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21 09:45:43
林黛玉乃是《红楼梦》第一风流云巧之人。可她居然有一次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如果大家把宝黛这段对话,单纯理解为暧昧调情,就真是饕餮珠玉了。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咱们还是要从秦可卿的房间说起... [详细]...

  林黛玉乃是《红楼梦》第一风流云巧之人。可她居然有一次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如果大家把宝黛这段对话,单纯理解为暧昧调情,就真是饕餮珠玉了。

  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咱们还是要从秦可卿的房间说起。

  秦可卿跟贾宝玉什么关系呢?是懵懂关系。

  秦可卿住的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可是真正的“太虚幻境”。

  贾宝玉这次跟着贾母等人去宁国府,是应邀赏梅花。不一会的功夫,宝玉就困了。于是秦可卿笑着对贾母说:我们这里有给宝二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给我就是了。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随后,秦可卿把宝玉引到了一间上房里。本来房间挺好,可是宝玉抬头看见一副对联,马上就说:快出去,快出去。

  这幅对联写得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到这里,咱们就要多说几句了。

  通常情况下,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读书人呢?就是先看其性情。

  但凡不读书之人,性情皆很暴躁,也就是通常说得“急性子”。

  有人说,急性子是性格啊,跟读不读书有什么关系呀。苏轼早就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身与诗书融为一体,自然气定神闲,举手投足,自然随和从容。总是一副猴急的样子,一看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

  王熙凤就算一个猴急之人。贾母总戏称她为“猴儿”。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红楼梦》里猴急的人还很多。比如贾瑞,在“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这一回,贾瑞打定是凤姐,不管青红皂白,那人刚到面前,便如饿虎扑食、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满口里“亲爹”“亲娘”的乱叫起来。

  贾瑞,够猴急了吧。此人还是贾家私塾里的“辅导员”呢。

  有些人读书,就跟这贾瑞一样。心思不在书本之上,把读书当成一种敲门砖,一种门面摆设,自然也不能真正称为读书人。就如同这贾瑞一样。

  还有些人,也读书,但却不能体会书中文字要义,于是只能把书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之中,属于自得其乐。书读得越多,自己越限于偏执。不能洞明世界,即只能称为读书,不能转化为学问。这就是贾宝玉看到这幅对联的上联——“世事洞明皆学问”的要义。

  本来,大家认为贾宝玉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智慧之人。包括警幻仙姑、荣宁二府的两个老祖。但实事上却非如此。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其实贾宝玉只是属于生理上的早熟而心理上的晚熟。

  宝玉的确读过许多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说,他杜撰的“颦颦”一词。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这个解释颇有灵性。这点恰恰体现出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灵性来,也符合他来自灵山的身份。

  同时,宝玉带着的那块通灵宝玉的顽石属性也一直作用于他身上。这让宝玉的心智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所以他才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样的话非常反感。

  其实,你可以“世事洞明”但不庸俗,可以“人情练达”但不迎合。

  能随遇而安,让他人感觉心情舒坦,也是一种智慧。当然了,宝玉还太小,生活的环境也禁锢了他的智慧。于是,冥冥之中,他进入了秦可卿的房间。完成了太虚幻境的神游。

  至此,贾宝玉的人生走入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2.

  贾宝玉因为衔玉而生,许多人啧啧称奇。特别是贾雨村听说这件事之后,专门做了一个总结。

  贾雨村这样说: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yin魔se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

  贾雨村对自己的学问还是非常自信的。

  贾雨村有一套正邪之气的理论,颇有些见地。

  他说:秉承天地之正气的是仁者,秉承天地之邪气的是恶者。还有一种人,兼秉正邪二气,上不能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于是,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

  贾宝玉就是这种特殊类型的人。不过,这种奇人,关键是亦正亦邪,却不能一味进行奉承赞扬,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关于这点,有一个人比较冷静,他就是北静王。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北静王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

  见到贾宝玉,北静王的第一句话就是:“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关于宝玉二字,后面林黛玉还有一个诠释,咱们一会再说。

