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总结之状态模式(State)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03 21:39:14
...
状态模式(State)就是根据对象的状态不同,将有不同的行为。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状态模式使代码种复杂而庸长的逻辑判断语句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具体状态角色将具体的状态和它对应的行为封装起来了,这使得增加一种新的状态变得十分简单。但是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具体的状态类,是结构分散,逻辑不是很清楚,阅读代码工作量会大一些。
// Context类,维护一个ConcreteState子类的实例,这个实例定义当前的状态。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ate state; // 定义Context的初始状态 public Context(State state) { this.state = state; } // 对请求做处理,并设置下一个状态 public void Request() { state.Handle(this); } // 可读写的状态属性,用于读取和设置新状态 public void setState(State state){ this.state= state; } public State getState(){ return state; } } // 抽象状态类,定义一个接口以封装与Context的一个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 public abstract class Sta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Context context); } // 具体状态类,每一个子类实现一个与Context的一个状态相关的行为 public class ConcreteStateA implements State { // 设置ConcreteStateA的下一个状态是ConcreteStateB public void Handle(Context context) { System.out.println("当前状态是 A."); context.setState(new ConcreteStateB());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ateB implements State { // 设置ConcreteStateB的下一个状态是ConcreteSate public void Handle(Context context) { System.out.println("当前状态是 B."); context.setState(new ConcreteStateA()); }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设置Context的初始状态为ConcreteStateA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ateA()); // 不断地进行请求,同时更改状态 context.Request(); context.Request(); context.Request(); context.Request(); } }
优点
1 状态模式将与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局部化,并且将不同状态的行为分割开来。
2 所有状态相关的代码都存在于某个ConcereteState中,所以通过定义新的子类很容易地增加新的状态和转换。
3 状态模式通过把各种状态转移逻辑分不到State的子类之间,来减少相互间的依赖。
缺点
导致较多的ConcreteState子类
适用场景
1 当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并且它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状态模式来。
2 一个操作中含有庞大的分支结构,并且这些分支决定于对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