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研讨会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18 23:32:46
...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在客户中找到了一批人,可以解答困扰我们多时的业务问题了,真是不容易呀。但是,如何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通过合适的形式与客户研讨业务需求,是摆在项目经理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我所经历的项目中,业务研讨会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机关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从总局到省、地市、区县,形成了一个多组织机构的管理系统。虽然全国管理流程大体相同,但各地因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领导管理思路和政策理解的不同,管理模式在许多细节上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存在着需求个性化的问题。在项目进行之初,客户方领导提前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组织需求研讨时,分别从各个省市抽调业务人员,集中在一起进行研讨。同时,在研讨时,根据与会人员的业务特点,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业务组,分别对某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模块的需求进行研讨。采用这样的组织形式,各地的业务差异在会上都会被提出来。一些地区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一经提出,就会得到其它地区业务人员的纠正,进而避免了不合理需求的提出。当然业务人员之间也会出现意见分歧。在会议启动之时,高层领导就明确提出了必须形成全国统一版本。因此,一旦出现分歧时,业务人员就会通过激烈辩论、各抒己见,进而形成统一意见。如果分歧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业务组指定的组长则拍板采用哪个方案。如果他不能做出决定,就立即反映到总局领导那里当场做出决定。采用这种集中式的研讨,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变得高效而及时。当然,也会因地区化差异而出现多个方案,每个方案都是合理的,我们必须在软件中分别对其进行处理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至少我们很容易理清楚有几种情况,有没有可以合并的地方,使得差异最小化,最终在软件维护中体现出来,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管理模式。
另外,将业务人员划分为多个业务组也是一项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业务人员自身的局限,不可能对所有业务领域的细节全面掌握,往往总是有自己熟悉的部分,也有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划分业务组,可以让业务人员分别在自己最熟悉的业务范围内参与讨论,可以有效提高业务讨论的质量。同时,一个管理系统涉及的业务是复杂而系统的,如果划分成多个模块并行地进行业务讨论,也可以大大提高业务研讨的工作效率。这个项目采用这种方式,使这个项目在运行数年后依然能保持统一的版本,而不至于形成一个一个的地方版本。统一的版本使得软件的升级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使项目进入良性的进化、完善的循环中。
以上讲的是一种集中式的业务研讨形式。采用这是形式固然好处多多,但并非所有软件项目都能够采用这种模式。我参与过的另一个项目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在这个项目中,虽然也是多组织机构管理系统,但总公司对各分子公司的管理是松散的,所以很难组织各地的业务代表集中在一起讨论,甚至不能要求各分子公司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形式,它本身就是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我们的软件,如果不能规范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抑制个性化差异,而是照猫画虎地一家一家为分子公司做软件,不仅我们的成本是巨大的,客户的信息化管理效果也不能发挥出来,而且为日后的运行维护带来巨大的隐患。毫无疑问,它是我们做管理软件的一个雷区,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起先,总公司领导带着我们一家一家地去分子公司开需求研讨会。每个需求研讨会,我们都要着力注意各个单位管理模式的差异。当业务代表在描述自己业务流程的时候,我们常常提示业务代表,×××公司是这样管理的。这时候,业务代表会思考,采用×××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否会更好,或者采用×××公司的管理模式行不行。如果他提出×××公司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出现什么什么问题时,我们也会着力记录下来,下次再和×××公司讨论,他们是不是会出现这些问题。
采用这种分散式的业务研讨形式,让我们作为外人来规范客户的管理模式,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但这也是我们可能面对得最多的需求研讨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中,寻找一个典型范例也许可以算是一种最佳实践。当我们面对管理松散的多组织机构时,寻找一个管理规范、对我们的支持度高的分支机构,首先将他们的信息化系统建立起来,产生预期的效益,这就树立了一个范例。它的成功就会为其它分支机构带来一种精神动力和成功案例,照着做肯定不会错。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说服其它分支机构,摒弃现有的管理模式而朝着规范化管理迈进。
业务研讨形式比较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将各个方面的业务代表拉过来开大会。在大会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杂乱无章,一些重要的需求被不经意地漏掉。遇上这样的情形,项目经理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再下来开小会。销售部门的需求跟销售部门谈,采购部门的需求跟采购部门谈••••••既然是小会,每次谈的时候人不在多,在精,参会的业务人员对自己的业务了解精细而全面。这样的会议,通常有一至三个业务人员,和一个负责人(负责拍板)参加。会议之后,我们最好询问与会人员的联系方式,便于日后建立长期的联系,毕竟业务需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如果我们今后采用的是迭代式开发,他们也就成为了我们业务验证的客户代表。
业务研讨会是重要的,但同时又是灵活的,没有一个定式,甚至有时都不能称之为会议。项目经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与客户组织研讨会。但不论怎样组织,必须注意两点:有效抑制个性化差异、分模块组织专项研讨会。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初识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拜访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研讨会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研讨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迭代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捕获(上)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捕获(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功能角色分析与用例图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上)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用例说明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查询报表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子用例与扩展用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业务领域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原文分析法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领域驱动设计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非功能需求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需求列表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一个需求列表的实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快速原型法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需求规格说明书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评审与签字确认会