  北静王很喜欢贾宝玉,但他说(对贾政):令郎如此资质,想老太夫人自然钟爱。但吾辈后生,甚不宜溺爱,溺爱则未免荒失了学业。

  接着北静王告诉贾政,我的府上,常有一些海内名士聚集,让令郎常去谈谈会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北静王这个人非常有远见。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出去见见世面,就会觉得世界越来越大,自己则越来越小。

  可惜,贾宝玉的圈子还真是禁锢了他。他主要有两个文化圈子。一个是大观园诗人圈。诗友主要是黛玉、宝钗、湘云,还有女弟探春。一个就是富二代圈子,主要人物当然是冯子英、薛蟠以及蒋玉菡等一些娱乐圈人物。

  这两个圈子对他帮助并不大。诗人圈主要都是他的妹妹们。他虽然小性,但大家经常毫不留情的打击他,让他难免越来越钻牛角尖,甚至有一次直接就有些走火入魔了。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因为被宝钗冷落、黛玉挤兑,宝玉回房看《庄子》,读到《外篇·胠箧》时,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一时提笔续之: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惑缠陷天下者也。

  正所谓一语成谶。这段话,基本就是钗、玉、花、麝的结局伏线。

  大家发现没有,这四个人里居然没有晴雯。因为,晴雯的结局更早。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定数。

  事情还并没有结束。次日,宝玉去找众姐妹玩。谁知道被湘云“摔手”、黛玉“拒门”,只好回去又看《南华经》了。事实上,这时候的宝玉,已经有些魔怔了。

  要说起来,还是黛玉与宝玉最是心意相通。当大家都以为宝玉没有事情的时候,黛玉看出了端倪。于是,她约着宝钗、湘云一起来看宝玉。

  一进门,黛玉先给宝玉来了一个当头棒喝:“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这几句话,与前面北静王评价宝玉的“如宝似玉”形成了呼应。

  黛玉的问话,也让宝玉不知如何回答。也正因为如此,让宝玉从魔怔之中又恢复了常态。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3.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最懂宝玉的。这种懂,不是理性分析之懂,而是心意相通之懂。这就是典型的心有灵犀。说透了这个道理,“银样镴枪头”的典故就好理解了。

  毫无疑问,宝玉、黛玉、宝钗都喜欢读书。但三人读书的境界又有所不同。

  宝钗读书更注重理性思考,是理性攫取书中的知识和营养。而宝玉则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其乐趣就在于读的过程。相比之下,宝钗注重的是读的结果。

  那么黛玉呢?是一种哲思式的读书。我们看,黛玉经常会被一些花草、风雨等莫名其妙地感动。这就是心与天地的感应。而她的这种状态,恰是庄子经常描述的“逍遥游”。

  黛玉是真真正正庄子的学生。所以,她曾经做过一首《庄子因》: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黛玉的这一板子,恰恰又打中了宝玉的要害。让他及时警醒。

  我们看,每每宝玉开始神游太虚的时候,黛玉总会及时提示点醒。那么这次也不例外。

红楼梦里同是读书人的林黛玉,为何会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两人都看了《玉真记》、《西厢记》。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话看似轻薄,其实宝玉是因为长期跟黛玉耳鬓厮磨才脱口而出。

  黛玉先吓唬宝玉说告诉舅舅去,进而一笑道:“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还有。比如有一次宝玉对紫鹃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结果黛玉马上怒道: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了。

  我们都知道宝钗、湘云劝过宝玉如何求取功名的话,但事实上,黛玉也曾经多次跟宝玉说:都一天大似一天了,你也该长点心了。

  黛玉跟宝玉读书的志趣相投相通,但宝玉总是有些后知后觉,所以才总会无端惹祸被打被骂。大观园被查抄之时,从怡红院被撵出去的人最多。这跟宝玉平时口无遮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黛玉每次与宝玉拌嘴,并不是真心恼宝玉说得话,只是对宝玉的不成熟感到担心。所以,这句“银样镴枪头”是说宝玉虽然外表看起来仪表堂堂像个成年人,但内心还是一个蓬头稚子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