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5 13:19:11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周王朝的两种统治方式周本来是远在陕西的一个小部落。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一下子得了这...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01

  周王朝的两种统治方式

  周本来是远在陕西的一个小部落。

  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一下子得了这么大个天下,他怎么统治呢?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周武王就搞了个双轨制,首先是自己退到镐京,就是现在的西安附近,离老巢近一些,又有函谷关天险可守。

  也就是说第一步,先保证自己老本不输。

  第二步,是在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大肆分封,老姬家的亲兄弟、堂兄弟,一人发一套青铜礼器,再分几个功臣和投降的殷民部落。

  这些周武王的亲兄弟、堂兄弟们,一人一块,跟分披萨似的,就把中原给分了。

  这个封建制一搞,整个中原就都成了姬姓天下。

  而建国功臣得到的地则远了些,比如我们熟悉的姜太公的封地,就在现在的山东那边。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那么函谷关以西,就由周天子亲自派官员管理。

  这一块,叫王畿,税收归周王室自己。

  秦国崛起之前,其实是帮周王室养马的,其爵位很低。

  周王室强大的时候,号称王畿千里,虽然有吹牛的成份,但方圆几百里总是有的。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周王室对封建诸侯的诉求,是防务性的,而不是财政性的。

  毕竟,一开始你周武王也没给诸侯们多大投入,不过是每人发了一套青铜锅碗瓢盆。

  那么,诸侯每年向王室的纳贡,意思意思就行了,纯粹是礼仪性的。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左传》里说,齐恒公伐楚的时候,借口就是“包茅不入,无以缩酒”。

  意思是每年你楚国要向周天子纳贡,贡品是一种叫包茅的草,用来过滤酒渣。

  你现在好几年都不上贡了,王室祭祖的时候都没得用了……所以我打你,是为了给周天子讨要茅草。

  这挑起战争的理由,和当年美国打伊拉克,拎起一瓶洗衣粉有得一拼。

  02

  我们来小结一下:

  对于周天子来说,他有两种统治方式,一种是直接统治,就是函谷关以西的王畿;而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则是间接统治。

  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的区别可大了。

  直接统治,得到的是真金白银;间接统治,只能得到一把草。

  当然一开始,诸侯对周王室还有军事义务。就是如果有蛮族入侵,诸侯要派兵勤王。

  这个,和欧洲的封建制是一样的。

  但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君不君臣不臣,诸侯们也就越来越不把王室当回事儿了。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不仅不尽封臣的义务,自己还去割占王室的土地。

  千里王畿,被蚕食得只剩下30里。

  堂堂周王朝,自留地还没个村子大。

  都可怜到这份上了,麦子熟了,诸侯们还不放过,还要来偷麦子。

  最后还被自己的马夫——秦国,给灭了。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03

  那么,当初周武王为什么要搞封建呢?都直接管了,不行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取消了分封制,改成郡县制,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那么为什么周王室,不这样搞呢?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古代交通和通讯条件不说了,就拿今天来说吧。

  咱们国家是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

  但是在此之前,浙江省就多次提出要求,说我们省农业税免了吧,或者省财政拿出一笔钱来,替全省农民把农业税交了吧!

  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浙江省收农业税的成本,就比农业税本身还高了。

  你说这个税还收它干什么呢?

  现在,咱们是人多地少,土地就金贵。

  农民不会为了逃税连地都不要了。

  但是古代社会,人少地多,和现在正好倒过来。

  你要是收农民的税收狠了,他扛着锄头就跑掉了。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咱们都知道“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另一面解读就是:在古代社会,如果统治者太过分,农民还是有地方可跑的。

  只要跑到有老虎的地方,让税务官不敢来,你也就躲过去了嘛。

  也就是说,在古代社会,因为统治者的技术能力有限,在国家内部,统治者其实做不到啥都管的,很多地方他根本管不到。

  在古代,王权不下县,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农村地区,你确实管不着。

  04

  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想?

  你一定会有强烈的冲动,让农民一堆儿一堆儿地住在村子里,方便你的税务官去收税。

  那么,要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

  商鞅变法,就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跑来跑去的流民、商人,都是坏的,尤其是商人,不仅收他们的税困难,更讨厌的是,他们还为老实种地的农民们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不种地也能吃香的喝辣的,那谁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啊,都跑去经商了。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所以,士农工商,商人就是最底层的贱民。

  自打从商鞅变法之后,商人就没翻过身。

  在此之前,商人朱陶公,是可以入朝当相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之后的商人,再有钱,也是沈万三的结局了——抄家入狱。

  所以种地的农民,不仅名声好,还给土地,这样的待遇,要不是想不开,谁会去当商人。

  05

  光是用土地把老百姓都固定住还不够。

  皇帝还特别想知道他有多少个子民,尤其是男丁数量。

  男丁的多寡,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

  打仗的话,你就得知道你有多少男丁可以上战场。不打仗,那这些男丁可以帮你做劳役,交赋税。

  所以男丁很重要,战时是兵源,平时是税源。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没男丁的家庭,只能代父从军了

  但是这个信息怎么搜集呢?

