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

复盘与回顾:移动VR内容创业者的这一年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25 17:26:02
年底,复盘与回顾的好时节。总结来说,纵然有很多新的技术和资本投入VR以推进发展进程,但我们依然处于“大哥大”初期阶段。今年的硬件发展快速,消费者版Oculus Rift、HTC...

复盘与回顾:移动VR内容创业者的这一年

年底,复盘与回顾的好时节。

总结来说,纵然有很多新的技术和资本投入VR以推进发展进程,但我们依然处于“大哥大”初期阶段。今年的硬件发展快速,消费者版Oculus Rift、HTC Vive、PS VR、Daydream View上市,谷歌、微软、华为等巨头入局。但对于内容而言,仍然缺乏标准和杀手级应用。

这让多数面向C端的内容创业者感到尴尬。这份尴尬源自当下,也融入当下。

在我看来,米多娱乐和脑穿越就很具有代表性。虽然它们专注的领域不同,一个是利用粉丝经济打造VR视频,另一个是开发各种不同的VR游戏及工具。但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2015年8月成立,站在内容创业的风口上;都是针对移动端开发面向消费者的VR内容;都是VR领域的明星级公司……

然而,这一年,它们发生着迥然不同的故事。

米多娱乐:欠薪而逃

米多娱乐最近的负面新闻不少,最严重的是欠薪裁员。

成立于2015年8月,米多娱乐在成立后的四个月便获得天使轮2000万融资,估值超过1亿。三位创始人分别为CEO李朕、COO张海涛以及CCO赵晋仪,他们来自游戏和影视特效行业、广告公关公司奥美以及专注于CG动画的水晶石。

米多娱乐进入VR的定位是泛娱乐+IP,旗下有一款APP,汇聚了各种明星偶像演唱节目的全景视频,汪峰、黄致列、吴亦凡、尚雯婕……多数视频用户都可以免费观看,但一些特殊视频需要付费会员,比如鹿晗《Reloaded》全国巡演。

成立时间早加上录制明星节目,米多娱乐很快成为VR圈里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但在今年7月份之后,这家公司迎来欠薪裁员危机。这件事情首先爆发于知乎,后被多家媒体追踪调查。多家媒体的报道结果直指米多娱乐的商业模式。

其实,我们也心知肚明,目前的VR拍摄技术不成熟,移动端VR体验不够好,加上用户基数不足、IP版权成本高,实在难以实现盈利。

然而,这并非米多娱乐一家的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VR内容产业面临的难题。目前,VR内容的商业模式都不明确,需要通过资本渡过“VR发展初期阶段”。所以,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米多娱乐的问题出现在融资不顺而不是商业模式。

专注于VR人才教育的赛隆网CEO卿伟龙告诉我,多数VR内容创业公司都面临“下一轮资本输血必须及时”的挑战。“不要拖欠工资,这是最基本的,安全资金至少半年”,他说。

依靠资本的力量,这句话最好的例证除了滴滴,还有VR领域的内容排头兵微鲸VR。今年4月25日,微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投入10亿元创新产业基金,联手合作伙伴生产出1万小时的VR内容。和米多娱乐不同,微鲸背靠华人文化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内容资源。

所以说这是一场资本游戏吗?不,绝对不是。

脑穿越:转型而生

同是VR内容创业者,脑穿越相比于米多娱乐,多了对VR垂直技术的研发能力。

黄庄是脑穿越的CEO,曾任职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副总经理,创新工场点心团队 COO,埃森哲数字战略咨询总监,戴尔亚太区产品总监。身穿卫衣,语速飞快,思维活跃,“95后”的黄庄现在做了一件与过去的经历有些不同的事情:做泛二次元VR社交。

脑穿越成立于2015年8月,定位于手机VR一站式内容体验。在成立3个月后获得真格基金、创新工场千万级Pre-A轮融资。从成立至今,已经推出三款游戏,分别是《VR大炮台》、《VR恐怖之屋》、《VR美女嘿嘿嘿》,一款内容聚合工具APP《脑穿越VR》以及VR浏览器《VR一下》。

