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在车联网领域是殊途同归
车联网所能带来的变革已经引发了业界的共识,各大领域的巨头都在凭借自身的优势竞相切入。据《南方日报》报道,中移动日前在广州正式宣布推出车联网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4G多功能车机、车载路由诊断设备。据悉,此次推出的产品经过全新的设计及适配,引入多方服务资源,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将于2014年12月开始预售,2015年1月正式发售。
可以说,三大运营商在车联网领域是殊途同归。不过,车联网是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新兴产业,涉及到汽车制造商、IT企业、硬件提供商、交通信息内容运营商、车载终端商、行业服务企业等,在产业链各方的博弈中,运营商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在车联网时代,流量经营、去电信化、后向合作等等都变得可能,而运营商想要借车联网实现跨业经营,厘清自身的定位成为关键。
目的:为了流量经营
应该说,中移动此次推出的车联网应用更像是流量经营的一种有益尝试。据媒体报道,中移动自主品牌车机具备4G通信功能并内置丰富应用,用户只需绑定手机号就可轻松实现统一付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车载电子产品虽然具备上网功能,但所产生的流量需要用户单独购买相关套餐且后续还需要充值过程十分繁琐的问题。
这种模式在商业上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一方面,直接向用户兜售后向流量。中移动以定向流量的方式整合车联网业务,对用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将汽车和4G业务、产品、套餐捆绑更容易推广和普及,这样的捆绑会大大增加用户的使用量,而具备了一定的用户基数后,也会更加有利于中移动车联网业务的开发和完善。
此前,中移动在物联网领域也只是按图索骥。2012年10月8日,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正式在重庆挂牌之后,主攻车联网业务,同年 10月,中国移动在山东面向私家车和部分行业用户推出了新型车联网产品——“行车无忧”智能终端。在此之后,2013年5月,移动在山东针对老人经常使用的代步电动车,推出了“智能安全车”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实际上,运营商在车联网领域再次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试水频频。据媒体报道,2012年8月间,中国电信与上海市*签署共同建设上海“智慧城市”2012-2013年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信将以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车等车载服务作为切入点,合作开展上海地区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项目的研究探索。2013年6月,中国电信车联网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在无锡首发上线。
而在此前的4月,中国联通与爱尔兰CubicTelecom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给特斯拉提供汽车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特斯拉用户提供汽车信息化服务。目前,每一辆在华销售的特斯拉汽车都搭载由中国联通提供的车载通信3G/4G服务。4 个月之后,双方又在四川成都签署共建充电站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在全国20个城市建设超级充电站,在全国120个城市的400个联通营业厅建设目的地充电桩。
虽然三大运营商的侧重点不同,但是目的一样,就是能在未来的车联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就目前开展的业务情况来看,离完成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从过去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不难看出,三大运营商能否把握住车联网的发展机遇,关键还在自身。
现状:挑战重重
不同于任何一个细分行业,车联网产业链长,细分市场众多,横跨多个领域,各种产品、技术和利益纠结在一起,必然会使得传统的车厂前装模式和电信产品售卖模式很难实现规模化良性发展。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辛克铎曾坦言:“车联网涉及到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还有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放在一起都汇集到通信行业,一直延伸到汽车制造业,就必然给产业带来深远影响。”他同时表示,每个用户需要的服务并不是很多,如何把用户最想要的服务在第一时间提供给他,是长期的、最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即便是有产品、有技术,运营商想要开拓一片蓝海也是困难重重。
首先,如何从车连网到车联网?目前,车联网市场正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各大厂商本质上都是为驾驶者提供语音导航、娱乐、通讯、车辆安全及保养等信息服务,虽然功能相似,但也只是停留在车“连网”阶段;而对于未来汽车智能化想象,必须要拥有全数据的“大数据”“云平台”才有可能,这也是车“联网”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矗
其次,巨头的竞相跨入。继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腾讯战略入股四维图新之后,小米旗下子公司日前也入股凯立德,布局地图和车联网。此前,华为正式宣布发力车联网,发挥其在通信领域的传统优势,聚焦车载通信模块领域……“跨界”也越来越成为车联网关注的话题,从互联网公司、 IT企业,甚至是保险、金融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各自的角度切入车联网领域。而这些公司大多有互联网运营经验,对用户和产品的理解程度更深,也更能把握车联网机遇。
再次,从以往发展经验来看,跨业经营向来不是运营商的优势,移动IM、移动应用商店、互联网金融、视频、音乐、动漫、阅读、游戏等等例子不胜枚举,运营商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容易陷入“电信化”思维禁锢当中去,从而“被管道化”沦为配角。
未来:需厘清产业链定位
挑战虽然重重,但是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车联网技术发展逐渐深入,4G、大数据、云平台以及语音识别技术均已开始与车联网产业深度融合,运营商的机会在于,只有与产业链各方携手合作,车联网才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套设备。也就是说,想做好车联网,必须做好生态圈。
一方面,运营商需要厘清自身定位。事实上,车联网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和博弈,而各方*既互相合作也相互排斥,汽车厂商、移动互联网或者是运营商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目前并不适合做车联网的主导者,因为运营商的整个运作*还没有作出相应的改变,必须去运营商化,向移动互联网靠近。
另一方面,先管道后平台。比如,运营商初期可以凭借一些优势来壮大产业链,通过提供一些终端补贴,联合厂商一起开发手机终端和平台,进行平台功能的提升和互补,也可以通过业务代理方式做一些渠道的整合。先做好管道,才能进行后期平台的搭建。
尽管车联网能给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带来机会,但关键还是要看运营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从这一角度出发,运营商不能仅仅只搭建管道,还要基于管道做更多的内容增值、提供垂直服务。
上一篇: 车联网爆发在即,保险公司欲搭顺风车
下一篇: jsp中获取状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