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为什么会命丧宫外呢
安德海到底是怎么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军入关后, 顺治皇帝延用明朝宦官制。清朝时期,紫禁城中的太监最多时超过3000人。
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安德海在咸丰元年自阉入宫为宦,当时年仅十岁的他很幸运的侍奉在咸丰帝的身边。他办事周全深得咸丰帝和当时还是皇后的慈禧的信任,很快便成为了咸丰帝的御前太监,被宫中的人称为“安二爷”。
咸丰帝死后,慈禧暗中与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以夺取政权,而在这次的政变中安德海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联系人,曾两次冒死前往京城向恭亲王奕密报军情。
立下了大功的安德海,由六品太监升至四品太监,此时的安德海刚二十岁出头。晋升为总管大太监的他,又是慈禧心腹,成为朝中的大人物。自此之后便开始为所欲为,结交党羽,一时间权倾朝野。同治八年以同治帝大婚典礼为由请求太后派他去江南采办龙袍及宫中婚礼所用之物,得到了慈禧天后的应允后带领随从出京了。
此时的安德海怎么也没想过自己会就此命丧宫外。
安德海完全不顾清朝不许太监擅自出宫的祖制,依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号称钦差,在没有携带任何公文的情况下一路张扬,鱼肉百姓。安德海“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各地官员更是对他阿谀奉承,卖力巴结。
在他未出京前,有人这样提醒他:我朝祖制,不准内监出京。
他轻蔑地回答:太后摄政,祖制上也是没有的,现在不也有了?
在途径山东德州的地界时,德州知府赵新闻讯对既是钦差却没有收到军机处所发的公文,而且钦差本身也没有带任何有关的公文。
为了谨慎起见,赵新立马上将此事上报给巡抚丁宝桢。而丁宝桢又恰恰是一位刚正、铁面无私、不喜趋奉的清官。
他早就对安德海依仗慈禧太后恩宠的种种不法心中不满。接到赵立新都奏报后立拟写陈述安德海种种不法行径的密折,并在其中申诉了自己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职守的地方。
丁宝桢在密折中写到:清朝祖制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也从没有差派太监赴各省办理事务的情况,其次龙袍系御用之衣,朝廷是有织造谨制,不需要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根本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也必会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再者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另外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最后出差携带女优,更是不成*。
就这样在泰安县安德海被知县何毓福抓获,其随从陈玉祥等人被先行押往济南,交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安德海已经构成“豫外事”罪、“私自出京”罪、“诈称内使等官”罪和“窃权纳贿”罪等。此时丁宝祯捉拿安德海可以算是法律依据充分,人证俱在了。
三天之后丁宝桢接到军机处的密谕,密谕中说:该太监擅自离宫远出,并且犯下种种不法行为,如若不严加惩治,怎么来整肃宫禁,因此着丁宝桢迅速派人在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经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便可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果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可着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如有疏乎或放纵,惟督抚是问,如果有人为其开脱则视为同党一并严拿惩办,不需再另行请旨。丁宝桢与八月七日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就这样安德海这颗罪恶累累的脑袋在刽子手的刀下落下。
而这件震惊满清朝野惊人之举操纵者丁宝桢为民除害,使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Vue.js应用基础
下一篇: Maven下载速度过慢问题已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