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web前端

网站性能优化相关知识点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8 21:31:40
...
本文提到的网站性能指网站的响应速度,这也符合绝大部分人对于网站性能的理解:访问快速的网站性能好,反之,访问速度越慢,则网站性能越差。本文总结的优化方法是宏观的工程层面的方法,并不包含微观的语言语法层面的方法,例如,JS、CSS的语法优化,这一部分同样影响网站的性能,但语言语法层面的优化更多的是取决于开发人员的编程水平。

什么样的网站响应速度快呢?其实很容易想到,网站加载资源的速度越快,网站响应速度越快;网站需要加载的资源越少,网站响应速度越快。这就分别对应网站性能优化的两大方向:资源缓存、资源合并压缩。当浏览器完成资源的加载后,需要进一步解析资源,才能渲染出最终的网页,所以,浏览器的解析机制也是网站性能优化的一个方向。各种优化方法都可以归类到这三个大方向中。

1.资源缓存

1.1 使用CDN

将网站的静态资源分离,如静态HTML、图片Image、样式CSS、脚本JS等,把静态资源部署到CDN中,可以明显加快这部分资源的加载速度。

1.2 利用HTTP缓存机制

HTTP缓存会把浏览器加载过的资源缓存到本地,下次加载时,只要缓存的资源没有过期,就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资源,减少了HTTP请求次数,加快了资源加载速度。具体做法是设置HTTP Header 中的Cache-Control参数。HTTP 1.0 中使用Pragma和Expires两个参数进行缓存,不过早已不推荐使用。

2. 资源的合并压缩

2.1 减少HTTP请求

用一个HTTP请求去加载一个10M的文件,和把这个文件拆分成1M的10个文件,用10个HTTP请求并行去加载,哪一种方式能更快完成加载?既然提到减少HTTP请求可以提高网站响应速度,那么结论貌似应该是用一个HTTP请求的方式更快。其实正确的答案是:不一定!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有两个html文件,index1.html和index2.html,index1.html中用1个<script>标签加载一个2M的js文件bundle.js,index2.html中用6个<script>标签分别加载bundle1.js, bundle2.js …… bundle6.js,这6个js文件由bundle.js平均拆分得到。分别请求index1.html和index2.html 10次,得到加载bundle.js的时间和加载bundle1.js 到 bundle6.js的时间(以最后一个js文件加载完成为结束时间),计算平均加载时间分别为:1.07s 和 1.87s。

实验结论证明了,一个HTTTP请求加载一个合并后的资源文件,比多个HTTTP请求并发加载多个资源文件效率高。但结论只是针对平均加载时间而言,对于单次的比较,完全可能出现相反的结论,例如我的实验过程中,单一HTTTP请求加载时间的最大值为2.36s,超过了第二种加载方式的平均时间1.87s。可能有些人会比较疑惑,为什么并行的效率反而比串行的要低呢?其实,HTTP请求加载资源的瓶颈在带宽,而不是请求的数量,在一个请求已经利用带宽很充分的情况下,增加新的请求并不能减少整体的资源加载时间。

其实,减少HTTP请求来提高网站性能主要是基于以下2个原因:

1) HTTP连接的建立是比较耗时的,一般需要上百ms,每个HTTP请求还有一定的网络延时,需要的HTTP请求越多,这两部分产生的耗时也就越多。当然,HTTP 1.1 对keep-alive的默认支持,可以实现连接的复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这个问题。

2)每个HTTP请求都需要附带额外的数据,比如请求和响应中的头信息,Cookie信息。当请求的资源很小时,附带的额外数据可能比实际的资源还大。

2.2 JS文件

合并压缩JS文件,一方面JS文件数量减少,需要的HTTP请求数也就减少了;另一方面,压缩JS文件可以极大地减小文件体积。可以使用webpack等Web构建工具对JS文件进行压缩合并。

要注意,压缩合并JS文件并不是要把所有的JS文件都打包到一个JS文件中。一般的做法是按照“基础代码”+“页面代码”分别打包。“基础代码”指各个页面或路由(对单页面而言)都要用到的通用代码,“页面代码”是只在某个具体页面或路由中才会用到的代码。这样就可以实现JS代码按需加载,避免页面首屏加载时,因为单一JS文件过大,而影响首屏显示时间。对单页面应用来说,还可以有一个vendor.js的文件,这个文件中的内容是一些用到频率比较高的第三方库(如ECharts等),但这些库并不是每个路由都会用到的,所以并不会被打包到“基础代码”中。将这样的第三方库从各个路由页面对应的JS文件中拆分,一是可以减少所有JS文件的整体大小,因为本来可能是A、B等多个文件都会包含的代码,现在则只需要一份;二是vendor.js只需要被加载一次,后续打开其他路由时,就可以不需要再次加载这部分代码了,起到了资源预加载的作用。