黄庄告诉我,以上内容应用的累计下载量突破一百万。“《VR美女嘿嘿嘿》我们没有推广,但多个平台下载量排名第一”,他显得有些得意,“考虑到手机的计算能力,我们把美女的部分抠出来渲染,背景部分一直保持,这就不用缓存,流量也不会耗损太多,性能也可以保证”。

除此之外,《VR恐怖之屋》采用讨巧的方式减少手机运算,只对电灯筒的照射区域进行渲染;《VR大炮台》修改安卓底层,通过耳机线进行交互和操控。这些都是针对移动VR做的研究和优化。

但这一年,黄庄的总结是填坑和试错。

VR还没有标准,每一个VR平台比如小米、华为的SDK都不一样,需要工程师一个个调试,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苦力活。用黄庄的话来说,就是填补标准和生态不成熟的坑。

2016年1月,被寄予厚望的《脑穿越VR》上线,这是一个分发工具,也是一个播放平台。在这个领域,脑穿越发现BAT以及手机、视频等大厂进入的速度比预期快,步子比预期大,流量清洗在所难免;反观传统意义上认为最稳扎稳打的CP内容研发层面,在《VR恐怖之屋》运营了半年之后,黄庄发现数据也有一点不对。“很多人知道鬼屋哪里出现鬼之后就不来了”,他继续说,“好不容易拉来一群人,他们一下子就走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用户粘性不强、留存率低。

也是从今年7月份开始,黄庄着手泛二次元VR社交的事情,这款针对ACGN(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泛二次元人群打造的多人在线社交VR工具将在12月份亮相。

我体验了它的内测版,虽然整个过程并不流畅,但效果还是让人感到惊艳。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化身,可以在一个虚拟的场景中与其他化身通过点/摇头、语音以及耳机线控技术来互动,比如多人一起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

目前,这款针对移动端的泛二次元VR社交工具最多支持五人同时在线,创造无数个虚拟房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脑穿越团队研发出“实时全息音场互动RIHA(Real-time Interaction with Hologram and Audio)”技术,让房间中的声音显得更加真实。

从《脑穿越VR》到泛二次元VR社交,这是一次产品方向上的转型。这一点,黄庄并不愿意谈论太多。至于新产品的商业模式,他放言表示不担心,“像QQ,通过头像、会员、特权变现。这些都已经有很多人探索过了”。他认为,做社区最关键是运营,是否能够把社区的文化塑造起来,才是最大的挑战。

这是脑穿越团队到现在的故事。

结语:VR流量还不值钱,但技术研发能力要有

如果非要总结米多娱乐和脑穿越这一年,那么应该是探索。

虽然米多娱乐因为经营不善欠薪裁员,但它也砸重金到制作内容上。在制作内容这件事情上,是对的。但内容之后的变现便让人尴尬了。相似的,脑穿越也努力通过技术优化移动VR体验以获得良好的反馈,但在后续的运营上出现尴尬。

不过,在出现这些之后,米多娱乐仍然激进冒险,希望通过更大一盘棋、更高的估值、不断的融资走下去,而脑穿越则通过技术研发转型做新的产品来盘活局面,度过寒冬,获得关注。

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难以断定这两种策略究竟谁能支撑到VR的爆发一刻。它们面临的结局有可能被收购,有可能团队解散,也有可能成为热门的应用,一举成功。这一切充满各种可能性和变数。

但总结今年的多数移动VR内容创业者,估计都不好过。对于游戏应用而言,用户=流量=金钱这个观点依然合理。但现在的VR用户规模还没足够大,流量还不值钱,现在要实现盈利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但我们看好有技术积累,有研发能力,过去填过坑,并在一个垂直聚焦的领域深耕的团队。因为它们往往能通过一技术之长安身立命,并在VR的风口上乘风破浪。

最后,我套用黄庄说的一句话:“对互联网要敬畏之心”来结尾:我们要对快速发展的VR抱有敬畏之心。就像微软冷不丁推出VR头显一样,市场发展速度有时候远远超越当下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