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IT编程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18 18:07:22
一、分类二、实现2.1 冒泡排序2.1.1 介绍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2.2.2 优化因为排序的过程中,各元素不断接近自己的位置,如果一趟比较下来没有进行过交换,就说明序列有序,因此要在排序过程中设置一个标志flag 判断元素是否进行过交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这里说的优化,可以在冒泡排序写好后,在进行)...

一、分类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二、实现

2.1 冒泡排序

2.1.1 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下标较小的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移向后部,就象水底下的气泡一样逐渐向上冒。

2.2.2 优化

因为排序的过程中,各元素不断接近自己的位置,如果一趟比较下来没有进行过交换,就说明序列有序,因此要在排序过程中设置一个标志flag 判断元素是否进行过交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这里说的优化,可以在冒泡排
序写好后,在进行)

2.2.3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1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5, 4, 3, 2, 1 };
   bubbl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 打标记进行优化,如果arr本来就是有序的,那么在进行一次比较之后flag没有改变
   // 通过判断flag的状态可以选择因为arr有序而直接退出或者arr无序继续进行比较
   boolean flag = false;
   // 控制外部循环的次数,每循环一次就确定一个有序数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控制每趟循环内部的比较次数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flag = true;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通过判断flag的状态决定退出还是继续
     if (!flag) {
       break;
     } else {
       flag = false;
     }
   }
  }
}
 

2.2简单选择排序

2.2.1 基本介绍

选择式排序也属于内部排序法,是从欲排序的数据中,按指定的规则选出某一元素,再依规定交换位置后达到排序的目的。

2.2.2 基本思想

选择排序(select sorting)也是一种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第一次从arr[0]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0]交换,第二次从arr[1] ~ 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1]交换,第三次从arr[2]~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2]交换,…,第i 次从arr[i-1]~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i-1]交换,…, 第n-1 次从arr[n-2]~arr[n-1]中选取最小值,与arr[n-2]交换,总共通过n-1 次,得到一个按排序码从小到大排列的有序序列。

2.2.3 思路分析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2.2.4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2Selec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4, 3, 2, 1, };
		select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rr) {
		// 控制外部循环的次数,每循环一次就确定一个有序数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假设最小值是arr[i]
			int min = arr[i];
			// 最小值的索引
			int minIndex = i;
			// 遍历i之后的每个索引,找到arr的最小值及其索引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if (arr[j] < min) {
					min = arr[j];
					minIndex = j;
				}
			}
			// 交换,实现从前向后依次有序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min;
		}
	}
}

2.3 直接插入排序

2.3.1 基本介绍

插入式排序属于内部排序法,是对于欲排序的元素以插入的方式找寻该元素的适当位置,以达到排序的目的。

2.3.2 基本思想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ing)的基本思想是:把n 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1 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

2.3.3 思路分析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2.3.4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3Inser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4, 3, 2, 1, 0 };
		insertion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 控制外部循环的次数,假设arr[0]已是有序,所以从i=1开始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 记录当前值
			int temp = arr[i];
			// 当前索引的前一个索引
			int preIndex = i - 1;
			// preIndex>=0的目的是保证不会发生数组越界异常
			// while循环的目的是为当前值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插入的位置
			while (preIndex >= 0 && temp < arr[preIndex]) {
				// 向后挪一个位置
				arr[preIndex + 1] = arr[preIndex];
				// preIndex索引前移一个位置,以便继续判断插入的位置是否还要在前面一点
				preIndex--;
			}
			// 退出while循环,说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arr[preIndex + 1] = temp;
		}
	}
}

2.4 希尔排序

2.4.1 简单排序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简单的插入排序可能存在的问题.
数组arr = {2,3,4,5,6,1} 这时需要插入的数1(最小), 这样的过程是:
{2,3,4,5,6,6}
{2,3,4,5,5,6}
{2,3,4,4,5,6}
{2,3,3,4,5,6}
{2,2,3,4,5,6}
{1,2,3,4,5,6}
结论: 当需要插入的数是较小的数时,后移的次数明显增多,对效率有影响。

2.4.2 基本介绍

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于1959 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简单插入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一个更高效的版本,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2.4.3基本思想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 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2.4.4 示意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2.4.5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3Inser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4, 3, 2, 1, 0 };
		insertion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 控制外部循环的次数,假设arr[0]已是有序,所以从i=1开始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 记录当前值
			int temp = arr[i];
			// 当前索引的前一个索引
			int preIndex = i - 1;
			// preIndex>=0的目的是保证不会发生数组越界异常
			// while循环的目的是为当前值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插入的位置
			while (preIndex >= 0 && temp < arr[preIndex]) {
				// 向后挪一个位置
				arr[preIndex + 1] = arr[preIndex];
				// preIndex索引前移一个位置,以便继续判断插入的位置是否还要在前面一点
				preIndex--;
			}
			// 退出while循环,说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arr[preIndex + 1] = temp;
		}
	}
}

