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剩男剩女”问题的背后,是成长中恋爱教育的缺失
最近有报告显示: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可是父母却着急的不行,像中国式相亲电视剧里的家长一样。这些年,中国式的相亲电视剧越多越多,中国式相亲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
对自己负责的择偶态度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将就”都有自己的标准,而过于奇葩的标准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剩男剩女”已经成为典型的“中国式社会问题”。主动单身还是被动等待?其实,很多人连“爱”是什么都没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相亲”?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缺乏爱的能力,不懂得经营感情
一位大学老师打趣地比喻:有的父母好像觉得恋爱就是买菜,上学时候说不买就不买,一毕业工作就让你赶紧买。同学们笑着回应: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优秀但是一直单着的人。有些是主动单身,享受*的状态,有些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还有一些确实不会交往,这“不会”中包括对自己的性格不了解,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不知道,不明白和异性如何沟通、相处,还有不清楚未来如何磨合和经营婚姻……因为之前这些事情是被严格禁止的,长大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应对。爱是一种能力,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的,恋爱也不是次数越多就越好,但是它需要一个尝试、学习和经历的过程。
二、缺乏正确引导,对亲密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
*女作家林奕含在台北家中自杀身亡,留下了她的第一部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不是关于被诱骗性侵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上诱奸犯的故事。”林奕含曾说,“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爱上诱奸犯的出路给了受到侵害、不知所措的房思琪活下去的理由,也注定了她最后的悲剧。
教育中缺失的性教育和爱情观教育,让孩子面对伤害的时候失去分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大部分孩子的初步爱情观来自于热门的偶像剧、小说 ,或者同龄人的讨论和模仿。充满戏剧性的人物背景,夸张的情节成为吸引眼球的因素;男女主角在经历误解、痛苦、和好、第三者、各种曲折之后终于在一起,全剧终,但心理学意义上的亲密关系才刚刚开始。受到这样的引导,青少年很容易把经营爱情的过程理解成各种“作死”的剧情,分不清爱和虐的区别,也很容易把外貌、才华、财富、性格等某个单一的闪光点作为爱情的动机。但人性是复杂的,真正的亲密关系只能建立在对一个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爸爸爱妈妈,他们爱孩子。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拥有爱人的自信;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表达爱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拥有爱的能力。而如果父母没有教会孩子爱,就会出现中国式相亲电视剧这类桥段。孩子学会了爱,便能学会爱人,中国式的相亲电视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市场和教育意义。
上一篇: 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下一篇: 明清学者朱之瑜中日交流朱之瑜对日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