百多两银子的馈赠。这笔钱,够曾家再买六十亩良田了。

  传统的中国,皇权无法直接控制基层。因此,在底层社会,士绅阶层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对一些普通的民间纠纷,当事人通常不会报官,而是选择找当地有名望的士绅调解。士绅在调解成功后,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曾国藩在调解纠纷后,每次也能获得几十两银子。

  常言道,京官难做。尤其是曾国藩这样的七品翰林。当时,他的年收入只有90两,加上禄米,也不过120多两。但一年的支出却远远大于此数。他在绳匠胡同,租了一处房,一年要160两。其余的像人情往来要110两,购买衣物30两,日常用度170两,总计470两。也就是说,一年至少有350两的亏空。

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他真的做到了吗?

  要想弥补财政赤字,也不是没有办法。不少京官儿通过收受外官贿赂,还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曾国藩人脉不广,又立下了做圣人的誓言,所以全靠借贷度日。

  后来,他做了一回四川乡试的主考官,得到了四川官员共计六千两银子的馈赠,经济上的困境才得到改善。

  做京官期间,他做到了兵部侍郎的高位,年收入至少有620两。但与此同时,开支也大大增加,有时候连回家的路费都掏不起。

  咸丰二年,母亲去世,曾国藩回乡丁忧,结束了京官生涯。

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他真的做到了吗?

  二、湘军统帅

  曾国藩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做湘军统帅时,他信守誓言,成了当时最廉洁的统帅,这一点非常不易。

  晚清军人的薪俸很低,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于是,上至将领,下至士兵,纷纷下海经商。部队的战斗力当然大大下降了。

  面对这种情况,曾国藩创建了湘军,并采取厚饷的政策,让将士们专心杀敌。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军队的廉政。赵烈文在拜访后,对这一点印象深刻,最终做了曾国藩的幕僚。

  成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手中拥有对湘军收入的绝对支配权,但他每年往家里寄的钱,平均只有100两。因为在他看来,奢侈的生活,不利于子孙的发展。在给弟弟曾国潢的信里说,子孙贫富与否,都有定数。就是给再多财产败家子,他也能败光。又写信给曾国荃,要他把多余钱用来救济百姓,还特意叮嘱不要留名。

  太平天国平定后,湘军众将领都发了财,他们纷纷盖房、置地,唯独曾国藩清贫如故。在与兄弟们分家后,他得到了55亩地和一座叫“黄金堂”的小宅院。而这,就是他多年带兵的财产。

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他真的做到了吗?

  三、两江总督

  晚年的曾国藩,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在做两江总督。

  在清朝的*中,总督是皇帝在地方的*代理,节制辖区内所有的文武官员。其中,两江总督下辖安徽、江苏、江西三省,管理着朝廷主要的赋税来源,位置极其重要。

  如此高位,一年有多少收入?当时,总督的法定工资,一年只有155两,养廉银18000两。主要的还是灰色收入。一年收取的陋规,平均是18万两,是养廉银的十倍。可以说,总督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不过,曾国藩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对家人的要求也一如既往。按照惯例,他把在湖南乡下的妻子儿女接到了总督府。

  不过,曾国藩可不是让她们来享福的。相反,他给家里的女眷们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经常从早忙到晚。对此,他的亲人没少抱怨。

  同治五年,四女儿曾纪纯出嫁,他出了200两银子的嫁妆。在官宦之家,这笔钱太寒酸了。兄弟曾国荃看不下去了,出了400两银子送给侄女。

  按理说,曾国藩已经是总督,日子不必过得如此清苦。他把钱都花在哪里呢?

  除了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他还要给身边的师爷、书吏、仆役等工作人员发薪水。按照清朝的制度,总督衙门中,除了总督本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正式的编制。他们的工资,要总督自掏腰包。而总督要办公,肯定离不开这些人。所以,曾国藩每年都要花费2万两给属官开工资。此外,皇帝与总督的通信、绿营兵的赏赐等行政事务,也要总督自己出钱。这些杂七杂八的项目加在一起,一年最少需要6万两。

  为了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和进行人情往来,官员们不得不收取陋规。当然,收多收少,全凭官员的意愿。

曾国藩立志做圣人,立誓不靠做官发财,他真的做到了吗?

  曾国藩对官场腐败之风深恶痛绝,他以身作则,拒收礼品。一天,赵烈文来总督府拜访,曾国藩留他一起吃饭。见菜里没有鸡,没有鱼,不禁感叹,总督府里连火腿也没有吗?曾国藩笑了笑,回答“以前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都被我拒绝,如今已经没什么人来送礼了。你现在喝的绍兴酒还是家里人到街上买的呢。”

  赵烈文听完连连说,大清二百年不可无此总督衙门!

  不过,曾国藩并不想在官场上标新立异。和普通的官僚一样,他也用公款吃喝。只不过尽量注意降低规模。按照惯例,地方官每年都要为京官送冰敬、炭敬,对前来巡视的官员,还要赠送程仪,地方官办完事,离开京城时,还要向京官赠送别敬。对于这些官场上的潜规则,曾国藩都一一遵守。

  曾国藩有一个信条,就是不积银钱留与儿孙,但书籍却多多益善。当儿子向他请示,要不要在老家修建藏书楼时,曾国藩欣然接受。

  为此,曾家花了五千两银子,营造了一座名为“富厚堂”的宅院。起初,曾国藩非常不满,觉得过于浪费。直到听说,钱财主要花在了藏书楼营建上,才消了气。

  这座藏书楼,比宁波“天一阁”的规模还要大,最盛时藏书三十万卷。如今,藏书楼里的书籍,有的寄存在台北故宫,还有的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和博物馆。

  暮年的曾国藩,对朝政充满失望。他对弟弟曾国潢说,自己真想早点躺进棺材里,就此不问世事。

  同治十一(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生前,他存下了1.8万两银子,嘱咐孩子们用这笔钱办丧事,不许收任何人的礼。其子曾纪泽谨遵父命,连李鸿章的钱都没有收。

  曾国藩一生,做过穷京官,当过大军的统帅,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同样稳居总督高位。他完全可以轻松地积累起百万家财,甚至像李鸿章死后那样,为子孙留下上千万的财产。然而,在他身后仅仅留下不到两万的银子,真正践行了做官不为发财的誓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