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8 20:13:22
...

文章结构:(1)明确搜索优化的整体思路以及查询优化的因素;(2)优化查询前的几个工具说明;(3)单表查询步步优化;

文章目录:

(1)明确搜索优化的整体思路以及查询优化的因素

  • 搜索优化的整体思路
  • 查询优化的因素思路 
    • 是否向数据库请求了不需要的数据
    • mysql是否扫描额外的纪录
    • 查询方式 
      - 一个复杂查询 or 多个简单查询 
      - 切分查询 
      - 分解关联查询
  • 查询的流程(站在后端开发者角度)。

(2)优化查询前的几个工具说明

  • 查看MySQL整体状态
  • 开启慢查询日志 
    • 在配置文件my.cnf或my.ini中在[mysqld]一行下面加入两个配置参数
    • 查看日志启动状态
    • 设置慢日志开启
    • 查询long_query_time 的值
    • 为了方便测试,可以将修改慢查询时间为3秒
    • 以后就往我们设置的日志路径去访问日志即可
  • explain查询分析
  • profiling查询分析

(3)单表查询步步优化:(暂不讨论索引,在下篇文章再详解索引)

  • 明确需要的字段,要多少就写多少字段
  • 使用分页语句:limit start , count 或者条件 where子句
  • 如果是有序的查询,可使用ORDER BY
  • 开启查询缓存
  • 建立索引(下篇博客再详讲) 

数据库文件依然是: 数据库文件,这篇主要看商品表

一、明确搜索优化的整体思路以及查询优化的因素:

(1)搜索优化的整体思路:

索引优化,查询优化,查询缓存,服务器设置优化,操作系统和硬件优化,应用层面优化(web服务器,缓存)等等。对于一个整体项目而言只有这些齐头并进,才能实现mysql高性能。

(2)查询优化的因素思路

[一]是否向数据库请求了不需要的数据。

也就是说不要轻易使用select * from ,能明确多少数据就查多少个

[二]mysql是否扫描额外的纪录

查询是否扫描了过多的数据。最简单的衡量查询开销三个指标如下:响应时间;扫描的行数;返回的行数。

没有哪个指标能够完美地衡量查询的开销,但它们大致反映了mysql在内部执行查询时需要多少数据,并可以推算出查询运行的时间。
这三个指标都会记录到mysql的慢日志中,所以检查慢日志记录是找出扫描行数过多的查询的好办法。

响应时间:是两个部分之和:服务时间和排队时间。服务时间是指数据库处理这个查询真正花了多长时间。 排队时间是指服务器因为等待某些资源而没有真正执行查询的时间。—可能是等io操作完成,也可能是等待行锁,等等。

扫描的行数和返回的行数:分析查询时,查看该查询扫描的行数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该查询找到需要的数据的效率高不高。

扫描的行数和访问类型: 在expain语句中的type列反应了访问类型。访问类型有很多种,从全表扫描(ALL)到索引扫描(index)到范围扫描()到唯一索引查询到常数引用等。这里列的这些,速度由慢到快,扫描的行数也是从小到大。

如果发现查询需要扫描大量的数据但只返回少数的行,那么通常可以尝试下面的技巧去优化它:

使用索引覆盖扫描。
改变库表结构。例如使用单独的汇总表。
重写这个复杂的查询。让mysql优化器能够以更优化的方式执行这个查询。

[三]查询方式:

1. 一个复杂查询 or 多个简单查询

设计查询的时候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是否需要将一个复杂的查询分成多个简单的查询。

2.切分查询

有时候对于一个大查询我们需要“分而治之”,将大查询切分为小查询,每个查询功能完全一样,只完成一小部分,每次只返回一小部分查询结果。

3.分解关联查询

分解关联查询
    select * from tag 

       join tag_post on tag_post.tag_id = tag.id

       join post on tag_post.post_id = post.id

    where tag.tag = 'mysql'

    可以分解成下面这些查询来代替:

    > select * from tag where tag = 'mysql'

