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请求及其解决方案
目录
1. 什么是跨域请求(Cross-domain Request)
2.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Same-origin Policy)
一、理论概述
1. 什么是跨域请求(Cross-domain Request)
在 HTML 中,<a>
, <form>
, <img>
, <script>
, <iframe>
, <link>
等标签以及 Ajax 都可以指向一个资源地址,而所谓的跨域请求就是指:当前发起请求的域与该请求指向的资源所在的域不同时的请求。这里的域指的是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们认为如果 “协议 + 域名 + 端口号” 均相同,那么就是同域。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域名为 aaa.cn
的网站,它发起一个资源路径为 aaa.cn/books/getBookInfo
的 Ajax 请求,那么这个请求是同域的,因为资源路径的协议、域名以及端口号与当前域一致(例子中协议名默认为http,端口号默认为80)。但是,如果发起一个资源路径为 bbb.com/pay/purchase
的 Ajax 请求,因为请求域 http://bbb.com:80
和发起请求的域 http://aaa.cn:80
不同,那么这个请求就是跨域请求。
2.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Same-origin Policy)
同源策略(Same origin policy)是一种约定,它是浏览器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出于安全考虑,浏览器限制从JS脚本发起的跨源HTTP请求。 例如,XMLHttpRequest和Fetch API都遵循同源策略。
- 域名、协议、端口有一个不同就不是同源,三者均相同,这两个网站才是同源
- DOM 层面的同源策略:限制了来自不同源的”Document”对象或 JS 脚本,对当前“document”对象的读取或设置某些属性
- Cookie和XMLHttprequest层面的同源策略:禁止 Ajax 直接发起跨域HTTP请求(其实可以发送请求,结果被浏览器拦截,不展示),同时 Ajax 请求不能携带与本网站不同源的 Cookie。
- 同源策略的非绝对性:
<script><img><iframe><link><video><audio>
等带有src属性的标签可以从不同的域加载和执行资源。 - 其他插件的同源策略:
flash、java applet、silverlight、googlegears
等浏览器加载的第三方插件也有各自的同源策略,只是这些同源策略不属于浏览器原生的同源策略,如果有漏洞则可能被黑客利用,从而留下XSS攻击的后患
因为同源策略的限制,不同协议(http、https)、域名或者端口无法直接进行JS ajax请求。 同源策略只针对于浏览器端,浏览器一旦检测到请求的结果的域名不一致后,会堵塞请求结果。这里注意,跨域请求是可以发去的,但是请求响应response被浏览器堵塞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恶意网站使用这个方法伪造一个转账请求,是不是就可以得逞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同源策略限制了不同源脚本之间的访问,也就是说恶意js脚本无法获取用户在银行网站的Cookie(网站身份验证的token会短期存放在Session中或较长期存放在Cookie中),而实际上在JS跨域请求时,浏览器既不会带跨域网站的cookie,也不会带上恶意网站的cookie。
另外,浏览器为什么仅仅限制读(即浏览器拦截请求结果)呢?一方面如果访问的是黑网站,那么网站无法跟据请求结果继续下一步的操作,如不断地猜测密码;另一方面如果访问的是白网站,block掉请求结果,应该是考虑到了请求结果可能会使得页面重定向,或者是给网页添加一个恶意的iframe之类的。
3. 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同源策略的限制,跨域的ajax请求不会带上cookie,然而 script / iframe / img 等标签却是支持跨域的,所以在请求的时候是会带上cookie的。如果登陆了Abank.com,那么cookie里面就有了tocken,同时又打开了另外一个标签页访问了evil.com,而这个页面中有如下一个iframe, 这个iframe的src是一个指向Abank.com的转账请求,如果Abank.com的转账请求没有第二重加密措施的话,那么请求转账就成功了!
