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常用命令
1、auth password //验证密码
2、echo message //打印文本
3、ping //测试连接,ping一下redis服务器,如果连接正常(已连接到redis服务器)返回pong。
4、select dbindex //选择当前使用的数据库,默认使用数据库0,下标,从0开始。
5、quit //关闭当前连接,并退到上一级命令行
6、time //获取服务器上的当前时间。
有2个返回值,第一个是当前时间的时间戳(s),第二个是当前这一秒已经逝去的微秒数。
1秒=10^3毫秒=10^6微秒。
两者组合可显示微秒级的时间。
7、config set param value //设置配置参数
8、config get param //获取配置参数的值
9、config rewrite //将本次连接中,这条命令之前,对配置的设置都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
默认对配置的设置、修改只在本次连接期间有效,并不会同步修改redis.windows.conf文件。断开本次连接,会清除本次连接的配置设置,下次连接时,使用的是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配置。
比如:
配置文件中的密码是abc,连接到redis服务器后, 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 ,修改密码为123,这次连接中,密码不再是abc,而是123。但这个修改并不会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redis.windwos.conf文件中的密码仍是abc。下次连接时,使用密码123会提示密码错误,需要使用abc。
有2种方式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
- 直接在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修改
- 连接到redis服务器后,在命令行修改,然后使用 config rewrite 命令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中。
10、dbsize //返回当前数据库中,key的数量
11、flushdb //清除当前数据库中所有的key,即清空当前数据库。flushdb即flush db。
12、flushall //清除所有数据库中的key,即清空所有数据库。flushall即flush all。
13、save //将redis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同步到.rdb文件中。redis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常驻内存的,save命令将内存中的redis数据库数据同步写到数据库文件.rdb中。
14、bgsave //同上,只不过bgsave是在后台异步保存。
.rdb文件是redis的数据库文件,rdb即redis db。启动redis服务的时候,会从.rdb文件加载所有的数据库数据到内存。就是说数据库数据有2份,一份常驻内存,一份是持久化的磁盘文件。
.rdb文件也被称为redis数据库的备份文件。可以将一个.rdb文件放在redis安装目录下,作为这个redis服务器的数据库数据。
15、client list //列出所有的连接
16、client kill ip:port //关闭某个连接。
6379只是redis服务器、客户端程序通信使用的端口号。建立一个redis数据库连接,会单独使用一个端口号,一个redis客户端可以建立多个数据库连接,一个连接对应一个端口号,并不是使用6379。
17、shutdown [save/nosave] //关闭redis服务器。会自动关闭与所有的redis客户端连接、以及与这些客户端建立的数据库连接,并同步数据集到rdb文件中。
shutdown命令可带一个可选参数:是否将数据集同步到rdb文件中。save——同步,nosave——不同步。
client kill ip:port是关闭某个数据库连接,quit是关闭redis客户端(会自动关闭这个客户端建立的所有数据库连接),shutdown save是关闭redis服务器(会自动关闭这个redis服务器的所有数据库连接)。
18、slave of ip port //原本默认本身是主服务器,此句命令会将当前redis服务器作为某个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示例: slaveof 127.23.23.35 6379 //把当前服务器作为127.23.23.35这台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变成从服务器后,会丢弃原来数据库的数据集,从主服务器复制、同步数据到从服务器。
slave,意为奴隶、从属。
19.sync //从主服务器复制、同步数据集
20、slave no one //这句命令是关闭这个从服务器的从主服务器复制数据的功能,使这个从服务器变成一个主服务器。使用的仍是作为从服务器时的数据集。
当主服务器出问题、或者需要做其他用途的时候,可以把一台从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再把其它的从服务器作为这个主服务器的从属,这样就不会影响服务器的运转。
上一篇: I/O模型
下一篇: PyQt5每天必学之进度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