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构建vue项目的步骤详解
构建一个 vue
项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脚手架工具 vue-cli
。前端的三大框架都有自己的脚手架工具,其作用就是用配置好的模板迅速搭建起一个项目工程来,省去自己配置 webpack
配置文件的基本内容,大大降低了初学者构建项目的难度。这节我们看看如何使用 vue-cli
构建 vue
项目以及对构建项目的具体分析。
一、环境搭建
node
和 npm
是必不可少的,这里不再介绍。
1、安装 vue-cli
$ npm install -g vue-cli
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 vue --version 3.3.0
<!-- more -->
2、构建项目
$ vue init webpack hello-vue
初始化的过程中,会有一个交互式的选项让你选择项目的一些配置,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即可。为了方便后面几篇教程的演示,可以统一选择以下选项:
? project name hello-vue # 项目名称 ? project description a vue.js project # 项目描述 ? author deepspace <cxin1427@gmail.com> # 作者 ? vue build standalone # 运行+编译时 ? install vue-router? yes # 安装 vue-router ? use eslint to lint your code? yes # 使用 eslint 作为代码规范 ? pick an eslint preset airbnb # 选择 airbnb 的代码规范 ? set up unit tests yes # 安装单元测试 ? pick a test runner karma # 测试模块 ? setup e2e tests with nightwatch? yes # 安装 e2e 测试 ? should we run `npm install` for you after the project has been created? (recommended) npm # 包管理器,npm
构建完成之后,会提示构建成功信息:
# project initialization finished! # ======================== to get started: cd hello-vue npm run dev documentation can be found at https://vuejs-templates.github.io/webpack
3、启动项目
$ cd hello-vue $ npm run dev
项目默认会在 8080 端口启动,如果端口有占用,会自动调整端口。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8080
,会看到构建的项目的主页:
4、目录结构
使用编辑器打开(推荐使用 vscode
),下面具体看看目录结构:
package.json
:
{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progress --config build/webpack.dev.conf.js", "start": "npm run dev", "unit": "cross-env babel_env=test karma start test/unit/karma.conf.js --single-run", "e2e": "node test/e2e/runner.js", "test": "npm run unit && npm run e2e", "lint": "eslint --ext .js,.vue src test/unit test/e2e/specs", "build": "node build/build.js" } }
在 package.json
中,根据我们在构建项目的时候的选项,有以下几个命令。
-
npm run dev
:项目开发阶段,项目启动的命令; -
npm run lint
:使用eslint
检查代码格式; -
npm run test
:单元测试和e2e
测试; -
npm run e2e
:e2e
测试; -
npm run build
:开发完成后执行,会把我们的源代码编译成最终的发布代码,生成在项目根目录中的dist
文件夹下(初始化项目时不会生成)。
config
: 保存一些项目初始化配置。
build
:里面保存一些 webpack
的初始化配置。
index.html
: 是我们的首页。index
很多时候都被预设为首页,像 index.htm
,index.php
等。
src
: 保存项目源代码的地方,我们下面会详细分析该文件夹里的文件。
二、代码分析
vue
的核心架构分为两个部分:路由和组件,其实 react
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切入一个项目的时候,都是从这两个点出发。下面我们具体看看 src
文件夹。
1、入口文件
如果我们打开项目根目录下 build
目录中的 webpack.base.conf.js
,会看到这样的代码(第22行):
module.exports = { context: path.resolve(__dirname, '../'), entry: { app: './src/main.js' }, // ... }
说明我们的入口文件就是 src
目录下的 main.js
文件。看看代码:
// the vue build version to load with the `import` command // (runtime-only or standalone) has been set in webpack.base.conf with an alia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false; /* eslint-disable no-new */ new vue({ el: '#app', router, components: { app }, template: '<app/>', });
看看这里面做了什么事情:
- 引入
vue
并起名叫作vue
- 引入根目录下的
app.vue
文件(后缀名可不要) - 引入
router
文件下的index.js
文件(文件夹后没有具体的文件,默认引入的就是index.js
文件) - 通过
new
实例化vue
实例 ,实例化的时候声明了几个属性:-
el:'#app'
:意思是将所有视图放在id
值为app
这个dom