<iframe src="http://Abank.com/app/transferFunds?amount=1500&destinationAccount=... >
第二个例子是路由器的配置,假设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路由器配置教程的网站。这个网站里面偷偷地加一个img标签:
<img src=”http://192.168.1.1/admin/config/outsideInterface?nexthop=123.45.67.89” alt=”pwned” height=”1” width=”1”/>
其中192.168.1.1是很多路由器的配置地址。这个1像素的图片没加载出来被忽略了,但是它的请求却发出去了。这个请求给路由器添加了一个vpn代理,指向黑客的代理服务器。如果路由器也是把登陆验证放在cookie里面,那么这个设置vpn的请求很可能就成功了,以后的连接路由器的每个请求都会先经过黑客的服务。
到这里,很明显一个防CSRF攻击的策略就是将token添加到请求的参数里面,也就是说每个需要验证身份的请求都要显式地带上token值(因为不能跨域读取token,只能利用img等标签的自动带cookie漏洞)。详见: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Guide: Learn All About CSRF Attacks and CSRF Protection
4. CSRF攻击简介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中文名称:跨站请求伪造,也被称为:one click attack/session riding,缩写为:CSRF/XSRF。CSRF攻击者在用户已经登录目标网站之后,诱使用户访问一个攻击页面,利用目标网站对用户的信任,以用户身份在攻击页面对目标网站发起伪造用户操作的请求,达到攻击目的。
CSRF 攻击的原理大致描述如下:有两个网站,其中A网站是真实受信任的网站,而B网站是危险网站。在用户登陆了受信任的A网站是,本地会存储A网站相关的Cookie,并且浏览器也维护这一个Session会话。这时,如果用户在没有登出A网站的情况下访问危险网站B,那么危险网站B就可以模拟发出一个对A网站的请求(跨域请求)对A网站进行操作,而在A网站的角度来看是并不知道请求是由B网站发出来的(Session和Cookie均为A网站的),这时便成功发动一次CSRF 攻击。
因而 CSRF 攻击可以简单理解为:攻击者盗用了你的身份,以你的名义发送请求。CSRF能够做的事情包括:以你的名义发送邮件,发消息,盗取你的账号,甚至于购买商品,虚拟货币转账......造成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泄露以及财产安全。
因此,大多数浏览器都会对跨域请求作出限制,这是从浏览器层面上的对 CSRF 攻击的一种防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借助浏览器来防御 CSRF 攻击并不足够,还需要从服务端或者客户端方面入手防御,详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浅谈CSRF攻击方式。
二、跨域方案
虽然在安全层面上同源限制是必要的,但有时同源策略会对我们的合理用途造成影响,为了避免开发的应用受到限制,有多种方式可以绕开同源策略,下面注重介绍的是经常使用的 JSONP, CORS 方法。
1. 跨域资源共享(CORS)
跨源资源共享 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CORS) 是一个新的 W3C 标准,它新增的一组HTTP首部字段,允许服务端其声明哪些源站有权限访问哪些资源。换言之,它允许浏览器向声明了 CORS 的跨域服务器,发出 XMLHttpReuest 请求,从而克服 Ajax 只能同源使用的限制。
另外,规范要求,对那些可能对服务器数据产生副作用的 HTTP 请求方法(特别是 GET
以外的 HTTP 请求,或者搭配某些 MIME 类型的 POST
请求),浏览器必须首先使用 OPTIONS
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preflight request),从而获知服务端是否允许该跨域请求。服务器确认允许之后,才发起实际的 HTTP 请求。在预检请求的返回中,服务器端也可以通知客户端,是否需要携带身份凭证(包括 Cookies 和 HTTP 认证相关数据)。
CORS需要浏览器和服务器同时支持。目前,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该功能,IE浏览器不能低于IE10。
CORS请求失败会产生错误,但是为了安全,在JavaScript代码层面是无法获知到底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你只能查看浏览器的控制台以得知具体是哪里出现了错误。
浏览器将CORS请求分成两类:简单请求(simple request)和非简单请求(not-so-simple request)。
(1)CORS简单请求
某些请求不会触发 CORS 预检请求,本文称这样的请求为“简单请求”。请注意,该术语并不属于 Fetch (其中定义了 CORS)规范。若请求满足所有下述条件(参考mozilla浏览器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TP/Access_control_CORS#%E7%AE%80%E5%8D%95%E8%AF%B7%E6%B1%82),则该请求可视为“简单请求”:
- 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 Fetch 规范定义了对 CORS 安全的首部字段集合,不得人为设置该集合之外的其他首部字段。该集合为:
-
Content-Type
的值仅限于下列三者之一:text/plain
multipart/form-data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请求中的任意
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均没有注册任何事件监听器;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可以使用XMLHttpRequest.upload
属性访问。 - 请求中没有使用
ReadableStream
对象。
比如说,假如站点 http://foo.example 的网页应用想要访问 http://bar.other 的资源。http://foo.example 的网页中可能包含类似于下面的 JavaScript 代码:
var invocation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url = 'http://bar.other/resources/public-data/';
