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通信封装MIna框架--含羞代放
mina异步io使用的java底层jni框架,mina提供服务端和客户端,将我们的业务解耦开发.真正做到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核心类
ioservice :mina中将服务端和客户端都看成是服务,这里提供统一接口ioservice,这个接口的作用就是用来处理套接字机制。也正是ioservice来监听消息返回消息这些步骤,
可以说ioservice就是我们mina中核心ioprocessor:这个接口在另一个线程上,负责检查是否有数据在通道上读写,也就是说它也拥有自己的selector,这是与我们使用java nio 编码时的一个不同之处,通常在java nio 编码中,我们都是使用一个selector,也就是不区分ioservice与ioprocessor 两个功能接口。另外,ioprocessor 负责调用注册在ioservice 上的过滤器,并在过滤器链之后调用iohandler
iofilter : 定义了一些拦截器 , 和我们web中拦截器一样,用来横向拦截处理一些全局的操作(日志处理,编码处理)。其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加解密消息。
作为一个好的框架肯定是有默认的拦截器的(textlinecodecfactory )。默认拦截器可以叫消息强制转换为string类型。毕竟string最通用iohandler : 这个是我们处理消息的逻辑,前面的拦截器只是在接受是进行一些验证、翻译的功能。拿到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iohandler中
各个击破
ioservice
首先我们已服务端niosocketacceptor为列,看看我们的服务类之间的结构依赖关系
ioservice是服务的鼻祖,无论在我们看来的服务端还是客户端都得继承它(间接继承)。在ioservice中我们会定义我们消息的处理过滤器(上文的拦截器),消息处理的业务类
在上文简介中我们知道,这一步其实是ioprocessor来完成,那么ioprocessor在什么出现呢。比如mina框架中用来创建服务端类niosocketacceptor。他直接继承了abstractpollingioacceptor。而abstractpollingioacceptor类中根据参数创建了我们需要的ioprocessor.从而我们有了ioprocessor就可以执行消息间的通信了。所以过滤器、处理器实在我们服务启动之前配置好的。一旦启动成功就无法再修改了。我们服务端niosocketacceptor通过bind方法就可以绑定到指定端口上。我们这里的绑
定实现了多态绑定。我们可以绑定多个服务。
/** * {@inheritdoc} */ @override public final void bind(iterable<? extends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es) throws ioexception { if (isdisposing())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the accpetor disposed is being disposed."); } if (localaddresses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localaddresses"); } list<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escopy = new arraylist<>(); for (socketaddress a : localaddresses) { checkaddresstype(a); localaddressescopy.add(a); } if (localaddressescopy.isempty())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localaddresses is empty."); } boolean activate = false; synchronized (bindlock) { synchronized (boundaddresses) { if (boundaddresses.isempty()) { activate = true; } } if (gethandler()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handler is not set."); } try { set<socketaddress> addresses = bindinternal(localaddressescopy); synchronized (boundaddresses) { boundaddresses.addall(addresses); } } catch (ioexception | runtimeexception e) { throw 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ioexception("failed to bind to: " + getlocaladdresses(), e); } } if (activate) { getlisteners().fireserviceactivated(); } }
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bind最后是去激活对应的监听器。我们一个ioserver处理一个线程中的消息。我们监听器就是监听线程内的消息。每一次的绑定都会有不同的监听器、iosession去专门处理消息之间的通信。我们可以通过iosession设置一些请求数据完成数据的权限验证。
- 在服务创建的时候我们正常需要设置iosession的一些配置。通过getsessionconfig方法获取iosessionconfig。里面设置参数常用如下:
- setreadbuffersize : 设置读取数据的缓冲区大小
- setminreadbuffersize: 设置缓冲区最大值
- setmaxreadbuffersize: 设置缓冲区最小值
- setthroughputcalculationinterval: 设置通道计算时间 默认3s
- setidletime(idlestatus status, int idletime): status 设置是一方还是双方 , idletime 是超过多久就会进入空闲状态
ioacceptor acceptor=new niosocketacceptor(); acceptor.getsessionconfig().setreadbuffersize(2048); acceptor.getsessionconfig.setidletime(idlestatus.both_idle,10);
iofilter
在ioservice中有获取filter链的一个方法 defaultiofilterchainbuilder getfilterchain()
,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定义过滤器,然后通过该方法获取过滤链加入到请求链上。
我们自定义过滤器也很简单,只需要继承iofilteradapter这个类就好了。
acceptor.getfilterchain().addlast("codec", new protocolcodecfilter(new textlinecodecfactory( charset.forname("utf-8"),linedelimeter.windows.getvalue(),linedelimiter. windows.getvalue())) );
textlinecodecfactory 这个类是mina提供的编解码工厂,这个工厂的特性是以换行符'\r\n'为结束通信的标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传递消息没有换行符,另外一段会继续
接受消息知道接受到'\r\n'才会接受,并把接受到的消息通过编解码器转到iohandler层供业务层处理。(这里博主被坑在这里了)
iohandler
- 到了这一步,我们的通信基本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事情已经和mina基本没多大关联了。我们将在这里处理业务逻辑,使用到的就是handler提供的接收消息和发送消息两个功能。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handler提供messagereceived
和messagesent
并不是字面意思。前者就是消息的接受,但是后者并不是消息的发送。我们常用的发送消息是session.write方法。
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mina工作的流程,主要就是iofilter和iohandler实现消息的通信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点一点的进步。下面贴出一份总结的图谱帮助我们理解mina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