元素中,也就是项目根目录下的index.html
中的那个div
:<div id="app"></div>
; -
components: { app }
:意思是将上面引入的app.vue
文件的内容将以<app/>
这样的标签写进<div id="app"></div>
中;
-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介绍说 vue
使用的是虚拟 dom
,那么,从这里我们看出,vue
使用的也是虚拟 dom
(和react
是一样的)。
这里对虚拟dom
作下简单介绍:当我们修改应用程序时,不会对dom
进行更改,而是创建以javascript
数据结构形式存在的dom
副本,然后插到文档当中。无论何时进行任何更改,都将对javascript
数据结构进行更改,并将后者与原始数据结构进行比较(diff
算法),然后将最终更改更新为真实dom
。我们都知道dom
是非常重的,所以虚拟dom
是非常省性能的。
2、app.vue
通过入口文件中做的事情,我们其实已经知道 app.vue
的作用了:单页面应用的主组件。所有页面都是在 app.vue
下通过路由进行切换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所有的路由(route
)也是 app.vue
的子组件。我们看看代码:
<template> <div id="app"> <img src="./assets/logo.png"> <router-view/>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 </script> <style> #app { font-family: 'avenir',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moz-osx-font-smoothing: graysca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2c3e50; margin-top: 60px; } </style>
这里需要提一下:node
之所以可以识别出*·vue
格式的文件,是因为webpack
在编译时将*.vue
文件中的html
、js
、css
都抽出来形成新的单独文件。可通过npm run build
命令编译源代码,查看dist
文件下的文件来验证。
app.vue
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template>...</template>
、<script>...</script>
、<style>...</style>
,分别在这三类标签里面写入结构、脚本、样式。
我们先从 <template>
看起:里面一个 div
包裹着 img
标签和 router-view
标签。前面提到过: app.vue
是单页面应用的主组件。对照着前面在浏览器中打开的应用主页面,img
标签就是页面上方的 vue
的 logo
。那下面的内容去哪了呢?和 <router-view/>
有关系吗?这就要去看路由了。
3、router/index.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helloworld from '@/components/helloworld'; vue.use(router);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routes: [ { path: '/', name: 'helloworld', component: helloworld, }, ], });
前面先引入了路由插件 vue-router
,然后显式声明要用路由 vue.use(router)
。路由的配置非常地明了:给不同 path
分配不同的组件(或者页面),参数 name
只是用来识别。
当我访问根路由 http://localhost:8080/#/
时,app.vue
中的 <router-view/>
就会把引入的 helloworld
组件分配给我,放在了 img
标签的下面,打开 components
目录下的 helloworld.vue
就可以看到具体内容了。
我们在看到浏览器中的url
的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后面加了一个#
号呢?这是因为vue-router
默认hash
模式 —— 使用url
的hash
来模拟一个完整的url
,当 url 改变时,页面不会重新加载。详见:。这里可先跳过这点内容。
现在,我们在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vue
这个地址,会发现只出现了 vue
的 logo
。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配置 /vue
这个路由,找不到路由,那<router-view/>
这个标签就不会加载出来。
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路由是如何根据 url
来分配不同的组件了。配置多个路由就很简单了: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routes: [ { path: '/', name: 'helloworld', component: helloworld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component: about }, { path: '/vue', name: 'vue', component: vue } ] })
那如果要访问 http://localhost:8080/#/vue/demo
怎么办呢?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routes: [ { path: '/', name: 'helloworld', component: helloworld,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component: about, }, { path: '/vue', name: 'vue', component: vue, children: [ { path: '/demo', component: demo, }, { path: '/project', component: project, }, ], }, ], });
给路由加多一个子路由配置即可。
4、assets
用来存放一些图片、样式等静态文件。
三、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