function callOtherDomain() {
if(invocation) {
invocation.open('GET', url, true);
invocation.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invocation.send();
}
}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 CORS 首部字段来处理跨域权限:
分别检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GET /resources/public-data/ HTTP/1.1
Host: bar.other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U; Intel Mac OS X 10.5; en-US; rv:1.9.1b3pre) Gecko/20081130 Minefield/3.1b3pre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Accept-Charset: ISO-8859-1,utf-8;q=0.7,*;q=0.7
Connection: keep-alive
Referer: http://foo.example/examples/access-control/simpleXSInvocation.html
Origin: http://foo.example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0:23:53 GMT
Server: Apache/2.0.61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ml
[XML Data]
第 1~10 行是请求首部。第10行 的请求首部字段 Origin
表明该请求来源于 http://foo.exmaple
。
第 13~22 行是来自于 http://bar.other 的服务端响应。响应中携带了响应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第 16 行)。使用 Origin
和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就能完成最简单的访问控制。本例中,服务端返回的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表明,该资源可以被任意外域访问。如果服务端仅允许来自 http://foo.example 的访问,该首部字段的内容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foo.example
现在,除了 http://foo.example,其它外域均不能访问该资源(该策略由请求首部中的 ORIGIN 字段定义,见第10行)。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应当为 * 或者包含由 Origin 首部字段所指明的域名。
(2)CORS非简单请求(也称预检请求)
与前述简单请求不同,“需预检的请求”要求必须首先使用 OPTIONS
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到服务器,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预检请求“的使用,可以避免跨域请求对服务器的用户数据产生未预期的影响。
当请求满足下述任一条件(mozilla浏览器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TP/Access_control_CORS#%E9%A2%84%E6%A3%80%E8%AF%B7%E6%B1%82)时,即应首先发送预检请求:
- 使用了下面任一 HTTP 方法:
- 人为设置了对 CORS 安全的首部字段集合之外的其他首部字段。该集合为:
-
Content-Type
的值不属于下列之一: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ultipart/form-data
text/plain
- 请求中的
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注册了任意多个事件监听器。 - 请求中使用了
ReadableStream
对象。
注意: WebKit Nightly 和 Safari Technology Preview 为Accept
, Accept-Language
, 和 Content-Language
首部字段的值添加了额外的限制。如果这些首部字段的值是“非标准”的,WebKit/Safari 就不会将这些请求视为“简单请求”。WebKit/Safari 并没有在文档中列出哪些值是“非标准”的,不过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关讨论:Require preflight for non-standard CORS-safelisted request headers Accept, Accept-Language, and Content-Language, Allow commas in Accept, Accept-Language, and Content-Language request headers for simple CORS, and Switch to a blacklist model for restricted Accept headers in simple CORS requests。其它浏览器并不支持这些额外的限制,因为它们不属于规范的一部分。
如下是一个需要执行预检请求的 HTTP 请求:
var invocation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url = 'http://bar.other/resources/post-here/';
var body = '<?xml version="1.0"?><person><name>Arun</name></person>';
function callOtherDomain(){
if(invocation)
{
invocation.open('POST', url, true);
invocation.setRequestHeader('X-PINGOTHER', 'pingpong');
invocation.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ml');
invocation.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invocation.send(body);
}
}
......
