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把五十岁的王世充干掉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初一(秋七月壬戊),唐高祖李渊下诏,决定派遣以秦王李世民为总指挥的诸州联军攻伐郑帝王世充。就在李渊决定讨伐王世充的这一天,他同时下达了让太子李建成前往唐突(东突厥)前线守备边防的命令,行军总管段德操和幽州总管罗艺等军事将领并受太子节制。
三十二岁的李建成已经具备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灵活和多容,诚如春秋时期的政治理论家孔夫子所说的那样:“三十岁就可以独当一面”。陈寅恪先生评价道:“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
黄永年先生也如是说:“其实从太原起兵到高祖进入长安称帝建唐,建成的功业并不亚于李世民;至于政事上,‘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学习做皇帝。而史书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调子多作改窜,也找不到建成此时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话。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这方面的经验至少要比李世民丰富的多。”由此可见李渊派李建成来处理唐突外交关系,可谓所用得人。太子李建成的备边是李渊能够放手让秦王李世民所部放心东下的关键所在。
王世充遍布各地、发达有效的情报系统准确侦知了唐军即将东下的消息,遂优选辖属诸州诸镇骁勇齐集洛阳,设置四镇将军,招募兵丁分守四城。王世充的防御策略为重点防御,结集重兵扼守军事要点,传檄各地地方武装力量节节抵抗,拖延唐军进攻速度,耗疲唐军军事资源,为长期坚守洛阳做准备,为最后的大决战和大反攻赢得时间。
王世充派遣魏王王弘烈镇守襄阳,荆王王行本镇守虎牢关,宋王王泰镇守怀州,齐王王世恽检校洛阳南城。检校并非正式官职,隋时以他官派办某事,就于官职前面加“检校”二字,相当于现在的“代理”。检校有勾稽查核之意。楚王王世伟守卫宝城。太子王玄应守卫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卫含嘉城。鲁王王道徇守卫曜仪城。王世充自任战时总指挥,居中调度。左辅大将军杨公卿率领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帅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帅外军二十八府步兵共三万人,以备唐军。
七月二十一日,唐军主力李世民部进至新安郡,派出精兵清扫郑国外围军事组织“屯堡”。屯堡是一种在战乱中应运而生的兵农合一的社会经济组织,多由当地豪强大族集聚本族族人外加收留逃亡流民为了抵御掳掠据险割据而成。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凡聚众据险者,欲久支岁月,及给养能自足之姑,必择险阻而又可以耕种、及有水源之处。其具备此二者之地,必为山顶平原及溪之间水源之地,此又自然之理”。
屯堡是集军事与经济为一体的地方性基层政权,屯堡内的组织成员既要负担御敌作战的任务,又要从事生产劳动。屯堡的战斗性质是彭越挠楚式的游击战,通过运动与敌后有效牵制敌军前线战场的战斗进程,使其不得不分兵解决这些后顾之忧。由于各堡之间大都为没有统属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军事单位,必须一一攻陷方能占领全土,这就让进军部队的战斗成本甚为加大,因此唐军在与这些屯堡的战斗中都是剿抚并用,以抚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进行残酷的军事行动。大约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集中扫荡,洛阳周边的大多数屯堡已经被唐军以或武力或和平的方式解决。
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亲自带领几个轻骑兵深入一线侦查地形,不想猝然与郑军打了个遭遇战,众寡不敌,且战且走。由于不熟悉地形,再加上道路险要阻塞,被郑军重重包围。眼看退无可退,李世民左右驰射,追兵应弦而倒,郑军不及而退。李世民回到军营,尘埃覆面,把守城门的将士没有把他认出来,拒绝放他进入,李世民于是将铠甲脱下,大声呼喊,表明身份,方才进营。
