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青徐*是怎么兴起的?又是怎么被灭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东汉末年的青徐*是怎么回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讨论曹魏内部的形势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曹魏内部的一股重要力量,即青徐*。诚然,青徐*中的臧霸、孙观、尹礼等人在《三国演义》之中往往存在感极低,被忽略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探讨曹魏形势的时候,青徐*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这股*究竟是怎么兴起的呢?又是怎么消失的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青徐*的兴起
在谈论青徐*的兴起时,我们就要将时间线追溯到黄巾起义之时了。黄巾起义的时候,张角在全国各地均设立了起义点,其中青州、徐州因为人数众多、民众贫苦,因此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起义点。面对着人数众多的青徐黄巾军,此地有财力、有兵力的大族纷纷募兵保卫自己的家业,其中代表例如臧霸、陶谦等人。
其中青州黄巾军百万人归顺了曹操,成为了曹操手下的青州兵。但是在《三国志》中却很少提到徐州黄巾的下落。对于徐州黄巾军的*《三国志》中是如此说的:
“妖寇类众,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
可见徐州黄巾军是类似于青州黄巾军那样的人多势众、有信仰加持、作战英勇且拖家带口的情况。徐州黄巾军后来在陶谦等人连打带消的战略措施下被平定。
黄巾起义之中,徐州*往往是被忽略的
但是陶谦不能把他们全部杀光,因此里面应该还有不少人活下来了,这批活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归顺了徐州各地的豪族,类似于青州兵一样。臧霸等人就接收了不少徐州黄巾军,形成了自己的一股*。据记载:
“(臧霸)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臧霸手中握有一只不大不小的实力,臧霸的*不足以自立,但是足够自保,因此臧霸也像墙头草一样游离在各个*之中,其中诸如陶谦、吕布、曹操等都是臧霸曾经依附的对象。
最终臧霸归顺曹操,臧霸被封为琅琊相,他身边的兄弟如吴敦任利城太守、孙观任北海太守、孙康任城阳太守。可以说青徐交界处的地方成为了臧霸独立经营的小天地。而臧霸则是这一方小天地的主人。曹操也默许了臧霸的半独立的情况,允许臧霸维持现状。
臧霸是徐州一带的“不倒翁”
此后臧霸一行人便在此地驻扎下来,青徐*也在曹魏阵营中自成一派。据统计,臧霸一行人的职位变动几乎没有出过青徐二州,其中臧霸曾任徐州刺史,孙观曾任青州刺史,臧霸的儿子藏艾、孙观的儿子孙毓的任职范围也一直在青徐一带。即便是外出作战,臧霸的军队也基本上不离开青徐一带,这其中不论是对袁绍作战还是对孙权作战,基本上臧霸都不会离开青徐二州。可见此时臧霸*已经成为了曹魏军中的半独立系统。
但是在臧霸阵营之中有一人叫做昌豨,昌豨属于臧霸军中的不稳定因素。他曾经多次背叛曹操。例如说在官渡之战中,臧霸就曾经背叛曹操,据记载:
“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
很多人都觉得昌豨的性格就是这样,叛降不定,属于天生“反骨仔”。但是我想了一下,结合之前臧霸在多个*之中回旋自如的经历来看,昌豨的举动很可能是出自臧霸的授意。这样昌豨帮助袁绍,臧霸帮助曹操,官渡之战后不论谁是胜利者,这一支青徐*都可以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半独立状态而游刃有余。因此这是属于“两个鸡蛋上跳舞”的冒险之举!
就这样青徐*和曹操之间便保持着合作的关系,曹操给予臧霸独立的权力,臧霸在军事上给曹操帮助并且安抚青徐*。但是这一良好合作的局面在曹操死后因为一场兵变被迅速打破。
臧霸是曹操军中的一块半独立*
二、曹操死后的青徐兵变
曹操之死是一个转折点。曹操可以说是曹魏的灵魂人物,正是因为文治武功都上乘的曹操存在,曹魏内部的一批骄兵悍将才能被压制住。而曹操死后,曹魏内部便开始陷入动荡之中,这一批骄兵悍将也开始蠢蠢欲动,青徐*也是其中之一。
曹操身死之后,曹魏内部出现了青徐兵兵变,引发了内部的大震动,据记载:
“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当时曹操身死,臧霸手下的青徐兵认为天下要乱套了,因此纷纷敲锣打鼓离开军队。说来有趣,在西汉时期,周亚夫军中也出现了鸣鼓之事。当时周亚夫的目的是为了昭告诸侯,以扩大其影响力。以此类推的话,青徐兵鸣鼓一事怕也是在昭告天下,天下将大乱。
面对着兵变,当时曹魏的统治者曹丕心中自然是十分慌乱。这是对于曹丕政治才干的一次考量,如果失败的话,或许真的会大乱;若是成功的话,曹丕便能像父亲曹操一样降服这一批青徐*。曹丕的策略是这样的:
“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
曹丕认为此时曹操刚刚去世,内部不稳,不适合立刻动兵,因此采用了安抚青徐兵的做法。曹丕先是发出檄文来安抚青徐兵,随后发给他们粮食以安抚他们的心情。就这样,一场*便被曹丕巧妙地终结了。
