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人指的是什么意思 凡是官员都能叫做大人吗
还不知道:凡是官员都能叫大人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国内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大人”一词,其常搭配于姓之后,如称狄仁杰为狄大人、和珅为和大人等,但这样用真的合理吗?
“大人”一词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对官员的称呼的?
这个称呼指的是哪些官员?
在此之前它又指的是些什么人呢?
01“大”的人
其实“大人”一词在中国古代出现极早。
《易经》中有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一句,之后这个词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献之中,例如《诗经》、《论语》中即多有出现。
“大人”一词在先秦文献中的意思基本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为德高,其二为位高。
《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何晏对此处“大人”的解释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此处之意着重于强调德行之高。
▲《大秦帝国2》剧照,嬴驷称呼的“大人”,不海涵还能怎样呢
而在《左传·昭公十八年》“而后及其大人”中,杜预注:“大人,在位者。”可知此处所强调的是在位者。《左传·襄公三十年》中“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句中的“大人”也强调的是其政治地位之高。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有人认为“大人”也可用来指占梦之官。比如朱熹《诗经集注》在对《诗·小雅·斯干》中“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一句进行解释时曾说:“大人,太卜之属,也。”不过此说尚存争议。
▲电视剧《神话》剧照,可能小川和高要两个人穿越时自带了修复“大人”称呼bug的补丁
02先秦词义的丰富与对长辈的尊称
秦汉之后,“大人”一词的含义逐渐丰富起来。
首先,“大人”在先秦时的古意“有德”、“有位”以另一种方式被保留下来。《孝武本纪·封禅书》一文中曾说:“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
此处“大人”指神仙,也是“有德”、“有位”之意的变体。司马相如“见上好仙道”而作的《大人赋》,其中的“大人”所喻的正是天子,即汉武帝。
▲《美人心计》剧照,周亚夫:你叫我大人,我什么也不敢说
其次,“大人”还被作为一种尊称用作称呼父母尊长。其一,被用来称呼父亲,比如《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中“大人”指的就是刘邦的父亲;李世民在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时也说:“大人受诏讨贼······”用“大人”尊称父亲。
其二,被用来称呼母亲。《后汉书·范滂传》中,范滂陷党锢之祸与母诀别时其说:“涝归黄泉,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大人”即指其母;韦昭对《史记·刺客列传》中高渐离附传中的“家大人”一词解释也为母亲,“古名男子为丈夫,尊妇姻为大人”。
此外,“大人”也可以用来称呼其他长辈,比如《汉书·疏广传》“从大人议。”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其叔父;再如《后汉书·马严传》:“京师大人咸器异之”中,“大人”也为对长者的称呼。
此外,也有部分史料中将宫中的内侍称为“大人”,比如《后汉书·陈球传》中,“球小妻,程璜之女。璜方用事,宫中所谓程大人也。”此处指的就是太监。
根据统计,宋代之前的正史中“大人”一词共出现633次,其中296次是指少数民族首领或少数民族政权中的官员,46次是对父母的尊称。在正史中,第一种用法占压倒性优势可能是因为其主要记载国家大事,汉人日常生活中还是多用其来称呼父母尊长。
▲《琅琊榜》剧照,这种时候还不忘尊称,林殊哥哥真实好涵养
03“大人”从亲长进入官场
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七《大人》条中所称:“唐以前称贵官为大人者,乃从旁指目之词,而非觌面相呼也。觌面称大人,则始于元、明耳。”
虽然很早以前,司马相如就曾为奉承汉武帝将其喻为“大人”,《左传》等史籍中也多次以“大人”来代指身居高位的人,但直到宋代之后才出现当面称呼官员为“大人”的情况,且到了明清两朝这种称呼才真正得已流行开来。