    > select * from tag_post where tag_id = 1234

    > select * from post where post_id in (123, 456, 567, 9098, 890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让缓存的效率更高。

将查询分解后,执行单个查询可以减少锁的竞争。

在应用层做关联,可以更容易对数据库进行拆分,更容易做到高性能和可扩展。

查询本身效率也可能会有所提升。

可以减少冗余记录的查询,

更进一步,这样做相当于在应用中实现了哈希关联,而不是使用mysql的嵌套循环关联。

(3)查询的流程(站在后端开发者角度)摘自此博主此文章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1.客户端发送一条查询给服务器

2.服务器先检查查询缓存,如果命中了缓存,则立刻返回存储在缓存中的结果,否则进入下一阶段。

3.服务器进行SQL解析,预处理,再由优化器生成对应的执行计划,

4.mysql根据优化器生成的执行计划,调用存储引擎的API来执行查询。

5.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二、优化查询前的几个工具说明:

(1)查看MySQL整体状态:

1. Mysql> show status; ——显示状态信息(扩展show status like ‘XXX’)

2. Mysql>show variables ——显示系统变量(扩展show variables like ‘XXX’)

3. Mysql>show innodb status ——显示InnoDB存储引擎的状态

4. Mysql>show processlist ——查看当前SQL执行,包括执行状态、是否锁表等

5. Shell> mysqladmin variables -u username -p password——显示系统变量

6. Shell> mysqladmin extended-status -u username -p password——显示状态信息

7. Shell> mysqld –verbose –help [|more #逐行显示] 查看状态变量及帮助:

(2)开启慢查询日志: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1. 在配置文件my.cnf或my.ini中在[mysqld]一行下面加入两个配置参数

log-slow-queries={自己想存放的日志路径}/slow-query.log

long_query_time=2

注:log-slow-queries参数为慢查询日志存放的位置,一般这个目录要有mysql的运行帐号的可写权限,一般都将这个目录设置为mysql的数据存放目录;

long_query_time=2中的2表示查询超过两秒才记录;

在my.cnf或者my.ini中添加log-queries-not-using-indexes参数,表示记录下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

log-slow-queries=/data/mysqldata/slow-query.log

long_query_time=10

log-queries-not-using-indexes

2. 查看日志启动状态:show variables like “slow%”;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3. 设置慢日志开启: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ON;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4. 查询long_query_time 的值 :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

5. 为了方便测试,可以将修改慢查询时间为3秒。(小点容易比较,毕竟mysql处理那么快)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6.以后就往我们设置的日志路径去访问日志即可:

more  slow.log
  • 1

(3)explain查询分析:

使用 EXPLAIN 关键字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SQL查询语句,从而知道MySQL是如何处理你的SQL语句的。这可以帮你分析你的查询语句或是表结构的性能瓶颈。通过explain命令可以得到:

表的读取顺序
数据读取操作的操作类型
哪些索引可以使用
哪些索引被实际使用
表之间的引用
每张表有多少行被优化器查询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EXPLAIN查询出来的字段解析:

1)Table:显示这一行的数据是关于哪张表的

2)possible_keys: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如果为空,没有可能的索引。可以为相关的域从WHERE语句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语句。

指出MySQL能使用哪个索引在表中找到记录,查询涉及到的字段上若存在索引,则该索引将被列出,但不一定被查询使用,因为MySQL内部优化器有自己的抉择。
该列完全独立于EXPLAIN输出所示的表的次序。这意味着在possible_keys中的某些键实际上不能按生成的表次序使用。
如果该列是NULL,则没有相关的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查WHERE子句看是否它引用某些列或适合索引的列来提高你的查询性能。如果是这样,创造一个适当的索引并且再次用EXPLAIN检查查询

3)key: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MYSQL很少会选择优化不足的索引,此时可以在SELECT语句中使用USE INDEX(index)来强制使用一个索引或者用IGNORE INDEX(index)来强制忽略索引

