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色拉寺辩经
养生之道网导读: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南麓,依山面河,规模宏伟,它是黄教的重要寺庙。色拉寺名称的由来,传有佳话:宗格巴大师带弟子在山洞……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南麓,依山面河,规模宏伟,它是黄教的重要寺庙。色拉寺名称的由来,传有佳话:宗格巴大师带弟子在山洞里修行,见山下有片漂亮的玫瑰林,就常到这一带讲经、休息。后寺院修竣时,便以“玫瑰”冠之。藏语中,玫瑰曰“色”,“拉”,意为神仙,色拉寺如译成汉文,即“玫瑰仙子庙”。
色拉寺的辩经闻名遐尔。辩经缘自古印度,它以辩论的形式提出论题,接受质驳,藉以明晰教义,切磋法理,是藏传佛教的必修课。辩经是喇嘛提升佛学学位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色拉寺的辩经考问,才有资格参加拉萨大昭寺传统的传召大法会,进而考取佛学最高学位——格西(博士),成为高僧。不是辩经高手将无缘担当像堪布等寺院的高级职务。
辩经时看似有些乱,其实有严格的纪律和界线,坐在最里面的是学识渊博的高僧,他们所辩话题大都是中观、唯识之类的深奥问题,被学僧们尊称为“吾玛巴”,即中观派;位于中间的是有一定造诣的僧人,其辩论也有相当难度;靠近大门的是初入佛门的学僧,他们仅试着辩一些简单的佛学问题。
小院的砂石地上,涌动着一片红色的海洋,击掌声此起彼落,辩经声响遏行云。辩经时的动作都有含义,比如提问前要说一个“底”,然后右手扬起和左手相击发出清脆响声,接着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
手掌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
放眼望去,喇嘛们或席地,或站立,或俯身,口中念念有词,说到兴奋处,击掌助兴。辩胜者扬眉吐气,满脸得意;辩败者,面色赭红,无地自容。辩论以小组方式进行,有两人的,有三五人的,也有排成一排,大家对一个人的。几名来自外寺的喇嘛手持佛珠连珠炮似地向法座上的高僧发问,盘坐高僧不愧辩经高手,只见其目光如矩,稳若泰山,思路敏捷,对答如流,赢得一片喝彩声。
再看别的喇嘛,有慷慨激昂的,有潇洒应对的,有低头沉思的,有旁听拾趣的,有击掌飞珠的。还有几个小喇嘛尚不解辩经之道,只在那里感受气氛,听得无趣时,孩子童心未泯,贪玩地掷起石子。辩经大约是喇嘛聪明才智、性格特征的充分体现。只有此刻,才能看到他们在清规戒律之外的放浪形骸和张扬个性。
辩经时,他们脸红脖子粗,那是为明晰经理殚精竭虑;他们手掌击得通红,那是对佛教精髓的执着追求;他们声嘶力竭,那是为弘扬佛法拼尽全力;他们手舞足蹈,那是因全身心学经修法情至忘我。千百年来,僧人们就是这样艰苦而又不懈地研读博大精深的佛学和积累作为智者的知识。他们的坚韧令人折服,他们的博学令人敬仰,他们的虔诚令人感动。
*僧人们的世界并不是想象中的,仅是晨钟暮鼓、青灯孤影下的单调、孤寂与沉默那样一种灰暗阴冷的色调。恰恰相反,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心中坚持的信仰而充满了生气,因为广博的才学而洋溢着缤纷的色彩。虽然他们只是生活在寺院的石墙之内,但是整个世界已经在他们心中。
上一篇: 旅游时这11样物品要准备好
下一篇: 日光之城——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