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写的两个字到底是什么字 为什么武则天看到之后会处死他呢
还不知道:武则天为什么会因为宰相写的两个字被处死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上千年的沉淀中,许多精髓得以延续,自汉字创造以来,中华民族便从汉字中衍生出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如诗文、史书、小说、对联等等。在中国古代,拆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占卜”方式(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来进行推断。在现代人看来,拆字或许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可在古代却属于玄学。根据清代周工亮的《字触》记载:
“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一测字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当封王无疑。”
除此之外,拆字还经常被用于作诗、填词撰联,也有用于隐语、酒令等。若将拆字用以成密码,也是非常难懂的。在明朝时期,有一人名叫蒋焘,他在很小时便能够做对子。一天,家中来了客人,而当时外面正下着小雨,客人便想利用此情此景来考考他,便出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他想:“冻”字拆开是“东两点”,而“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颇有难度。思考片刻,蒋焘便从家中拿出一个西瓜,用刀切好,对出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足以见得中国古人对于拆字的理解有多么透彻,老祖宗能够传下来的东西,不会差到哪去。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宰相因拆字而被处死,遇到高人来拆他所写下的两个字,死得不冤。唐朝宰相裴炎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早年间勤奋好学,曾以学业为由拒绝官府征辟,在封建社会时期,读书便是为了进入仕途,而裴炎却主动放弃这个好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公元690年,裴炎成为了黄门侍郎,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了唐朝的宰相。
裴炎能够成为宰相,离不开武则天的器重,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最终也是死于武则天之手,并且借口极为荒唐。裴炎因支持武则天废帝,而得到武则天的器重,可事后却被武则天记恨,这又是为何?在唐中宗被废后,武则天另立李旦为帝(唐睿宗),唐睿宗并无实权,武则天的侄子便想让武则天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裴炎对此不满,于是进谏劝阻,武则天非常不高兴,并怀恨在心。
武则天成为了唐朝实际的*者,甚至想打破传统自立为帝,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来,武承嗣再次建议武则天绝李唐宗室之望,让她诛杀李元嘉和李灵夔,裴炎再次发声反抗,甚至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之际,以武力劫持,逼迫她还政给唐睿宗,可最终因武则天取消出游计划而失败,武则天对裴炎的怨恨再一次加深。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祸乱朝纲”,裴炎趁机进谏说:“皇帝如今已成年,却始终未能亲政,这才让小人有了*的借口,若把朝政还给皇帝,叛军便会自行瓦解。”武则天一忍再忍,最终还是对裴炎下手了,这一次武则天没有放过裴炎,立马将其关入诏狱,当时担任凤阁侍郎的胡元范等人用身家性命力保裴炎不反,可武则天却坚称裴炎有谋反之意,并下令要将其处死。
除了胡元范,还有许多朝廷大臣为裴炎喊冤,大臣高呼冤枉,武则天便拿出一个有力的证据。原来武则天截获了裴炎写的一封“密函”,说是密函,其实只不过是两字个而已。武则天拿出裴炎亲笔写的一张纸条,并告诉朝中大臣:“你们仔细看,上面写了什么!”朝中大臣看过密函,上面写了两个大字“青鹅”,顿时大家都明白裴炎为何要被处死,也都不敢在为他求情。
“青鹅”拆字来看另有深意:十二月,我自与。当时恰逢徐敬业起兵*,而裴炎又写出“我自与”这样的话,这是在响应地方的*行动。武则天最终下令将裴炎处死,并抄其家产。连曾为裴炎担保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胡元范被流放,刘齐贤也被贬,程务更是被斩于军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