2.3 CSS文件

对CSS文件进行合并压缩,基本原理和做法同JS文件。

2.4 图片

1) 使用WebP格式的图片。WebP是一种支持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图片文件格式,派生自图像编码格式 VP8。根据 Google 的测试,无损压缩后的 WebP 比 PNG 文件少了 45% 的文件大小,即使这些 PNG 文件经过其他压缩工具压缩之后,WebP 还是可以减少 28% 的文件大小。

2)使用字体图标IconFont。可以任意设置Icon图形的大小和颜色(只能是单色,因为本质上是给字体设置颜色)。

3)使用CSS Sprites将多张图片合并成一张,从而减少HTTP请求数量。

4)使用Base64直接把图片编码成字符串写入CSS文件,也是从减少HTTP请求数量考虑。但需要注意,Base64编码的图片最好是小图片(最好几十字节级别的),因为图片经过Base64编码后,一般会比原文件更大些。而且太长的Base64编码字符串也会影响CSS的整体可读性。

5)对于需要大量图片的网站,应该把图片资源单独部署,并使用不同的域名来访问。因为图片资源占带宽很大,如果把图片和其他资源部署到一台服务器或一个集群中,服务器端的出口带宽会受到很大影响。使用不同的域名加载图片资源,可以更好的利用浏览器并行下载的特性,因为浏览器对于一个域名下的最大并行请求数是有限制的。

2.5 服务器端开启gzip

服务端开启gzip压缩,可以减少资源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体积大小。

3.浏览器加载、解析、渲染机制

浏览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繁琐和复杂,要想仔细了解,可以参考这篇经典的文章How browers work。

结合文章和我自己实验验证,简单来说的话,当浏览器载入一个HTML文件后,

1)会先将加载HTML中引用的所有外部资源(JS、CSS文件等)的请求放到一个队列中,然后浏览器通过多个线程(具体由浏览器设置决定)并发加载这些资源。

2)紧接着对HTML进行自上而下的解析。

3)当解析到<script>标签时,如果标签内是内嵌到HTML中的JS代码,会直接执行这部分代码;如果标签引用了外部的JS文件,且这个文件此时还没有下载完成,解析过程会被阻塞,直到JS文件下载完成,然后解析执行JS代码,之后才会继续HTML的解析过程;如果标签引用了外部的JS文件,但此时这个JS文件已经下载完成,则会直接执行这部分JS代码,并不会阻塞HTML的解析(可以理解成此时JS代码的执行本就属于HTML解析这个<script>标签的过程)。

4) 当解析到<link>标签时,不管<link>中引用的外部CSS资源是否加载完成,都不会阻塞HTML继续向下解析。

这里有2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因为JS的加载会阻塞HTML向下解析,所以多个JS文件中代码的执行顺序,是和他们在HTML中的位置顺序保持一致的。例如HTML中,从上向下依次引入a.js, b.js, a.js的文件大小远大于b.js,这样b.js文件很可能先完成加载,但是并不会先于a.js中的代码执行,因为在a.js加载、解析、并执行完成前,HTML的解析是处于阻塞的,b.js所在的<script>标签自然也不会被解析执行。如果不希望加载外部JS文件阻塞HTML的解析,可以使用script标签的defer或async属性,这里就不再展开。

2)所有引用的外部脚本或样式文件,在HTML开始解析前,就已经加入到浏览器的请求队列中,所以多个外部资源开始加载的起始时间一般不会相差很大,除非请求的外部资源数量很多,超过了浏览器的并发请求数。

基于浏览器工作原理的常用优化性能的方法有2个:

1)引用外部CSS文件的link标签,一般会写在<head>内,这是为了能尽早的使<body>内的元素获取样式,优化视觉显示效果。

2)引用外部JS文件的script标签,一般会写在<body>底部,这是为了避免HTML的解析被阻塞,从而使页面元素更快的显示出来。需要注意,虽然script写在<body>底部,但这不意味着<body>内的其他元素都解析完成后才开始加载这些JS文件,这些JS文件依然会在HTML开始解析前,就被加入到请求队列中。

以上就是从资源缓存、资源合并压缩和浏览器解析原理三个维度出发,常用的优化网站性能的实践方法

以上就是网站性能优化相关知识点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