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加班生产的, 或许是自己的“替代者”
与很多工厂不同,谭源的工厂最近满负荷运转,员工经常加班到深夜。
40岁的谭源是深圳一家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的老板,工厂位于龙华新区大浪街道。这里跟深圳原关外福永、松岗等其他地方的工业园区一样,集聚了大量的工厂,厂房租金已经涨到每月每平方米20~30多元不等。
今年他们工厂的机器人销售势头迅猛,上半年的销量比去年全年还要多。近年来,用工荒推动了珠三角机器人本*造企业的兴起,但是由于难以克服稳定性和精确性差等难题,大部分停留在毛利较低的中低端领域。部分企业在生产自主品牌的机器人失败后,另谋出路,转向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是市场更为广阔的系统集成领域。
正是得益于类似企业的抢眼表现,深圳上半年经济指标向好。上半年深圳GDP达7550.1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
上半年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916.75亿元,增长9.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8%,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中科院深圳技术研究院的报告分析,国内大部分机器人本*造企业在*的补助之下,仍然处于盈亏线的边缘,但是系统集成盈利能力较可观,毛利率平均能达到30%左右, 集成+本体 或许是当前最优解之一。
销量爆发
谭源的公司时纬自动化成立于2006年,当时主营业务是代理国外机器人的销售,并生产一些小型非标准设备,生意一直不好也不坏。一年多以前,他瞄准市场形势,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即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工业机器人销售。谭源公司的机器人应用业务主要是指从国外或国内机器人厂家购买机器人本体后,根据客户需求给本体添加吸盘、夹爪之类的周边配套设备,并编制程序,每台售价在10多万元至100来万元之间。
系统集成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谭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只有机器人裸机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
去年,他们公司的营业额达到1700万元,其中机器人应用业务占总业务量的35%左右。今年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上半年的业务量就赶上去年全年的业务量了,其中机器人应用的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已经上升到55%。
由于订单量大,上半年他们的车间一直开足马力。本报记者到访时,一位员工正在调试六个轴的机器人、让它打磨手机弧边,他说,最近很忙碌,前一天晚上加班到10点。谭源估计,照目前的势头和订单安排来看,到今年年底机器人应用的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不低于60%。
需求旺盛
谭源的客户大多来自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太远了他担心安装和调试等售后服务跟不上。当地的手机厂是他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
深圳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对本报记者表示,珠三角地区3C产业发达,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大量的客户群体,该行业这两年也冒出很多新的进入者, 技术并不太成熟,但是市场需求量非常旺盛。
3C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深圳和东莞等更是3C产业的集中地,产业链齐全,加工业发达,但普遍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难题。并且,随着人口红利拐点显现,用工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机器换人 已经成了珠三角解决招工难的一大方式。
机器人价格大幅下降也是市场需求量增长的原因之一。谭源称,以前一台机器人动辄一百多万元,现在差不多降了一半,有些售价不过十几万元。企业在盘算用工成本后,发现一台便宜的机器人可能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购买之后只需要一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且无须为管理难题头疼。
*扶持
近年来,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也加大了对机器人生产和应用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论是像谭源这样生产机器人的厂家,还是采购机器人的企业,都能享受补贴。
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今年5月,《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发布,十大行业被写进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机械装备。
深圳的大型重型装备生产虽然不多,但是信息技术等产业发达。根据深圳市最新的*工作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等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总规模近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0%。
机器人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已被视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同时,机器人也成为深圳前瞻布局、试图占据工业高地的未来产业。截至2014年,深圳已有近300家机器人企业,产值480亿元,包括工业机器人企业192家、服务机器人企业45家。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深圳已成为全国智能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的领跑者,到2014年底,深圳装备制造业总产值4800亿元,2014年增长344%。
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要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
深圳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刘国宏告诉本报记者,正如香港的知名企业或多或少和地产业挂钩,深圳的知名企业也多多少少和工业挂钩, 深圳很早就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很多开放政策和理念都坚持下来了,而有些地方去搞房地产了,破坏了产业环境。深圳前期的开拓者们则牢牢抓住以工业和出口为主的导向。
人才压力
2013年,谭源也曾自主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但是很快放弃了。 主要是4个轴的机器人,代替人工搬运环节,但市场竞争力不强。
由于成本的制约,当时他生产的机器人的售价与国外相比,只低15%~30%,而性能上相差甚远。深圳一位在机器人行业沉浸将近10年的人士侯健告诉本报记者,不少国产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较差,故障率也高,技术沉淀时间不到十年,难以与国外品牌竞争。
毕亚雷说,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环节与国外知名企业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最近两年以来本土企业销量虽然大幅增长,但是大多属于毛利较低的中低端领域。
看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巨大人力需求之后,2014年谭源另辟蹊径,走上了系统集成之路。不过,很快就遇到了人才难招的问题。 除了熟悉机器人行业之外,还得会技术创新。
深圳虽然经济规模大,但高校资源匮乏,源头创新和基础科研被不少观察人士视为短板。刘国宏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面临着掣肘:科技研发过度依赖市常但是那些大型企业并不培养科学家,它们培养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能否迅速研发出可以产业化的技术。 深圳正在引进名校进驻,办研究生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建设特色学院,大手笔布局高校资源,并在科技机构的布局上进行创新。
与同类工厂相比,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谭源具有先天的优势。 我们一直做定制自动化设备,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机器人系统集成有交叉,因此在自动化方案、结构设计和程序控制上的能力要优于普通的系统集成商,这么多年下来也沉淀了一些技术骨干。
资金压力
机器人代替人工正成为趋势,加上机器人价格走向平民化,谭源看好系统集成行业的前景。当天本报记者采访时,有个惠州的客户正匆匆赶来看厂,准备下个300万元的订单。
谭源对扩大生产规模并不抱有多大的兴趣,资金是个问题。就拿前述那位惠州客户的订单来说,谭源需要垫付100多万元购买机器人本体。
上述中科院的报告分析,系统集成企业付款一般采用 3331 的方式,即签订合同后拿到30%,发货后拿到30%,安装调试完毕后拿到30%,最后10%为质量保证金。按照这种付款方式,系统集成企业通常需要垫资,而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做,或者单个项目金额很大,就会面临资金压力,从而限制其规模的扩张。
此外,非标准化的工作模式也限制了系统集成企业的扩张。从销售人员拿订单到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设计方案,不同行业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很难复制。谭源感叹说: 普通的制造业有完整而成熟的工艺,而我们得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置机器人,编制的程序也就变来变去。
上一篇: Python运算符重载用法实例
下一篇: Python yield 使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