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五人皆位极人臣 “万石君”石奋的齐家之道
西汉景帝时,太子太傅石奋年薪是二千石(读担,量词)小米。他有四个儿子,都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父子五人合计俸禄一万石,这种情况是空前的。景帝特地送给石奋一块匾向他家表示祝贺,匾上写着“万石君”。
石奋奉行儒家的礼仪制度,全家人相处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门庭兴旺,当时的人都很仰慕他们。
他们的日常行为循规蹈矩。万石君(即石奋)的儿子和孙儿,哪怕还是个基层的小官吏,有时回家看望老人,作长辈的也要穿上礼服接待,只称儿孙们的官号而不叫名字。他们认为既然作官就是皇帝的人、国家的官员,尊重他们(当官的儿孙) 就是尊重国家和朝廷。
儿孙们有了过错,万石君从不大声斥责,一个人静静地在饭桌边坐着,不吃饭也不喝酒,像是在反省什么。这样一来儿孙们都很不安,主动地相互批评,把是非澄清了,再请老祖母或者母亲出面,向万石君认错赔礼,表示决心改正。老人家这才变得高兴起来。
石家人平时生活很严肃,凡是已经成年的儿孙,平时家居要戴好礼帽,光头露顶是粗野的行为。大家从小习惯了,都能自觉地遵守家法、家规和长辈的教导,个个文质彬彬,成为社会的楷模。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继位,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努力提倡孔子的儒家思想,号召百姓遵从“三纲五常”和“孝悌忠信”。赵绾和王臧两位儒生,一个担任御史大夫,一个是郎中令,积极地推行儒家礼制,社会风气渐渐打开了。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武帝的祖母,她对万石君的家风早有所闻。她很欣赏万石君实实在在身体力行,样样合乎礼节,认为这才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向皇帝建议,叫石奋的长子石建作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作内史。把他们调入皇室宫廷,起表率作用。
石建当了高官后,每次回家都找仆役把父亲的衣服取来,亲自洗涤晒干,然后交还给仆人,表示尽到人子的责任。
石建个性一向谨慎小心,在皇帝身边工作尤其注意言行礼仪。有意见从不在公开场合说话,但背后对皇帝不迎合讨好,据理力争,汉武帝十分赞赏这一点。不过他有时太拘谨了,使人觉得迂腐可笑,猜他是不是为了保住官禄才那样诚惶诚恐。如有一回上奏章被退回,石建审读时,发现自己写“马”字少了一点,他很紧张的嘀咕:“太可怕了,马字有四点,连同曲尾,共五只脚,怎么弄丢一只呢?该死该死,不好向天子交待呀!”可见得他对自己的错误是相当在意的。
至于小儿子石庆,曾经有一次不小心喝醉了酒,坐车回家,到了村庄的大门边没下车,直接进入家门。万石君看到了,不吃不喝。石庆赶紧把上衣脱掉,光着背脊请罪,但父亲不理睬他。直到一家人都来道歉,老人家才说:“石庆当了内史,官大身份高,车子进出时乡亲们都要闪避;内史趾高气昂派头十足,是应该的吗?”连挖苦带责备,石庆不断叩头赔罪,从此再也不敢了。
他曾为汉武帝驾车。某次外出,皇帝不经心地问道:“今天拉车用了几匹马?”石庆经常赶车,当然心中有数,不必考虑也能回答出来的:大驾八匹,法驾六匹,小驾四匹。平常外出用法驾,只有六匹马。可石庆不放心怕出错,立刻用鞭子点数:一匹、 两匹、三匹……数完了才向皇帝报告:“六匹。”据说石庆还是兄弟中比较随便的人,所以其他人的谨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朝廷的提倡,当时儒家学说和伦理道德作风很快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像万石君这样恭谨守礼的人便逐渐增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八大山人是指谁?揭秘八大山人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