上面的代码使用 POST 请求发送一个 XML 文档,该请求包含了一个自定义的请求首部字段(X-PINGOTHER: pingpong)。另外,该请求的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xml。因此,该请求需要首先发起“预检请求”。
OPTIONS /resources/post-here/ HTTP/1.1
Host: bar.other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U; Intel Mac OS X 10.5; en-US; rv:1.9.1b3pre) Gecko/20081130 Minefield/3.1b3pre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Accept-Charset: ISO-8859-1,utf-8;q=0.7,*;q=0.7
Connection: keep-aliveOrigin: http://foo.example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OS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PINGOTHER, Content-Type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1:15:39 GMT
Server: Apache/2.0.61 (Uni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foo.example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 GET, OPTIONS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PINGOTHER, Content-Type
Access-Control-Max-Age: 86400
Vary: Accept-Encoding, Origin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0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预检请求完成之后,发送实际请求:
POST /resources/post-here/ HTTP/1.1
Host: bar.other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U; Intel Mac OS X 10.5; en-US; rv:1.9.1b3pre) Gecko/20081130 Minefield/3.1b3pre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Accept-Charset: ISO-8859-1,utf-8;q=0.7,*;q=0.7
Connection: keep-alive
X-PINGOTHER: pingpong
Content-Type: text/xml; charset=UTF-8
Referer: http://foo.example/examples/preflightInvocation.html
Content-Length: 55
Origin: http://foo.example
Pragma: no-cache
Cache-Control: no-cache
<?xml version="1.0"?><person><name>Arun</name></person>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1:15:40 GMT
Server: Apache/2.0.61 (Uni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foo.example
Vary: Accept-Encoding, Origin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235
Keep-Alive: timeout=2, max=99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Some GZIP'd payload]
浏览器检测到,从 JavaScript 中发起的请求需要被预检。从上面的报文中,我们看到,第 1~12 行发送了一个使用 OPTIONS 方法的“
预检请求”。
OPTIONS 是 HTTP/1.1 协议中定义的方法,用以从服务器获取更多信息。该方法不会对服务器资源产生影响。 预检请求中同时携带了下面两个首部字段:
接下来的内容将讨论相关场景,并剖析该机制所涉及的 HTTP 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OS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PINGOTHER, Content-Type
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告知服务器,实际请求将使用 POST 方法。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告知服务器,实际请求将携带两个自定义请求首部字段:
X-PINGOTHER 与 Content-Type。服务器据此决定,该实际请求是否被允许。
第14~26 行为预检请求的响应,表明服务器将接受后续的实际请求。重点看第 17~20 行: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foo.example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 GET, OPTIONS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PINGOTHER, Content-Type
Access-Control-Max-Age: 86400
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表明服务器允许客户端使用
POST,
GET
和 OPTIONS
方法发起请求。该字段与 HTTP/1.1 Allow: response header 类似,但仅限于在需要访问控制的场景中使用。
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表明服务器允许请求中携带字段
与X-PINGOTHER
。与 Content-Type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一样,
的值为逗号分割的列表。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最后,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Max-Age
表明该响应的有效时间为 86400 秒,也就是 24 小时。在有效时间内,浏览器无须为同一请求再次发起预检请求。请注意,浏览器自身维护了一个最大有效时间,如果该首部字段的值超过了最大有效时间,将不会生效。
预检请求与重定向
大多数浏览器不支持针对于预检请求的重定向。如果一个预检请求发生了重定向,浏览器将报告错误:
The request was redirected to 'https://example.com/foo', which is disallowed for cross-origin requests that require preflight
Request requires preflight, which is disallowed to follow cross-origin redirect
CORS 最初要求该行为,不过在后续的修订中废弃了这一要求。
在浏览器的实现跟上规范之前,有两种方式规避上述报错行为:
- 在服务端去掉对预检请求的重定向;
- 将实际请求变成一个简单请求。