(续)
我曾经做过一个*机关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从总局到省、地市、区县,形成了一个多组织机构的管理系统。虽然全国管理流程大体相同,但各地因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领导管理思路和政策理解的不同,管理模式在许多细节上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存在着需求个性化的问题。在项目进行之初,客户方领导提前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组织需求研讨时,分别从各个省市抽调业务人员,集中在一起进行研讨。同时,在研讨时,根据与会人员的业务特点,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业务组,分别对某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模块的需求进行研讨。采用这样的组织形式,各地的业务差异在会上都会被提出来。一些地区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一经提出,就会得到其它地区业务人员的纠正,进而避免了不合理需求的提出。当然业务人员之间也会出现意见分歧。在会议启动之时,高层领导就明确提出了必须形成全国统一版本。因此,一旦出现分歧时,业务人员就会通过激烈辩论、各抒己见,进而形成统一意见。如果分歧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业务组指定的组长则拍板采用哪个方案。如果他不能做出决定,就立即反映到总局领导那里当场做出决定。采用这种集中式的研讨,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变得高效而及时。当然,也会因地区化差异而出现多个方案,每个方案都是合理的,我们必须在软件中分别对其进行处理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至少我们很容易理清楚有几种情况,有没有可以合并的地方,使得差异最小化,最终在软件维护中体现出来,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管理模式。
另外,将业务人员划分为多个业务组也是一项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业务人员自身的局限,不可能对所有业务领域的细节全面掌握,往往总是有自己熟悉的部分,也有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划分业务组,可以让业务人员分别在自己最熟悉的业务范围内参与讨论,可以有效提高业务讨论的质量。同时,一个管理系统涉及的业务是复杂而系统的,如果划分成多个模块并行地进行业务讨论,也可以大大提高业务研讨的工作效率。这个项目采用这种方式,使这个项目在运行数年后依然能保持统一的版本,而不至于形成一个一个的地方版本。统一的版本使得软件的升级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使项目进入良性的进化、完善的循环中。
以上讲的是一种集中式的业务研讨形式。采用这是形式固然好处多多,但并非所有软件项目都能够采用这种模式。我参与过的另一个项目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在这个项目中,虽然也是多组织机构管理系统,但总公司对各分子公司的管理是松散的,所以很难组织各地的业务代表集中在一起讨论,甚至不能要求各分子公司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形式,它本身就是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我们的软件,如果不能规范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抑制个性化差异,而是照猫画虎地一家一家为分子公司做软件,不仅我们的成本是巨大的,客户的信息化管理效果也不能发挥出来,而且为日后的运行维护带来巨大的隐患。毫无疑问,它是我们做管理软件的一个雷区,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起先,总公司领导带着我们一家一家地去分子公司开需求研讨会。每个需求研讨会,我们都要着力注意各个单位管理模式的差异。当业务代表在描述自己业务流程的时候,我们常常提示业务代表,×××公司是这样管理的。这时候,业务代表会思考,采用×××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否会更好,或者采用×××公司的管理模式行不行。如果他提出×××公司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出现什么什么问题时,我们也会着力记录下来,下次再和×××公司讨论,他们是不是会出现这些问题。
采用这种分散式的业务研讨形式,让我们作为外人来规范客户的管理模式,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但这也是我们可能面对得最多的需求研讨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中,寻找一个典型范例也许可以算是一种最佳实践。当我们面对管理松散的多组织机构时,寻找一个管理规范、对我们的支持度高的分支机构,首先将他们的信息化系统建立起来,产生预期的效益,这就树立了一个范例。它的成功就会为其它分支机构带来一种精神动力和成功案例,照着做肯定不会错。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说服其它分支机构,摒弃现有的管理模式而朝着规范化管理迈进。
业务研讨形式比较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将各个方面的业务代表拉过来开大会。在大会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杂乱无章,一些重要的需求被不经意地漏掉。遇上这样的情形,项目经理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再下来开小会。销售部门的需求跟销售部门谈,采购部门的需求跟采购部门谈••••••既然是小会,每次谈的时候人不在多,在精,参会的业务人员对自己的业务了解精细而全面。这样的会议,通常有一至三个业务人员,和一个负责人(负责拍板)参加。会议之后,我们最好询问与会人员的联系方式,便于日后建立长期的联系,毕竟业务需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如果我们今后采用的是迭代式开发,他们也就成为了我们业务验证的客户代表。
业务研讨会是重要的,但同时又是灵活的,没有一个定式,甚至有时都不能称之为会议。项目经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与客户组织研讨会。但不论怎样组织,必须注意两点:有效抑制个性化差异、分模块组织专项研讨会。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初识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拜访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研讨会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研讨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迭代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捕获(上)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需求捕获(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功能角色分析与用例图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上)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用例说明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查询报表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子用例与扩展用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行动图和状态图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业务领域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原文分析法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领域驱动设计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非功能需求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需求列表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一个需求列表的实例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快速原型法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需求规格说明书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确认:评审与签字确认会
(续)
上一篇: PHP异常处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