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机器人“歇菜”不必上纲上线
别误读了“餐饮机器人”被“炒鱿鱼”
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噱头
以餐饮企业机器人服务员被“炒鱿鱼”来作为人工智能不够发达的证据,多少都有些误读的成分在里面。一方面,国内餐饮企业所雇佣或使用的餐饮机器人,和谷歌公司开发的AlphaGo人工智能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国内餐饮企业雇佣使用机器人服务员,虽然也有节省人力成本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吸引眼球的噱头,所使用的机器人造价也比较低廉,功能有限;另一方面,按照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机器人毕竟还不能在很多事情上完全代替人类,餐饮企业想用机器人服务员代替人类服务员,显然还有些操之过急。
经营方式出现问题
事实胜于雄辩,曾因餐饮机器人而风靡一时的餐厅,最终都落了个经营惨淡,甚至关门停业,真是“成也机器人、败也机器人”。仔细想想,这一现象背后又透露个啥信息呢?
毫无疑问,餐饮机器人纷纷“歇菜”背后不是机器人的智商出了问题,而是经营者的智商存在问题。机器人还是那个机器人,功能与动作与当初购置时无异,当初餐厅能够因它而宾朋满座,是因为经营者懂得标新立异,懂得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让机器人成为餐厅的特色招牌,顾客自然会闻风而至。
可是别忘了,任何新鲜事物都会随着时间变淡,而作为餐厅经营噱头的机器人,即使能够吸引再多的消费者前来,如果经营者不懂得在提升餐厅品味、饭菜质量上下功夫,光抓消费者眼球而不抓住消费者的胃,餐厅经营岂有不淡之理?红火一时的餐饮机器人最终落了个“歇菜”的结局也是迟早的事儿。
“机器人”下岗还给我们的是“人间烟火味”
眼下的机器人研究越来越广泛,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在去年贵州省的机器人推广大会上,就打出了“懒人时代”的旗号,有炒菜机器人,有穿衣机器人,有洗脚机器人,有清理机器人等等。这样的研究固然可以减少人们的劳动量,另一方面,不少人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这本身对于健康来说就是没有好处的。
眼下,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钻”了,很好的饭店也未必能够长久,饭店为了发展,除了要保留特色菜之外,还需要对厨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饭菜口味的与众不同,并且能够有长久吸引力。而炒菜机器人显然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所以说,很多炒菜机器人下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炒菜机器人的下岗就否定了机器人的价值。首先来说,我们需要更多领域机器人的研究,其精神可贵,技术创新更是必要。其次来说,还有很多行业需要机器人,比如工业领域,就需要更多的技术变革。
机器人的价值不会因为炒菜机器人下岗而减少丝毫。“炒菜机器人下岗”还给我们的其实是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从机器人被“炒”看适者生存
2013年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未来有700多种职业都有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性,其中以行政、销售、服务业最为危险。别的不说,就拿我的老本行新闻业来说,国内国外都早已出现了“写稿机器人”。虽说现阶段这些“机器人同行们”看来还无法抢走我的饭碗,但未来呢?这个可不好说。
当然,若以最乐观的心态来看,机器人主要从事一些重复性高、不怎么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与其说是取代人类,不如说是把人类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变革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在此期间随着教育系统、就业方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类自会找到自己的空间。
然而,作为个体而言,恐怕我们最该考虑的是如何像机器人一样通过快速学习来给自己“升级版本”。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重拾我们祖先“适者生存”的进化金律,非常重要。
上一篇: 浅谈php冒泡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