4)key_len:使用的索引的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

表示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可通过该列计算查询中使用的索引的长度(key_len显示的值为索引字段的最大可能长度,并非实际使用长度,即key_len是根据表定义计算而得,不是通过表内检索出的)
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

5)ref:显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数。

表示上述表的连接匹配条件,即哪些列或常量被用于查找索引列上的值

6)rows:MySQL认为必须检索的用来返回请求数据的行数

表示MySQL根据表统计信息及索引选用情况,估算的找到所需的记录所需要读取的行数

7)select_type:查询中每个select子句的类型

(1) SIMPLE(简单SELECT,不使用UNION或子查询等)
(2) PRIMARY(查询中若包含任何复杂的子部分,最外层的select被标记为PRIMARY)
(3) UNION(UNION中的第二个或后面的SELECT语句)
(4) DEPENDENT UNION(UNION中的第二个或后面的SELECT语句,取决于外面的查询)
(5) UNION RESULT(UNION的结果)
(6) SUBQUERY(子查询中的第一个SELECT)
(7) DEPENDENT SUBQUERY(子查询中的第一个SELECT,取决于外面的查询)
(8) DERIVED(派生表的SELECT, FROM子句的子查询)
(9) UNCACHEABLE SUBQUERY(一个子查询的结果不能被缓存,必须重新评估外链接的第一行)

8)type:这是最重要的字段之一,显示查询使用了何种类型。从最好到最差的连接类型为NULL、system、const、eq_ref、ref、range、index和ALL

NULL: MySQL在优化过程中分解语句,执行时甚至不用访问表或索引,例如从一个索引列里选取最小值可以通过单独索引查找完成。
system、const:可以将查询的变量转为常量. 如id=1; id为 主键或唯一键。当MySQL对查询某部分进行优化,并转换为一个常量时,使用这些类型访问。如将主键置于where列表中,MySQL就能将该查询转换为一个常量,system是const类型的特例,当查询的表只有一行的情况下,使用system
eq_ref:访问索引,返回某单一行的数据.(通常在联接时出现,查询使用的索引为主键或惟一键)。类似ref,区别就在使用的索引是唯一索引,对于每个索引键值,表中只有一条记录匹配,简单来说,就是多表连接中使用primary key或者 unique key作为关联条件
ref:访问索引,返回某个值的数据.(可以返回多行) 通常使用=时发生。表示上述表的连接匹配条件,即哪些列或常量被用于查找索引列上的值
range:这个连接类型使用索引返回一个范围中的行,比如使用>或<查找东西,并且该字段上建有索引时发生的情况(注:不一定好于index)。只检索给定范围的行,使用一个索引来选择行。
index:以索引的顺序进行全表扫描,优点是不用排序,缺点是还要全表扫描。index与ALL区别为index类型只遍历索引树
ALL:全表扫描,应该尽量避免。 MySQL将遍历全表以找到匹配的行。

9)Extra:关于MYSQL如何解析查询的额外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

using index:只用到索引,可以避免访问表.。表示查询在索引树中就可查找所需数据, 不用扫描表数据文件, 往往说明性能不错
using where:使用到where来过虑数据. 不是所有的where clause都要显示using where. 如以=方式访问索引.
using tmporary:查询有使用临时表, 一般出现于排序, 分组和多表 join 的情况, 查询效率不高, 建议优化.
using filesort:用到额外的排序. (当使用order by v1,而没用到索引时,就会使用额外的排序)。MySQL中无法利用索引完成的排序操作称为“文件排序”
range checked for eache record(index map:N):没有好的索引.
Using join buffer:改值强调了在获取连接条件时没有使用索引,并且需要连接缓冲区来存储中间结果。如果出现了这个值,那应该注意,根据查询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添加索引来改进能。
Impossible where:这个值强调了where语句会导致没有符合条件的行。

(4)profiling查询分析:

