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到底是如何加深的?
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其间曾与高宗作《良马对》。高宗问岳飞有无中意的马匹,岳飞说以前有两匹,后来死掉了。岳飞说:“良马吃的草料、喝的水都比较多,但是对草料和水的要求都很高。宁愿饿死,也不吃不清洁的草料,不喝不清洁的水。跑起来,一开始也不太快,跑了一百多里之后会突然加速再跑二百里。解除鞍甲之后,一点也没有疲劳的感觉,也不流汗,好像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才是良马呀!而不良的马,吃得不多,但是对草料和水的要求几乎可以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还未戴好马鞍,就显出急不可耐的样子,刚跑了一百里地就气喘吁吁立即躺到地上,一副要死的样子。”岳飞以马喻人,把自己比作良马,希望高宗能够给他尽可能多的兵马,以便完成直捣黄龙府的大业。
后来,岳飞官职也升至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一日高宗把岳飞召至“寝阁”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
岳飞见部队行将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高宗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都督府也将刘光世军情况通报岳飞。拨刘光世军与岳飞,似成定局,不意张浚和秦桧从中梗阻,高宗听从张浚之议,置已决之“前议”于不顾,又下诏给岳飞说:“淮西合军,颇有曲折。”不将刘光世军拨与岳飞。张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岳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
眼见扩军无望,岳飞乘船溯江西上。但他没有直接回到鄂州军营,而是先到了庐山东林寺。岳飞心中有怨怒,于是给朝廷写了一道奏疏。借口与宰相张浚议事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母亲服完剩余的丧期。
高宗收到岳飞要求解除军职的奏疏后,勃然大怒,此前对岳飞的好感烟消云散。他认为岳飞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挑战自己的权威,实在是大不敬。好在时任左司谏的陈公辅认为岳飞忠义,有此反常行为,原因应该与合并刘光世军队没有成功有关。
高宗权衡利害得失后,为了南宋*不得不用岳飞掌军。他拒绝了张浚收岳飞兵柄的建议,封还了岳飞的辞职奏札,不准岳飞“求闲自便”。
高宗封还了岳飞的奏疏后,在庐山上的岳飞仍然不愿意返回鄂州军营,又给高宗上了第二道奏疏,奏疏中不再提及与张浚议论不合,只提继续为母亲服丧。高宗又封还了岳飞的奏疏,另外写了一道御札给岳飞,一方面感叹岳飞的孝心,另一方面表彰岳飞一向忠君爱国的行为,希望他率领岳家军前往两淮,防范伪齐军队的侵犯。
岳飞接到第二封御札后,还是不愿如高宗所安排的前去商讨战事,又给高宗写了第三道奏疏,竭力辩白自己一向的志向是收复东京,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野心和私利。
高宗第三次封还了岳飞的奏疏,又写了一道御札给岳飞,一方面肯定其奏疏中的辩白,另一方面再次督促他前去见张浚,最后特别写明让岳飞不要再上奏。话已至此,已经让岳飞无话可说,无路可退。
随后,高宗命令鄂州宣抚使司的参议官李若虚和统制王贵,火速到庐山督促岳飞赶快回到鄂州军营。否则,李若虚和王贵将被军法处置。
李若虚和王贵二人昼夜兼程,来到庐山东林寺。见岳飞后,再三苦劝,但岳飞仍不肯出山。
见此情景,李若虚指着鼻子骂岳飞:“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不听朝廷的指示,无论对你、对你的家庭、对岳家军、对国家,都绝对不是好事,朝廷一定会产生你到底想干什么的疑问。况且你原来就是河北一个农夫,熬到现在这个份儿上,真是天大的造化,你应该珍惜这份荣誉。况且你再不出来,我们两个将被军法从事,你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我们被军法从事吗?”
岳飞*无奈,只得回朝向高宗谢罪。高宗不阴不阳地说:“朕不怒卿。如果发怒,太祖皇帝所谓唯有宝剑!”
岳飞和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