如果上面两种方式难以做到,我们仍有其他办法:
- 发出一个简单请求(使用 Response.url 或 XHR.responseURL)以判断真正的预检请求会返回什么地址。
- 发出另一个请求(真正的请求),使用在上一步通过Response.url 或 XMLHttpRequest.responseURL获得的URL。
不过,如果请求是由于存在 Authorization 字段而引发了预检请求,则这一方法将无法使用。这种情况只能由服务端进行更改。
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
Fetch 与 CORS 的一个有趣的特性是,可以基于 HTTP cookies 和 HTTP 认证信息发送身份凭证。一般而言,对于跨域 XMLHttpRequest
或 Fetch 请求,浏览器不会发送身份凭证信息。如果要发送凭证信息,需要设置 XMLHttpRequest
的某个特殊标志位。
本例中,http://foo.example 的某脚本向
http://bar.other 发起一个GET 请求,并设置 Cookies:
var invocation = new XMLHttpRequest();
var url = 'http://bar.other/resources/credentialed-content/';
function callOtherDomain(){
if(invocation) {
invocation.open('GET', url, true);
invocation.withCredentials = true;
invocation.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r;
invocation.send();
}
}
第 7 行将 XMLHttpRequest
的 withCredentials 标志设置为 true,
从而向服务器发送 Cookies。因为这是一个简单 GET 请求,所以浏览器不会对其发起“预检请求”。但是,如果服务器端的响应中未携带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浏览器将不会把响应内容返回给请求的发送者。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示例如下:
GET /resources/access-control-with-credentials/ HTTP/1.1
Host: bar.other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U; Intel Mac OS X 10.5; en-US; rv:1.9.1b3pre) Gecko/20081130 Minefield/3.1b3pre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Accept-Charset: ISO-8859-1,utf-8;q=0.7,*;q=0.7
Connection: keep-alive
Referer: http://foo.example/examples/credential.html
Origin: http://foo.example
Cookie: pageAccess=2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1:34:52 GMT
Server: Apache/2.0.61 (Unix) PHP/4.4.7 mod_ssl/2.0.61 OpenSSL/0.9.7e mod_fastcgi/2.4.2 DAV/2 SVN/1.4.2
X-Powered-By: PHP/5.2.6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foo.example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Cache-Control: no-cache
Pragma: no-cache
Set-Cookie: pageAccess=3; expires=Wed, 31-Dec-2008 01:34:53 GMT
Vary: Accept-Encoding, Origin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106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text/plain payload]
即使第 11 行指定了 Cookie 的相关信息,但是,如果 bar.other 的响应中缺失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 true(
第 19 行),则响应内容不会返回给请求的发起者。
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与通配符
对于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服务器不得设置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的值为“*”。
这是因为请求的首部中携带了 Cookie 信息,如果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的值为“*”,请求将会失败。而将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的值设置为
http://foo.example,则请求将成功执行。
另外,响应首部中也携带了 Set-Cookie 字段,尝试对 Cookie 进行修改。如果操作失败,将会抛出异常。
HTTP 响应首部字段
本节列出了规范所定义的响应首部字段。上一小节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首部字段在实际场景中是如何工作的。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响应首部中可以携带一个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其语法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origin> | *
其中,origin 参数的值指定了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 URI。对于不需要携带身份凭证的请求,服务器可以指定该字段的值为通配符,表示允许来自所有域的请求。
例如,下面的字段值将允许来自 http://mozilla.com 的请求: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mozilla.com
如果服务端指定了具体的域名而非“*”,那么响应首部中的 Vary 字段的值必须包含 Origin。这将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对不同的源站返回不同的内容。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译者注:在跨域访问时,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拿到一些最基本的响应头,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d、Pragma,如果要访问其他头,则需要服务器设置本响应头。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头让服务器把允许浏览器访问的头放入白名单,例如: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X-My-Custom-Header, X-Another-Custom-Header
这样浏览器就能够通过getResponseHeader访问X-My-Custom-Header
和 X-Another-Custom-Header
响应头了。