通过慢日志查询可以知道哪些SQL语句执行效率低下,通过explain我们可以得知SQL语句的具体执行情况,索引使用等,还可以结合show命令查看执行状态。

如果觉得explain的信息不够详细,可以同通过profiling命令得到更准确的SQL执行消耗系统资源的信息。

profiling默认是关闭的。可以通过以下语句查看: select @@profiling;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打开profiling查询分析:set profiling = 1;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然后我们随便写几条select语句,再查看:show profiles\G;

MySQL优化系列(二)--查找优化(1)(非索引设计)

mysql> show profiles\G; 可以得到被执行的SQL语句的时间和ID

mysql>show profile for query 1; 得到对应SQL语句执行的详细信息

Show Profile命令格式:

SHOW PROFILE [type [, type] … ]                                    

    [FOR QUERY n]                                                            

    [LIMIT row_count [OFFSET offset]]        



type参数:                                                                                 

  |ALL                                                                               

  | BLOCK IO                                                                      

  | CONTEXT SWITCHES                                                   

  | CPU                                                                              

  | IPC                                                                                

  | MEMORY                                                                            

  | PAGE FAULTS                                                               

  | SOURCE                                                                        

  | SWAP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以上的16rows是针对非常简单的select语句的资源信息,对于较复杂的SQL语句,会有更多的行和字段,比如converting HEAP to MyISAM 、Copying to tmp table等等,由于以上的SQL语句不存在复杂的表操作,所以未显示这些字段。通过profiling资源耗费信息,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测试完毕以后 ,关闭参数:mysql> set profiling=0


三、单表查询步步优化:(暂不讨论索引,在下篇文章再详解索引)

(我们继续看上面所用的商品表)

//最傻的查询方式
select * from commodity_list
  • 1
  • 2

(1)明确需要的字段,要多少就写多少字段:

select  d.Good_ID ,
        d.Classify_ID,
        d.Good_Name,
        d.Monthsale_Num,
        d.Store_Name,
        d.Comment_Num,
        d.Good_Brand,
        d.Ishas_License,
        ifnull(d.Good_Hot,0),
        d.Good_Price,
        d.Store_Add,
        d.Store_Age,
        d.Seller_Credit,
        d.Classify_Description
        from
        Commodity_list d;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2)使用分页语句:limit start , count 或者条件 where子句

有什么可限制的条件尽量加上,查一条就limit一条。做到不多拿不乱拿。

明确子句的执行顺序先:

SELECT select_list   
FROM table_name  
[ WHERE search_condition ]  
[ GROUP BY group_by_expression ]  
[ HAVING search_condition ]  
[ ORDER BY order_expression [ ASC | DESC ] ]
[limit m,n]
  • 1
  • 2
  • 3
  • 4
  • 5
  • 6
  • 7

例子:

select
        d.Good_ID ,
        d.Classify_ID,
        d.Good_Name,
        d.Monthsale_Num,
        d.Store_Name,
        d.Comment_Num,
        d.Good_Brand,
        d.Ishas_License,
        ifnull(d.Good_Hot,0),
        d.Good_Price,
        d.Store_Add,
        d.Store_Age,
        d.Seller_Credit,
        d.Classify_Description
        from
        Commodity_list d
        where Classify_ID=23
        limit 1,10000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补充:

1)limit语句的查询时间与起始记录的位置成正比

2)mysql的limit语句是很方便,但是对记录很多的表并不适合直接使用。

对limit分页性能优化分析:

偏移量越大,查询越费时。

原因:

  • 每条数据的实际存储长度不一样(所以必须要依次遍历,不能直接跳过前面的一部分)
  • 哪怕是每条数据存储长度一样,如果之前有过delete操作,那索引上的排列就有gap
  • 所以数据不是定长存储,不能像数组那样用index来访问,只能依次遍历,就导致偏移量越大查询越费时

对limit的使用再优化 

利用自增主键,避免offset的使用(演示在积分表score,商品表设计得不太好),约是上面方法的1/3时间。

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id>0 LIMIT 10000
        ;
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id>10000 LIMIT 10000
        ;
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id>20000 LIMIT 10000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3)如果是有序的查询,可使用ORDER BY