  怎么才能知道你的国家里,有多少个成年男性呢?

  咱们今天,每人都有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大街上不计其数的摄像头。

  只要你不躲进深山老林几十年不出来,国家总能找到你。

  但是在古代,国家要搜集点信息,那可费老劲了。

  别说身份证了,就说每个人都得有个名字吧,这个都做不到!

  我们看《权力的游戏》,里面那些贵族都很珍惜他们的姓,人可以死,但家族的姓不能丢。

  而普通老百姓,就只有外号和名,是没有姓的。

  这点,在商鞅变法之前,中国也差不多。

  我们都知道西施,但人家可不姓西。

  西施又被人叫做“浣纱女”,那是因为自幼随母在浣纱江边活动。

  那个时候,老百姓都是根据你的特点来叫的。

  作为一个小地方,你喊浣纱女,大家都知道是谁。

  但作为一个朝廷来的税务官,他就头大了,这是谁啊?

  作为税务官,他希望采集到的数据是有逻辑的、简单的、拿回去可以加总做统一处理的。

  他关心的不是特点,而是财产继承关系。

  谁都可以做浣纱女,那我到底向谁收税啊。

  所以,国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个父子传承的姓,来说明亲属关系。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子从父姓,这关系就搞清楚了

  就这么一件今天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中世纪的欧洲,中国在商鞅变法之前,都做不到。

  14世纪的时候,佛罗伦萨*做了一次人口普查,调查员们被派到乡下,逮着个人就问“你叫啥啊?”

  辛辛苦苦做了个花名册,拿回城里一看,800多个乔瓦尼,1200多个皮耶罗……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这钱就白花了。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汤姆是只猫,也可以是个人

  到了商鞅变法那会,就开始用姓+名,来标定每一个男丁身份的工作。

  之前咱们中国人也没有姓,秦国弄了一堆常用姓,大栓子以后你就叫张大栓,二柱子以后你就叫李二柱。

  并且规定这个姓必须父子传承,不能变来变去。

  这么着,不仅把一堆大拴子二柱子分清楚了,也搞清楚了每个人的家庭结构。

  汉高祖刘邦,原来的姓名叫刘季。

  季属于家里排行。

  刘家兄弟三个,分别叫做刘伯、刘仲、刘季。

  古代男子排行,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所以刘季就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

  所以直白点讲的话,刘家三兄弟,叫刘大,刘二,刘小。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刘小,才是刘邦的真名

  这样的名字,税务官最喜欢,一听名字,就知道你家有多少个劳动力。

  按着这个花名册,秦国就清清楚楚知道了一国之内,谁该当兵、谁该纳税。

  秦国就是靠有效搜集了国民的数据,越过贵族这个中间层,建立起对每个人的直接统治,国力大大增强,从而征服了六国。

  06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郡县制那么好,为什么周朝要搞分封制?

  有时候什么发明创造、创新思想,就是一层窗户纸,你捅破了,发现,原来是这样啊。

  但是没捅破之前,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搞。

  给国民取姓名,很简单吧,但从西周建国到商鞅变法,整整走了700年。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再举个例子,其实咱们中国人很早就发明印章了。

  印章不也就是在木头或者石头上刻好字、刷上油墨、盖在纸上、把字复印出去的技术吗?

  印章距离雕版印刷术,区别好像也不大。一个是纸在下面,一个是纸在上面。

  为什么从印章到雕版印刷术居然花了好几千年?

  是我们中国人笨吗?好几千年才让纸换个姿势。

  不,就这还是咱们老祖宗先发明的。

  其他文明,连几千年还不懂怎么搞呢。

周朝治国的“双轨制度”是怎么样的?竟然跟发明姓名有关?

  雕刻版,不就是一个许多字的大印章么

  一个新想法,一个新发明,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几千年都盼不来那一线划过它的光明。

  一个创新的想法,在它冒头的那一刻,连亲爹亲妈都觉得它是个怪物;如果它后来不被社会接受,它就真的是个怪物。

  我们来重温下商鞅的那句话:“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任何创新,答案一定在前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