七月二十九日早晨,侦知地形的李世民亲率骑步兵五万大举进攻磁涧,王世充一看来势汹汹,自知不能坚守,遂将磁涧守军撤戍,一起还归洛阳城内。李世民兵不血刃占领磁涧,马上部署攻城部队。行军总管(相当于现在集团军司令)史万宝从宜阳南据龙门,将军刘德威从太行东围河内县。上谷公王君廓从洛口截断郑军粮道,凿沉郑军运粮船三十余艘。此举在后来的艰难拉锯中显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李世民在战后特别表扬了王君廓这一功劳:“王长先龙门下米之功,出诸人之右也”。怀州总管黄君汉从河阴攻击回洛城,李世民大军屯集于北邙,连营直逼洛阳。
八月二十三日,王世充陈兵于青城宫下,李世民也亲率精兵于青城宫护城河对岸布阵,双方隔护城河而望。王世充首先对唐军大举东侵表示了强烈谴责:“隋失其国,天下分崩,东都长安和西都洛阳各有所属,我一直守防郑国辖地,从未西顾半步。大唐熊州和彀州离我郑国很近,我若取之易如反掌。但我为了表示两国和平共处的诚意,从未动过二州分毫。现在贵军千里迢迢,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侵我领土,意欲何为”。
李世民派宇文士及解释了王世充的疑问,阐明此次出兵的正义性:“现在四海之内都以我李唐为正朔,只有你王伪郑国政权执迷不悟。洛阳人民于是给我大唐写了求助信,要求出兵讨逆。我父年高,又嫌路远,故派我前来解民于倒悬。你如果放下武器早点投降,我可以保你富贵。如果负隅顽抗,请你好自为之,认清形势,多言无益”。
王世充继续表达了希望两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的愿望:“我们两国现在息兵讲好,不是皆大欢喜吗?”宇文士及代表李世民对他的求和意愿严词拒绝:“我是奉命而来,没有接到讲好的命令”。王世充又以割地为条件请求李世民退兵,李世民不许。双方谈判破裂,各引兵而还。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再次亲率五百骑兵登魏宣武陵侦察战场,这次被王世充亲率步骑兵万余人再次猝然包围。这次比上一次更为凶险,王世充部下悍将单雄信持槊直奔李世民,尉迟敬德望见,跃马前来相救,边走边喊,横刺单雄信落马。
单雄信所持长槊号为寒骨白。单雄信年幼时于启蒙之学堂院里手植枣树一棵,及至十八岁,伐而作枪,长一丈七尺,仅槊刃就达七十斤之重,正常成人合抱不拢。此役刺杀李世民时,被李世民的大白羽一箭中刃,火花迸出,随后被尉迟敬德空手夺去,折为两段。王世充所部抢救单雄信回营修整,尉迟敬德护卫李世民出围。
李世民回营重整兵马,带领尉迟敬德出阵再战,入王世充阵如无物,往返无人阻碍。随后屈突通率领大军继至,大败王世充军,王世充差点被活捉,仓皇逃归洛阳城内。此战斩首千余级,俘获郑军精锐排矟(矟通槊,即长矛)兵六千人。
王世充太子王玄应率兵数千人从虎牢关运粮入洛阳城,秦王李世民派遣将军李君羡半路截击,大败郑军,王玄应孤身一人逃回洛阳。至此洛阳陆路的粮道也被隔绝,唐军已将洛阳外围州县正规军及营垒民兵彻底扫清,洛阳彻底沦为一座与外界隔断的孤城。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十四日,李世民将军队移驻青城宫,还未修筑壁垒,王世充早上七点亲率两万人从洛阳禁苑方诸门出来,凭借门东故马坊垣堑,在穀(通谷)水前摆开阵势,以拒唐兵。壁垒为大军列阵时为了防止对方机动部队的突然冲击而修筑的临时性军事建筑,一般为土筑的或高或低的墙垣。诸将看到王世充军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围困和拉锯之后军容依然甚威,而且能够在唐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摆开随时冲击的阵势,脸上皆有惧色。
此时李世民正率领精锐骑兵在北邙山之宣武陵上观察阵势,与左右亲信说:“这是王世充最后的家底了。他妄想在这次侥幸一战中获胜,苟延残喘。如果今日将其击破,那么他以后再无力也无胆出城作战了”。遂传命屈突通率领步兵五千先行渡水攻击郑军阵营,并郑重告诫屈突通,双方一旦交战,马上施放狼烟。
屈突通搭建浮桥渡河,占领滩头阵地后,第一时间放起狼烟,李世民遂率玄甲军南下,身先士卒,双方马上展开混战。李世民为了探察王世充阵营薄厚(阵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防御战术,目的是消耗对方战斗人员的有生力量。如果是成千上万人的大规模战斗,军阵就要求具有很大的”缓冲力“、”弹力“、”耐力“,不能够退缺、瓦解甚至崩溃。要不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拉跨整个军团。因此薄的阵地容易突破,厚的阵地不容易突破。李世民勘察阵营薄厚,就是想知道在随后的攻坚战中己方的攻击力度能否突破郑军的防御极限。如果不能突破,士气衰竭,那么就会被郑军趁势反攻,后果不堪设想),带领几十个骑兵绕到王世充阵营后,走到一道长堤前折返,却发现混战中从骑已经走丢,身边只有丘行恭一骑。