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id>0
        ORDER BY score ASC
        LIMIT 10000
        ;
  • 1
  • 2
  • 3
  • 4
  • 5
  • 6
  • 7

(4)开启查询缓存:部分摘自此博主此博客

大多数的MySQL服务器都开启了查询缓存。这是提高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有很多相同的查询被执行了多次的时候,这些查询结果会被放到一个缓存中,这样,后续的相同的查询就不用操作表而直接访问缓存结果了。

命中缓存条件:

1)缓存存在一个hash表中,通过查询SQL,查询数据库,客户端协议等作为key.在判断是否命中前,MySQL不会解析SQL,而是直接使用SQL去查询缓存,SQL任何字符上的不同,如空格,注释,都会导致缓存不命中.

2)如果查询中有不确定数据,例如CURRENT_DATE()和NOW()函数,那么查询完毕后则不会被缓存.所以,包含不确定数据的查询是肯定不会找到可用缓存的

工作流程:

1)服务器接收SQL,以SQL和一些其他条件为key查找缓存表(额外性能消耗)

2)如果找到了缓存,则直接返回缓存(性能提升)

3)如果没有找到缓存,则执行SQL查询,包括原来的SQL解析,优化等.

4)执行完SQL查询结果以后,将SQL查询结果存入缓存表(额外性能消耗)

缓存使用的时机:(并不是每个情况使用缓存都是好的)

衡量打开缓存是否对系统有性能提升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1)通过缓存命中率判断, 缓存命中率 = 缓存命中次数 (Qcache_hits) / 查询次数 (Com_select)、

2)通过缓存写入率, 写入率 = 缓存写入次数 (Qcache_inserts) / 查询次数 (Qcache_inserts)

3)通过 命中-写入率 判断, 比率 = 命中次数 (Qcache_hits) / 写入次数 (Qcache_inserts), 高性能MySQL中称之为比较能反映性能提升的指数,一般来说达到3:1则算是查询缓存有效,而最好能够达到10:1

缓存参数配置:

1)query_cache_type: 是否打开缓存:

可选项:OFF: 关闭;ON: 总是打开;DEMAND: 只有明确写了SQL_CACHE的查询才会吸入缓存

2)query_cache_size: 缓存使用的总内存空间大小,单位是字节,这个值必须是1024的整数倍,否则MySQL实际分配可能跟这个数值不同(感觉这个应该跟文件系统的blcok大小有关)

3)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分配内存块时的最小单位大小

4)query_cache_limit: MySQL能够缓存的最大结果,如果超出,则增加 Qcache_not_cached的值,并删除查询结果

5)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如果某个数据表被锁住,是否仍然从缓存中返回数据,默认是OFF,表示仍然可以返回

6)缓存的一些整体参数:

Qcache_free_blocks: 缓存池中空闲块的个数

Qcache_free_memory: 缓存中空闲内存量

Qcache_hits: 缓存命中次数

Qcache_inserts: 缓存写入次数

Qcache_lowmen_prunes: 因内存不足删除缓存次数

Qcache_not_cached: 查询未被缓存次数,例如查询结果超出缓存块大小,查询中包含可变函数等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当前缓存中缓存的SQL数量

Qcache_total_blocks: 缓存总block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减少碎片策略:

1)选择合适的block大小

2)使用 FLUSH QUERY CACHE 命令整理碎片.这个命令在整理缓存期间,会导致其他连接无法使用查询缓存

PS: 清空缓存的命令式 RESET QUERY CACHE

InnoDB与查询缓存:

Innodb会对每个表设置一个事务计数器,里面存储当前最大的事务ID.当一个事务提交时,InnoDB会使用MVCC中系统事务ID最大的事务ID跟新当前表的计数器.

只有比这个最大ID大的事务能使用查询缓存,其他比这个ID小的事务则不能使用查询缓存.

另外,在InnoDB中,所有有加锁操作的事务都不使用任何查询缓存

(5)建立索引(下篇博客再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