2.5 快速排序

2.5.1 基本介绍: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
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2.5.2 基本思想:

将待排序数组分为两部分,比如分为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在左半部分找比基准值(比如中间索引mid对应的值)大的数,在右半部分找比基准值小的数,再把找到的两个值进行交换,直到两个索引的标记重合,退出循环,得到一个数组具有以下特征:

  • 基准值的左子数组都比基准值小
  • 基准值的右子数组都比基准值大

再分别对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进行递归

2.5.3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5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78, 0, 23, -567, 70 };
		quickSort(arr, 0, 5);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
		// start是数组的左索引
		int start = left;
		// end是数组的右索引
		int end = right;
		// mid是中间索引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while (start < end) {
			// 从[start,mid]之间找比mid大的数的索引
			while (arr[start] < arr[mid]) {
				start++;
			}
			// 从[mid,end]之间找比mid小的数的索引
			while (arr[end] > arr[mid]) {
				end--;
			}
			// 退出while循环的条件:start和end重合
			if (start == end) {
				break;
			}
			// 如果不退出,那么就进行交换
			int temp = arr[start];
			arr[start] = arr[end];
			arr[end] = temp;

			// 当数组是[0,1,2,0,1,2]的情况,arr[start]=2和arr[end]=2
			// 进行交换的话还是[0,1,2,0,1,2],所以下面的代码是防止进入死循环
			if (arr[start] == arr[mid]) {
				end--;
			}
			if (arr[end] == arr[mid]) {
				start++;
			}
		}
		// 退出while循环说明start和end重合了
		// 以重合点分为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准备进行递归
		start++;
		end--;
		// 向右半部分递归
		if (start < right) {
			quickSort(arr, start, right);
		}
		// 向左半部分递归
		if (end > left) {
			quickSort(arr, left, end);
		}
	}
}

2.6 归并排序

2.6.1 介绍: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
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2.6.2 示意图:
  • 基本思想示意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 合并相邻有序子序列示意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2.6.3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6Merg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4, 3, 2, 1 };
		int[] temp = new int[arr.length];
		mergeSort(arr, 0, 8, temp);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temp));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nt[] temp) {
		// 只要left<right的情况下,就继续分下去
		if (left < right) {
			// 中间的索引
			int mid = (left + right) / 2;
			// 向左半部分分
			mergeSort(arr, left, mid, temp);
			// 向右半部分分
			mergeSort(arr, mid + 1, right, temp);
			// 对左右俩部分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是有序的
			merge(arr, left, mid, right, temp);
		}
	}

	// 合并的实现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int[] temp) {
		// 左半部分从left开始,用i做标记
		int i = left;
		// 右半部分从mid+1开始,用j做标记
		int j = mid + 1;
		// 临时数组的索引值
		int index = 0;
		// 将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添加到temp数组
		// 直到有一边的数据被添加完
		while (i <= mid && j <= right) {
			// 将两部分小的元素添加到temp数组
			if (arr[i] < arr[j]) {
				temp[index++] = arr[i++];
			} else {
				temp[index++] = arr[j++];
			}
		}
		// 上面只是一边的元素被添加完,还有另一边的元素没有添加完
		while (i <= mid) {
			temp[index++] = arr[i++];
		}
		// 与上面同理
		while (j <= right) {
			temp[index++] = arr[j++];
		}
		// 给left边界做标记
		int start = left;
		// temp索引值置为0
		index = 0;
		// 将temp中的left到right的值复制到arr数组中
		while (start <= right) {
			arr[start++] = temp[index++];
		}
	}

}

2.7 基数排序

2.7.1 基本介绍:
  1. 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称“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顾名思义,它是通过键值的各个位的值,将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达到排序的作用
  2. 基数排序法是属于稳定性的排序,基数排序法的是效率高的稳定性排序法
  3. 基数排序(Radix Sort)是桶排序的扩展
  4. 基数排序是1887 年赫尔曼·何乐礼发明的。它是这样实现的: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
2.7.2 基本思想:

将所有待比较数值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2.7.3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7Radix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4, 3, 2, 1 };
		radix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radixSort(int[] arr) {

