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做智能助理,Facebook 做了个半人工的
尽管这听起来有点像是苹果的 Siri ,Google 的 Now 和微软的小娜,不过上述这些都是完全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而且它们很难帮用户满足某些线下的需求。
为此,也有像 Magic 这样的团队想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想用短信就能给用户提供合适的服务。尽管看上去挺传统,不过它竟获得了 Y-Combinator 的孵化,还拿到了红杉资本 1200 万美元的投资。可见人工助理也不乏资本的关注。至于在国内,也出现了诸如助理来也和 Get 这样类似的服务。
然而 Facebook M 和以上这两种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它的背后,是两者的结合。除了有人工智能对文本进行语义分析,M 还有一个用来训练和监督它的真人团队。通过这些有客户服务背景的工作人员,它便可以做出更主观也更人性化的判断,这是机器所办不到的。
“曾有一位工程师去巴黎待了几天,他的朋友便让 M 把办公桌装饰成法式风格。” Marcus 说,“ 24 小时后,办公桌上就摆上了一叠餐巾纸,一个棍式面包,一顶贝雷帽。”不过,测试人员更多会用它来联系有线电视公司,来避免遭受无尽等待时间和系统消息。
用人工的方式也有它的瓶颈。随着用户的增长和功能的完善,这个人工团队的规模,也会同步增长。Marcus 预期这一数量未来甚至会达数千人。不过像 Facebook 这样单季度就有 7 亿美元的净利润的巨头,也完全承担得起这么一支队伍。
而且,当这个数字助理的数据积累的越来越丰富,人工团队的规模也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流程。
同时,它也可能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营利。比如针对一些用户常用的服务,Facebook 就能和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与用户互动的入口。
不过,目前 M 还不能读取用户 Facebook 账号上的个人信息。所以,要想让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用户只能通过长期的使用,让 M 更了解自己的习惯才行。
在交互方式上,M 也不能像 Siri 和 Google Now 那样使用语音进行对话,更不能调用你手机上其他应用的功能。要想和 M 进行交互,还只能通过纯文字的方式发送消息。
联想到今天年初 Facebook 对 Wit.ai ——一家研发语音识别技术的创业公司的收购,未来 M 要像 Siri 那样用语音和用户互动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目前 M 还只是在一个早期的状态。但如果 Messenger 能帮人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并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生活中重要的人,这已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M 真的能帮助 Facebook 在手机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入口吗?还是会像之前 Facebook Home 那样最终无功而返?这还是得看用户是否愿意用费劲对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上一篇: 什么是青化砭战役?经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