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宣德年间是明朝最鼎盛的时期?
为何说宣德年间是明朝最鼎盛的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宣德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年号,一共用了十年,这十年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了,这一时期宫中所铸造的香炉被称为宣德炉,造型精美,甚至在明朝晚期就出现了仿造的赝品,其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朱瞻基文武双全,他曾经亲率大军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也亲征过蒙古,并且组织过船队第七次下西洋,确立并完善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使得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按理说这样一位皇帝,庙号为“高宗”皇帝也不为过,毕竟当时前面的皇帝除了建文帝之外只有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嘉靖时才改谥“成祖”)、仁宗朱高炽三人,如果对照汉朝与清朝时期,朱瞻基的庙号叫做“武宗”或是“高宗”是没问题的,虽然“宣宗”也是美谥,可是自从宋朝之后无恶谥以来,“宣”的身份价值明显没有“高”、“武”这样的好。
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有一篇叫做《促织》的故事,说的就是明朝宣德年间,因为皇帝喜欢斗蟋蟀,所以民间纷纷进献好斗的蟋蟀以博取富贵,然后有个小孩弄丢了父亲的蟋蟀跳井结果附身到蟋蟀身上,解救了破家的危难最后又活了过来的故事,虽然有神话志怪的因素在里面,但说明朱瞻基喜好斗蟋蟀这在明朝时估计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朱瞻基不但喜欢斗蟋蟀,而且是位文艺青年,书法和绘画的水平也很高
,当时大臣们说他的书画可以与宋徽宗相提并论,也不知道是夸他还是骂他,毕竟宋徽宗也算半个亡国之君啊,最后还客死异乡了,还是明朝的言论比较*,要知道清朝时连自称古稀老人都不可以。
归根结底还是
朱瞻基的一些作为不符合某些文官的利益
,尤其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胡椒和香料,将高昂的香料和胡椒价格打压了下来,要知道在明朝时胡椒是可以当工资发的硬通货,东南沿海的地主官僚阶级都因此吃了大亏,因此他们在言论中对皇帝难免会有意见。
而性格有些外向洒脱的朱瞻基也不符合文官心目中“仁君”的样子,还动不动就搞“微服出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像洪熙皇帝朱高炽一样呆在皇宫哪也不去的“仁君”,所以朱高炽被上了“仁宗”的庙号。
其实这些文官的心思与唐朝时的大宦官仇士良的心态一样,仇士良曾经说过:“
不要让天子闲着,应该常常以奢靡来掩住他的耳目,使他沉溺于宴乐中,没工夫管别的事情,然后我辈才能得志。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不让他接近读书人,否则,他就会知道前朝的兴亡,内心有所忧惧,便要疏斥我辈了。
”
而明朝文官则只想皇帝亲近文官,其他武将、勋戚什么的都统统去死好了,据说”土木堡之变“的背后,有文官知情但漠然无视的影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霍禹:父亲是西汉权臣,姐姐是当朝皇后,他最后结局如何?
下一篇: this 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