这场兵变是对曹丕政治才能的考量
虽然这一场青徐兵变被曹丕终结了,但是此事也必然会在曹丕心理留下阴影,曹丕明白自己没有父亲曹操一样的魄力去驾驭这一支青徐*,因此削弱他们甚至是消灭他们便成为了曹丕手头上的大任务。曹丕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消灭这一批青徐*。
三、擒贼先擒王:臧霸夺兵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擒贼先擒王”。要清除这一支青徐*,曹丕自然要清除这一支青徐*的头头,而这位头头就是臧霸。
臧霸经营青徐良久,*根深蒂固,而且本人还是曹魏老臣。如果曹丕逼之过急,势必会引起臧霸的反抗以及朝中老臣的种种意见。因此曹丕制定了一个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步,先是分臧霸权,然后将臧霸调出老巢徐州,之后一举夺下臧霸兵权。
首先是第一步,分臧霸的权力。曹丕当时假意说要攻打东吴,因此将宗室曹休给调到了青徐一带为攻吴做准备。曹丕将曹休封为青徐都督,命令他总管青徐一带军务,为灭吴做准备。这样臧霸等人便以为曹休是为了灭吴而来的,却浑然不知曹丕已经将曹休置于他们的头顶之上来准备控制并且消灭他们了。
然后是第二步,调臧霸出徐州。为了调臧霸出徐州,曹丕发动了一场对孙吴的战役。而臧霸则充当了这场战役中的主力之一。据记载:
“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于洞浦。”
说实话,臧霸此时已经是个老人了,但是依然如此卖命地作战。或许是臧霸已经察觉到了自己渐渐失去了曹丕的信任,想要借此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惜曹丕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最后是计划的第三步,夺臧霸兵权。这时候臧霸已经离开了自己的老巢徐州,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地步。臧霸之前还取得了大胜,因此曹丕便借口要来臧霸军中犒军,趁机夺去了臧霸兵权。据记载:
“帝疑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
曹丕因为之前青徐兵变的事情对于臧霸很是怀疑,因此借助东巡犒军的机会一举夺去了臧霸的兵权。在夺兵事件之后,臧霸便被拉到了洛阳居住,终生不得回徐州,之后臧霸便在历史上毫无作为了。
通过曹丕一系列的谋划,青徐*的头头臧霸被夺去了兵权。但是虽然臧霸被夺兵权,但是臧霸的党羽还在并且还在青徐一带掀起了新的风波,只有这一场风波过去,曹丕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地控制了青徐。
一生战功赫赫的臧霸,就这样被夺取兵权
四、青徐*的反抗:利城兵变
虽然臧霸已降服,但是青徐*依然保持着比较强的独立性。我猜他们这时候心里想的便是你老爹曹操当年都没办法降服你,你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降服我?因此青徐*便开始与曹丕的对抗,甚至掀起了一场兵变。据记载:
“黄初六年六月,利城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
里面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兵变的策划者在历史记载中为郡兵谋划的一场谋反,而其中的郡兵,恰恰就是六年前的青徐兵兵变中的青徐兵。我们可以推断,即便是兵变,这一批青徐大族也不能亲自出来兵变,若是事情败露,那可是灭门之祸。正如俗话所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因此他们便煽动早就对曹丕政权不满的青徐兵进行兵变,他们从中坐收渔利。
利城兵变可以理解为六年前兵变的延续
面对着青徐兵的兵变,曹丕沉稳应对,先后发动了屯骑、步兵的宿卫兵以及青州刺史王凌手下的兵力进行平叛,并且还发布命令允许受骗者归降。这样在曹丕连打带消的战略方式之下,利城兵变迅速结束。
在这场兵变之后,曹丕开始了对于青徐两州的大换血。曹丕的方式很简单,即更换青徐两州的城守为自己人,并且扶植其他大族与青徐两州的原*进行对抗。在曹丕的操作之下,臧霸的旧部如吴敦、尹礼、孙康等人均被解除职务,解甲归田;另外,在平叛中立有大功的王氏也得以发迹,*膨胀,逐渐成为了青徐一带的大家族,代表曹丕政权遏制青徐原来的地方*。
就这样,横行曹魏二十多年的地方*便在曹丕的打击下土崩瓦解,曹丕也完成了他父亲没有完成的壮举。
青徐*彻底被击破
五、总结
曹操时代,地方*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但是曹操因为急于开拓以及统一天下而无力顾及,因此青徐*也得以成倍地增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曹操死后,即位的曹丕认识到了青徐*对于自己统治的威胁性以及其尾大不掉的现状,因此曹丕利用其过人的政治手段对于青徐*进行了清理,并且成功地平定了这一批青徐*,完成了其父亲没有完成的重任。
曹家两代人,魏武帝善武,魏文帝善文,此言不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电脑中的Cache是什么文件?Cache的删除办法
下一篇: 你也放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