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IT编程

JVM探秘:垃圾收集算法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18 21:16:32
本系列笔记主要基于《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第2版》,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垃圾收集算法 垃圾收集算法主要有标记 清除算法、复制算法、标记 整理算法、分代收集算法这几种,对算法的具体实现不做过多探究,只对他们的设计思想进行介绍。 标记 清除算法 最基础的算法就是 标记 清除 ......

本系列笔记主要基于《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第2版》,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垃圾收集算法

垃圾收集算法主要有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分代收集算法这几种,对算法的具体实现不做过多探究,只对他们的设计思想进行介绍。

标记-清除算法

最基础的算法就是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同它的名字一样,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待回收的对象,标记完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标记过程其实就是上一篇文章讲到的判断对象是否“死亡”的过程,通过引用计数算法可达性分析算法判断对象是否需要回收。

标记-清除算法是最基础的算法,因为其他算法基本都是基于它进行改进发展而来。标记-清除算法的不足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楚后产生大量不连续的碎片空间,碎片空间太多会导致当需要分配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

标记-清除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

JVM探秘:垃圾收集算法

复制算法

复制(copying)算法是为了解决”标记-清除“算法的效率问题而生,它将内存划分为容量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使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当中,然后把原来那一块内存清空。这样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不用考虑空间碎片的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只是这种算法把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代价高昂。

复制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

JVM探秘:垃圾收集算法

现代的很多商用虚拟机都是采用的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有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98%都是”朝生夕死“的,所以不需要按照1:1的比例来划分内存空间,而是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空间和其中一块survivor空间,当回收时,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中,然后清理掉eden空间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

hotspot虚拟机划分的eden空间和survivor空间的比例是8:1,也就是把新生代空间划分为8:1:1的三部分,每次新生代中可以使用的内存为90%,被浪费的只有10%。

当然,98%的对象可回收只是一般场景下的数字,我们不能保证每次回收后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当survivor空间不够用时,需要依赖其它内存(指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分配担保就是,当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空间存放垃圾收集新生代存活下来的对象时,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内存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标记-整理算法

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比较高的时候,就要进行非常多的复制操作,使得效率变低。而且如果不想浪费50%的空间,就必须有额外一块空间用作分配担保,所以在老年代一般不会使用这种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应运而生,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但后续步骤不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除,而是让所有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标记-整理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

JVM探秘:垃圾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就是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分为相应的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收集算法。在jdk1.7及之前,还有永久代,不过jdk1.8中已经被取消。

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都有大批量的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使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对象存活率较高,也没有额外空间进行分配担保,所以就必须使用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收集算法的高效执行

上面介绍了几个主流的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算法中需要判断哪些对象是“存活”的哪些是“死亡”的,以决定具体回收哪些对象。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引用计数算法以及可达性分析算法,就是进行“对象审判”的依据。虚拟机在实现以上算法的同时,也必须对算法的执行效率进行严格的考量,才能保证虚拟机高效运行。

gc roots

可达性分析的时候,会从gc roots节点查找引用链来作为判断依据。而可以作为gc roots的节点主要是在全局性的引用(例如常量或类静态属性),或者执行上下文(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

另外,可达性分析的时间敏感还体现在gc停顿上,因为分析工作必须在一个能保证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这里的一致性是指分析期间整个执行系统就像冻结在某个时间点上,不能出现分析过程中对象引用关系还在不断变化的情况。这点是导致gc进行时必须停顿所有执行线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gc停顿被称作stop-the-world

目前主流的java虚拟机采用的都是准确式gc,就是虚拟机可以知道内存中某个位置的数据具体是什么类型,所以当gc停顿时,并不需要一个不漏的检查所有引用,虚拟机有办法可以直接得知哪些地方存放着对象引用。在hotspot的实现中,是使用一组称为oopmap的数据结构来达到这种目的,在类加载完后,hotspot就把对象内什么偏移量上是什么类型的数据计算出来,在jit编译时,也会在特定的位置记录下栈和寄存器中哪些位置是引用,这样在gc扫描时就可以直接得知这些信息了。

安全点

程序执行时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停下来开始gc,只有在到达安全点(safepoint)时才能暂停,因为只有在安全点的位置,才会记录引用关系,才会记录oopmap中的信息。安全点的选取是以“是否具有让程序长时间执行的特征”为标准进行选定,而满足长时间执行的特征就是指令序列复用,例如方法调用、循环跳转、异常跳转等,具有这些功能的指令才会产生safepoint。

safepoint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gc发生时让所有线程都跑到最近的安全点上暂停下来,一般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抢先式中断主动式中断。抢先式中断会在gc发生时首先把所有线程全部中断,如果发现有线程中断的地方不在安全点上,就恢复线程,让它跑到安全点上。主动式中断是当gc需要中断线程的时候,不直接对线程操作,仅仅是简单的设置一个标志,各个线程主动去轮询这个标志,发现中断标志为真时就自己中断挂起。比较多使用的是主动式中断。

安全区域

安全点的机制看似已经完美了,但是实际却不是。安全点机制可以保证在程序执行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能够进入可以gc的safepoint,但是当程序不执行的时候呢?所谓不执行就是不分配cpu时间,典型的例子就是线程sleep或者blocked状态,这时线程无法响应jvm的中断请求,从而跑到安全点去中断挂起。这种情况,就只能通过安全区域(safe region)来解决了。

安全区域是指在一段代码片段中,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这个区域中的任何地方开始gc都是安全的。saferegion也可以看作是扩展了的safe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