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DevOps 与 敏捷开发的关系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4 19:06:16
...

devOps 流程
DevOps 与 敏捷开发的关系
programming_process
DevOps 与 敏捷开发的关系

#encoding:UTF-8  
def yield_test(n):  
    for i in range(n):  
        yield call(i)  
        print("i=",i)  
    #做一些其它的事情      
    print("do something.")      
    print("end.")  
  
def call(i):  
    return i*2  
  
#使用for循环  
def kk(jj):
    for i in yield_test(jj):  
        print(i,",####") 

“”"
阅读别人的python源码时碰到了这个yield这个关键字,各种搜索终于搞懂了,在此做一下总结:

通常的for…in…循环中,in后面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类似的还有链表,字符串,文件。它可以是mylist = [1, 2, 3],也可以是mylist = [xx for x in range(3)]。
它的缺陷是所有数据都在内存中,如果有海量数据的话将会非常耗内存。
生成器是可以迭代的,但只可以读取它一次。因为用的时候才生成。比如 mygenerator = (x
x for x in range(3)),注意这里用到了(),它就不是数组,而上面的例子是[]。
我理解的生成器(generator)能够迭代的关键是它有一个next()方法,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重复调用next()方法,直到捕获一个异常。可以用上面的mygenerator测试。
带有 yield 的函数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生成器generator,可用于迭代,工作原理同上。
yield 是一个类似 return 的关键字,迭代一次遇到yield时就返回yield后面(右边)的值。重点是:下一次迭代时,从上一次迭代遇到的yield后面的代码(下一行)开始执行。
简要理解:yield就是 return 返回一个值,并且记住这个返回的位置,下次迭代就从这个位置后(下一行)开始。
带有yield的函数不仅仅只用于for循环中,而且可用于某个函数的参数,只要这个函数的参数允许迭代参数。比如array.extend函数,它的原型是array.extend(iterable)。
send(msg)与next()的区别在于send可以传递参数给yield表达式,这时传递的参数会作为yield表达式的值,而yield的参数是返回给调用者的值。——换句话说,就是send可以强行修改上一个yield表达式值。比如函数中有一个yield赋值,a = yield 5,第一次迭代到这里会返回5,a还没有赋值。第二次迭代时,使用.send(10),那么,就是强行修改yield 5表达式的值为10,本来是5的,那么a=10
send(msg)与next()都有返回值,它们的返回值是当前迭代遇到yield时,yield后面表达式的值,其实就是当前迭代中yield后面的参数。
第一次调用时必须先next()或send(None),否则会报错,send后之所以为None是因为这时候没有上一个yield(根据第8条)。可以认为,next()等同于send(None)

作者:千若逸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09778f4e05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理解的关键在于:下次迭代时,代码从yield的下一跳语句开始执行。
kk(1)
# (0, ',####')
# ('i=', 0)
# do something.
# end.

kk(2)
# (0, ',####')
# ('i=', 0)
# (2, ',####')
# ('i=', 1)
# do something.
# end.

kk(5)
# (0, ',####')
# ('i=', 0)
# (2, ',####')
# ('i=', 1)
# (4, ',####')
# ('i=', 2)
# (6, ',####')
# ('i=', 3)
# (8, ',####')
# ('i=', 4)
# do something.
# end.



# >>> 
# >>> def g():
# ...     print "1"
# ...     x = yield "hello"
# ...     print "2","x =",x
# ...     y=5 + (yield x)
# ...     print "3","y = ",y
# ... 
# >>> f=g()
# >>> 
# >>> f.next()
# 1
# 'hello'
# >>> f.send(5)
# 2 x = 5
# 5
# >>> f.send(2)
# 3 y =  7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 StopIteration
# >>> 

“”"
#生成器
l=(i for i in range(10) if i%2 == 0)

#<generator object at 0x028E1CD8>
#协程
‘’’
子程序,或者称为函数,在所有语言中都是层级调用,比如A调用B,B在执行过程中又调用了C,
C执行完毕返回,B执行完毕返回,最后是A执行完毕。
所以子程序调用是通过栈实现的,一个线程就是执行一个子程序。
协程看上去也是子程序,但执行过程中,在子程序内部可中断,然后转而执行别的子程序,
在适当的时候再返回来接着执行。
但协程的特点在于是一个线程执行,那和多线程比,协程有何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协程极高的执行效率。因为子程序切换不是线程切换,而是由程序自身控制,因此,
没有线程切换的开销,和多线程比,线程数量越多,协程的性能优势就越明显。
第二大优势就是不需要多线程的锁机制,因为只有一个线程,也不存在同时写变量冲突,
在协程中控制共享资源不加锁,只需要判断状态就好了,所以执行效率比多线程高很多。
因为协程是一个线程执行,那怎么利用多核CPU呢?最简单的方法是多进程+协程,既充分利用多核,
又充分发挥协程的高效率,可获得极高的性能。
Python对协程的支持还非常有限,用在generator中的yield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协程。虽然支持不完全,但已经可以发挥相当大的威力了
传统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是一个线程写消息,一个线程取消息,通过锁机制控制队列和等待,
但一不小心就可能死锁。
如果改用协程,生产者生产消息后,直接通过yield跳转到消费者开始执行,待消费者执行完毕后
切换回生产者继续生产,效率极高:

“子程序就是协程的一种特例。”

函数内使用yield变成生成器,func.next(),遇到yield就返回yield后面跟的值,
下次调用直接从yield的位置开始
如果c=func(),c.send(i),那么yield的位置会获取i这个值,生成器函数不会返回,会继续运行yield下面的操作
‘’’

def consumer():
    r=''
    while True:
        n=yield r
        print('吃货:包子[%s]来了,吃包子' %n)
        time.sleep(1)
        r='200 ok'

def producer(c):
    c.next()
    for i in range(5):
        print('厨师:包子[%s]做好了' %i)
        r=c.send(i)
        print('厨师:包子被取走了,状态码为%s' %r)
    c.close()
producer(consumer())

#运行结果

厨师:包子[0]做好了
吃货:包子[0]来了,吃包子
厨师:包子被取走了,状态码为200 ok
厨师:包子[1]做好了
吃货:包子[1]来了,吃包子
厨师:包子被取走了,状态码为200 ok
厨师:包子[2]做好了
吃货:包子[2]来了,吃包子
厨师:包子被取走了,状态码为200 ok
厨师:包子[3]做好了
吃货:包子[3]来了,吃包子
厨师:包子被取走了,状态码为200 ok
厨师:包子[4]做好了
吃货:包子[4]来了,吃包子
厨师:包子被取走了,状态码为200 ok

整个流程无锁,由一个线程执行,produce和consumer协作完成任务,所以称为“协程”,
而非线程的抢占式多任务。
“”"

相关标签: 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