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宰相泛滥?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宰相制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唐朝宰相,有个故事挺有意思:
武则天当政时,有个宰相名叫王及善,王及善在宰相任上只做过一件事,那就是禁止文武百官上班时使用“驴”这种交通工具。可是命令发出后,很多官员并不遵守,于是王及善派人专门在路口驱驴。有时候人手不够,王及善还亲自参与驱驴,由此大家都叫他“驱驴宰相”。(载于《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中)
堂堂宰相,不去做辅佐君王、安邦定国的大事,却与文武百官的交通工具杠上了,整日驱驴,让人笑掉大牙。然而,若你真的嘲笑王及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件事,其实反映了唐朝*官制上的一个特点:宰相特多,人浮于事;王及善还算是有事做的,有一些宰相根本啥事没有,甩手掌柜一个。
那么,唐朝宰相多到什么程度呢?以王及善所在武则天时代为例,武则天在位十五年(690年——705年),就用了78位宰相;若论全唐所有皇帝用过的宰相,竟有542位之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唐朝宰相泛滥呢?
(《卫子夫》中的汉武帝刘彻)
秦始皇给了宰相太大权力,让汉武帝及后来者睡不好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即所谓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乃三公之首,其职务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9页)。不要小看这“帮助”二字,它的实质是:皇帝来决策,宰相去执行,而且很多时候,宰相会帮助皇帝决策。这样一来,宰相就是副皇帝了,可见其权力之大。
因为丞相权力过大,皇帝就睡不着觉了,历代皇帝都尽力削弱丞相权力。以汉武帝刘彻为例,他想到了一个限制相权的办法——架空。就是你官大权大,我偏不理你,把你晾在一边,找那些尚书、侍中等小官,组成个秘书班子来商量事情。这个秘书班子当时就叫着“中朝机构”或叫“内朝”,而宰相为首的三公则成了外朝,备受冷落。
(秦朝三公九卿制和汉朝的中朝机构)
此外,汉武帝还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来对付宰相,比如一不如意他就撤职换人,再不如意他就加以威刑、叫你人头落地。汉武帝一朝,一共用了13位宰相,其中有6位被撤职,有5位被杀,只有两位是善始善终的,这两位分别是公孙弘和田千秋。这样看来,当宰相倒成了危险职业。
只是,汉武帝的这种做法颇多诟病,并不可取。有没有更好的,既文雅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那就是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
隋唐形成最佳方案,李世民将其发扬光大
汉武帝之后的皇帝们继续寻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方法,他们大多模仿汉武帝组建秘书班子的套路,最后到隋朝时,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趋于完备。
何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由尚书省统属。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这里与宰相有关的就是三省,三省其实就是三个秘书班子,尚书省是汉武帝时期形成的秘书班子,中书省和门下省则是后来形成的秘书班子。将秘书班子的地位提高,将秘书长官擢升为宰相,则成为三省。
三省制度的实质,是以增加宰相人数及分工合作且相互牵制的方式来限制宰相权力,不再像汉武帝那样搞“架空”,把人晾在一边。这个方法很精明:你宰相的权力不是很大吗?第一,我多设几个宰相,将你的权力稀释掉;第二,我给你们分下工,各管各的,这实际上是让三省的宰相相互牵制,也消弱了他们的权力。
那么,三省制之后,唐朝到底设了多少个宰相呢?不能一概而论,要看时间,分阶段。
唐朝最初实行“三省六部制”时,宰相共有6人,这6人分别是:
中书省长官中书令2人;门下省长官侍中2人;尚书省长官左仆射、右仆射2人。(注:尚书省长官本来叫尚书令,只1人,但因为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唐不设尚书令,设左、右仆射,左右仆射也是宰相。)这就是宰相最基本的班底。
6个宰相,就是群相了,所以又叫群相制。按理说,论单个宰相的话,权力够小了,皇帝应该放心了。可是不然,李世民和他的后继者们根本不放心,在他们心里,宰相多多益善。于是他们又想了许多法子,像工厂似的,又生产了许多宰相。
(大唐名相魏征)
好政策用过了头,导致宰相满天飞
接下来产生的宰相,随意性较大:
比如说,你虽然不在三省之内,也没有宰相的官职,但是你有些才识或专长,皇帝经常与你商量国家大事,于是他给你加了个与宰相的品级相等的官号,那么你也是宰相了。这种宰相,可以叫兼职宰相。
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能文能武,智计百出,唐太宗过二三天就让他去皇城,商量一下国家大事,他便进入了宰相之列。看唐太宗给他的名号,很怪,叫着“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再比如,皇帝召集宰相们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他要你也参加会议,于是他会临时给你一个与宰相差不多的名号,那么你就成了宰相。这种宰相可以叫“临时宰相”。
还有一些唐朝大臣,他们功劳比较大,或者在军中威望很高,皇帝也会给他们宰相待遇,这种宰相,只有宰相待遇,没有宰相职务,可以叫着荣誉宰相。中晚唐的一些地方节度史,还有安史之乱后的大将军郭子仪,就是荣誉宰相。
这可真是!一不小心就当上宰相了。李世民就是想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宰相啊,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此一来,正式的宰相,加上各种兼职、临时和荣誉的宰相,数目就多了!终唐朝一朝289年,共542位宰相。如下:
而且,宰相的名称也很多,据欧阳修编的《新唐书》记载,与三省长官官号沾边的、较实质的名号有22种,临时性的达23种,总有45个名号,且五花八门。除中书令,待中,尚书左右仆射这些名称外,还有如下这些名称:
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专典机密;同掌机务;参知政务;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务……不一一列举。
(唐太宗李世民)
说句题外话,李世民真是辛苦,真是肯动脑筋,难怪他与别人不同!这些名字差不多都是他取的,为后来那些不会取名的皇帝省了不少事。
结语:宰相多了,权就小了,皇权也就加强了。可是,历史不是静止的,李世民雄才大略,宰相是不敢专权,他的继任者做得到吗?还不是出现了许多诸如李林甫、杨国忠、元载这样的专权奸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诸葛亮死后举国哀悼,唯独只有此人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