		// 假定数组的第一个数是最大值
		int max = arr[0];
		// 遍历数组,找到最大值
		for (int n = 1; n < arr.length; n++) {
			if (max < arr[n]) {
				max = arr[n];
			}
		}
		// 获取数组中最大数的长度
		int maxLength = (max + "").length();
		// System.out.println("maxLength =" + maxLength);

		// 最大数有几位就需要遍历多少次
		for (int m = 0; m < maxLength; m++) {
			// 创建一个二维数组,行表示桶,列表示桶的大小
			int[][] bucket = new int[10][arr.length];

			// 创建一个一维数组,用来代表每个桶有效数据的个数
			int[] bucketElementsCounts = new int[10];

			// 对原始数组进行处理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获取个位数的值,放到对应的桶中去
				int digit = (int) (arr[i] / Math.pow(10, m)) % 10;
				bucket[digit][bucketElementsCounts[digit]] = arr[i];
				bucketElementsCounts[digit]++;
			}

			int index = 0;
			// 对每个桶进行遍历
			for (int j = 0; j < bucket.length; j++) {
				// 说明桶里面有有效数据
				if (bucketElementsCounts[j] != 0) {
					// 对桶里面的数据进行遍历
					for (int k = 0; k < bucketElementsCounts[j]; k++) {
						arr[index] = bucket[j][k];
						index++;
					}
				}
				// 注意最后要把bucketElementsCounts数组的记录清空,不然里面的值会影响下一轮循环
				bucketElementsCounts[j] = 0;
			}
		}
	}
}

2.8 堆排序

2.8.1 基本介绍:
  1.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
  2.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 注意: 没有要求结点的左孩子的值和右孩子的值的大小关系。
  3. 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4. 大顶堆举例说明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5. 小顶堆举例说明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6. 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2.8.2 基本思想: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
2) 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
3) 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
4) 然后将剩余n-1 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 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可以看到在构建大顶堆的过程中,元素的个数逐渐减少,最后就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2.8.3 示意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2.8.4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czn.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8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9, 8, 7, 6, 5, 4, 3, 2, 1 };
		heap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 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 1; i >= 0; 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
		 *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
		for (int j = arr.length - 1; j > 0; j--) {
			// 交换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0];
			arr[0] = temp;
			adjustHeap(arr, 0, j);
		}
	}

	// 将一个数组(二叉树), 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 功能: 完成 将 以 i 对应的非叶子结点的树调整成大顶堆 举例 int arr[] = {4, 6, 8, 5, 9}; => i = 1 =>
	 * adjustHeap => 得到 {4, 9, 8, 5, 6} 如果我们再次调用 adjustHeap 传入的是 i = 0 => 得到 {4, 9,
	 * 8, 5, 6} => {9,6,8,5, 4}
	 * 
	 * @param arr    待调整的数组
	 * @param i      表示非叶子结点在数组中索引
	 * @param lenght 表示对多少个元素继续调整, length 是在逐渐的减少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 int i, int lenght) {

		int temp = arr[i];// 先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在临时变量
		// 开始调整
		// 说明
		// 1. k = i * 2 + 1 k 是 i结点的左子结点
		for (int k = i * 2 + 1; k < lenght; k = k * 2 + 1) {
			if (k + 1 < lenght && arr[k] < arr[k + 1]) { // 说明左子结点的值小于右子结点的值
				k++; // k 指向右子结点
			}
			if (arr[k] > temp) { // 如果子结点大于父结点
				arr[i] = arr[k]; // 把较大的值赋给当前结点
				i = k; // !!! i 指向 k,继续循环比较
			} else {
				break;// !
			}
		}
		// 当for 循环结束后,我们已经将以i 为父结点的树的最大值,放在了 最顶(局部)
		arr[i] = temp;// 将temp值放到调整后的位置
	}
}

2.8.5 堆排序小总结:

1).将无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三、总结

3.1 排序算法的比较图

荐
                                                        详解8大排序算法——Java实现

3.2 相关术语解释
  1. 稳定:如果a 原本在b 前面,而a=b,排序之后a 仍然在b 的前面;
  2. 不稳定:如果a 原本在b 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 可能会出现在b 的后面;
  3. 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4. 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5. 时间复杂度: 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6. 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7. n: 数据规模
  8. k: “桶”的个数
  9. In-place: 不占用额外内存
  10. Out-place: 占用额外内存

参考资料:尚硅谷_韩顺平_图解Java数据结构和算法 视频地址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Beyondczn/article/details/10735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