关于“大人”为什么会成为对官员的称呼,学术界大概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此意是由之前的内侍之意转换而来。比如赵翼认为“惟近侍称大人,因而后世相沿,京朝官亦称之,如徐以尚书称大人也。
京朝官称大人,因而京官出使于外者,亦皆以大人称之,如巡按称先生大人是也。因而遂为贵官之隆称,于是督抚亦称之。此又近日京官、外官位高者皆称大人之所自也。”
▲《知否,知否,应时绿肥红瘦》剧照,京官倒是真京官,可内侍这么说,放以前还以为他叫自己呢。
第二种与第三种类似,都认为“大人”一词与谄媚风气脱不开关系。第二种认为其来自对上级官员“有德”、“有位”的恭维,第三种则认为是“亲属称为语外化”与谄媚风气相结合的结果。
第四种认为其来自古代一些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名,是由“塞外民族统治邑落的族长的意思转化而来的”。的确,在其他民族中曾有“大人”一称,且这个称呼也曾大量出现在中原王朝的史籍中。
如《魏志·倭人传》中记载,“见大人所敬,但搏手以当跪拜。其人寿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国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人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
学者在关于“大人”具有称呼官员作用的原因探究上各有侧重,但在这一词义覆盖范围扩大的路径探究上却基本保持了一致。即认为多出于谄媚之原因,经历了从京官到外出出使的钦差大臣,再到地方督抚及更低级别的官员的逐渐扩大、泛化的过程。
▲《绣春刀》剧照,韩旷:别看了我级别挺高。
04“大人”称呼的泛化
赵翼曾在《陔余丛考》中对“大人”称呼的适用范围是如何一步步扩大的做过考究,认为其最先用于称呼京官,之后随着京官的出京,逐渐扩大到地方巡按等,后来地方的高官贵官也多用起了这一称呼。这一说法大抵是合理的,那么在什么时候“大人”指的是京官,什么时候指的是地方高官?
这要从另一个称呼“老爷”说起。明朝时,对*各部院长官如尚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地方省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及道员等尊称为老爷。明末,地方督抚权力加大,便有人称之为大老爷。清康熙时,有人有称督抚以下的布政使为大老爷。
大老爷成为更尊贵的称呼后,到乾隆年间,对重要各部院长长官及地方道员以上官员,都已尊称为大老爷,较低的知府以下、知县以上被称为太老爷。举人、贡生等尚未得官者则称为大爷。有献媚者,对知府知县等也称大老爷。
后来,“大人”又成为官场中最时髦的高级尊称,有人便以大人称呼原来称大老爷的官员。嘉道以降,*官四品以上,地方官道员以上已“无不称大人”。咸丰后,知府、同知多加道员职衔,亦称大人,“甚有未加衔者,属吏亦媚之曰大人”。
光绪末年,京官如六品主事、七品内阁中书,地方官知府等已都被称为大人。知县则都已称“大老爷”(福格《听雨丛谈》卷八),甚至市侩之人花钱捐六品衔者也称大人(《清稗类抄·称谓类·老爷大老爷》)。
▲《康熙微服私访记》剧照,爷,您受苦了,看电视剧总想找茬的我们也受苦了。
由上可知,凡是以先秦、两汉、三国两晋等中国早期历史为背景的古装剧中,称呼官员为“大人”的桥段一律是错的;宋元虽已出现类似的称呼,但不过为个例,影视剧中铺天盖地的盛大人、齐大人、顾大人用法也不甚考究;即使是元明,也得具体看官员究竟是什么官,官品有没有资格当得起“大人”。
“大人”一词作为一个照妖镜,轻易地让许多号称制作精良的古装剧翻了车。虽然“法不责众”,也没必要在字眼上苛求这些古装编剧们一字不落地还原历史,但编剧与导演在拍摄一些与今天距离较的古装影视作品时还是应该注意,要审慎对待那些今天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词语。
参考文献:
1. 杜家骥:《杜家骥讲清代制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2. 崔晓飞:《<歧路灯>语言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
3. 船木胜马、古清尧:《关于匈奴、乌桓、鲜卑的“大人”》,《民族译丛》1984年第3期;
4. 叶枝青:《论<史记>中的“大人”》,《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5. 朱孟臻:《从古代文献看“大人”词义的历时演变》,《名作欣赏》2016年24期;
6. 龚维英:《<卜居>“大人”的确释—兼说“大人”词义的历史演化》,《求索》1983年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