继而王世充望见李世民,也率领数骑来追,李世民坐骑被流矢射中而亡,丘行恭张弓搭箭回射追兵,追兵应弦落马,不敢靠得太近。丘行恭遂下马将坐骑给了李世民,自己走在马前手执大刀带头开路,边跑边喊,边跳边杀,终于突出郑军阵营,回到唐军阵内。骠骑将军段志玄也在此役中由于深入敌后马匹倒毙而被郑军生擒,两名郑军骑兵抓着他的头发押送回城,将渡洛水之际,段志玄趁二骑不备,踊身而上,将二骑拉入马下,夺一匹马跑回唐军阵营,追兵数百骑,不敢逼太近。
李世民回到本营,双方正式的决战开始了。李世民亲率玄甲军前锋冲击,王世充亲率排(一种铁柄短矛)兵殊死抵抗,双方经过四轮血腥攻坚,从上午九点一直站到下午三点,王世充阵营终于被突入,郑军撤兵回城,唐军纵兵掩杀,俘虏斩杀七千余人,大军直抵洛阳城下。
从双方攻坚的描述看,王世充布的是鱼鳞阵。鱼鳞阵形式为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集结,把兵团分作五到六层,一层压一层的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部微凸,属于进攻阵型。其战术思想为*突破,集中优势兵力对敌阵*发起猛攻,己方优势时使用,阵型的弱点在于尾侧。
而李世民的阵型为锥形阵。就是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阵型,锥形阵必须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尖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这种阵形非勇悍无敌的将领和精锐的攻击性部队无法使用。
鱼鳞阵和锥形阵的区别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锥形前方宽于鱼鳞。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是同样密集,主将不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但是背后露出太多,如果被敌人深入敌后,后果不堪设想。
二月十五日,王世充出右掖门,临洛水为阵观察唐军动静,唐降将王怀文忽然持槊直刺王世充,却刺在王世充衷甲(外衣里面穿的护胸甲,用处相当于现在的避弹衣)上,长槊矛头折断,王世充有惊无险。王世充左右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个个惊愕,不知所为。王怀文趁此功夫快马加鞭直奔唐营而去,却在写口被追兵擒获斩杀。写口为洛城中水汇入洛河的入口处。写通泻,写口也作泻口。可见王怀文是跑到河边等待渡河船只时被追及的。
王世充回去后,解去衷甲,露出小衣(以示他并未穿衷甲),并向群臣炫夸:“王怀文以长槊刺我而不能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命吧”。王世充此举对信奉鬼神的楚人部众显然无疑于打了一针强心剂,其鼓舞人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群属们纷纷相信他就是神的化身,刀枪不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因此增强了坚守城池的决心。
从二月十五日起,唐军开始四面攻城,昼夜不息。城中守卫甚严。唐军攻城之大炮飞石重五十斤,能掷二百步远。八弓弩箭尾如车轮,箭头如巨斧,能射五百步。但在如此猛烈的攻击程度下,半个多月过后,洛阳居然还是没有攻下。唐军将士遂疲惫思归,总管刘宏基等呈请班师。李世民否决了他的建议:“我们大举前来,正当一劳永逸。现在郑国诸州已经望风降服,唯剩洛阳一座孤城,而且指日可下。我们为何要放弃”。于是下令军中“洛阳未破,师必不还。再有上言班师者斩”。
再过两个月,李世民于虎牢关生擒窦建德,将窦建德带至洛阳城下,王世充看见,顿时希望破灭,与窦建德相对而语,数次凝噎。五月初十,王世充身穿白衣率领太子群臣两千余人到军门投降。李世民以军礼相见,王世充俯伏流汗。李世民说:“你常与人说我还是个孩子,现在见了我这个孩子,为何如此恭敬呢”。王世充顿首谢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17 random&json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