Access-Control-Max-Age
Access-Control-Max-Age
头指定了preflight请求的结果能够被缓存多久,请参考本文在前面提到的preflight例子。
Access-Control-Max-Age: <delta-seconds>
delta-seconds
参数表示preflight请求的结果在多少秒内有效。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头指定了当浏览器的credentials
设置为true时是否允许浏览器读取response的内容。当用在对preflight预检测请求的响应中时,它指定了实际的请求是否可以使用credentials
。请注意:简单 GET 请求不会被预检;如果对此类请求的响应中不包含该字段,这个响应将被忽略掉,并且浏览器也不会将相应内容返回给网页。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上文已经讨论了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的响应。其指明了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 HTTP 方法。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method>[, <method>]*
相关示例见这里。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的响应。其指明了实际请求中允许携带的首部字段。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field-name>[, <field-name>]*
HTTP 请求首部字段
本节列出了可用于发起跨域请求的首部字段。请注意,这些首部字段无须手动设置。 当开发者使用 XMLHttpRequest 对象发起跨域请求时,它们已经被设置就绪。
Origin
Origin
首部字段表明预检请求或实际请求的源站。
Origin: <origin>
origin 参数的值为源站 URI。它不包含任何路径信息,只是服务器名称。
Note: 有时候将该字段的值设置为空字符串是有用的,例如,当源站是一个 data URL 时。
注意,不管是否为跨域请求,ORIGIN 字段总是被发送。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其作用是,将实际请求所使用的 HTTP 方法告诉服务器。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method>
相关示例见这里。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首部字段用于预检请求。其作用是,将实际请求所携带的首部字段告诉服务器。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field-name>[, <field-name>]*
相关示例见这里。
规范
Specification | Status | Comment |
---|---|---|
Fetch CORS |
Living Standard | New definition; supplants CORS specification. |
Unknown | Unknown | Initial definition. |
浏览器兼容性
Update compatibility data on GitHub
Desktop | Mobile | |||||||||||
---|---|---|---|---|---|---|---|---|---|---|---|---|
Chrome | Edge | Firefox | Internet Explorer | Opera | Safari | Android webview | Chrome for Android | Firefox for Android | Opera for Android | Safari on iOS | Samsung Internet |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4 | 12 | 3.5 | 10 | 12 | 4 | 2 | YES | 4 | 12 | 3.2 | YES |
注
- IE 10 提供了对规范的完整支持,但在较早版本(8 和 9)中,CORS 机制是借由 XDomainRequest 对象完成的。
- Firefox 3.5 引入了对 XMLHttpRequests 和 Web 字体的跨域支持(但最初的实现并不完整,这在后续版本中得到完善);Firefox 7 引入了对 WebGL 贴图的跨域支持;Firefox 9 引入了对 drawImage 的跨域支持。
2. JSONP请求
JSON的核心是:动态添加<script>
标签来调用服务器提供的js脚本。JQuery ajax本质上是通过script标签实现跨域请求,而非真正的ajax请求。整个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客户端跨域请求数据responseData,然后使用客户端js函数handleResponse(responseData)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实现思路为:客户端封装一个脚本请求如<script src="https://www.jsonp_request.com/request_method?callback=handleResponse¶m1=valu1...">,其中handleResponse为本地JS函数;然后,服务器端获取callback的回调函数名即handleResponse后,将处理结果responseData,包装成javascript函数调用的形式,即字符串“handleResponse({responseData的json数据})”传回客户端;最后,客户端使用eval(返回字符串);执行返回结果。
JQuery封装JSONP请求:对于经常使用jQuery的开发者来说,肯定注意到jQuery封装的$.ajax中有一个dataType属性,如果将该属性设置成dataType:"jsonp",就能实现JSONP跨域了。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jQuery实现JSONP</title>
</head>
<body>
<div id="mydiv">
<button id="btn">点击</button>
</div>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code.jquery.com/jquery-3.1.0.min.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btn").click(function(){
$.ajax({
async : true,
url : "https://api.douban.com/v2/book/search",
type : "GET", //如果是跨域请求或将crossDomain设置为true,则type只能是GET
dataType : "jsonp", // 返回的数据类型,设置为JSONP方式
jsonp : 'callback', //指定一个查询参数名称来覆盖默认的 jsonp 回调参数名 callback
jsonpCallback: 'handleResponse', //设置回调函数名,默认jquery自定义
data : {
q : "javascript",
count : 1
},
success: function(response, status, xhr){ //返回数据,即response.data
console.log('状态为:' + status + ',状态是:' + xhr.statusText);
console.log(response);
}
});
});
});
</script>
大家可能注意到,JQuery是怎么实现返回数据的?其实,在JQuery的JSONP实现中,首先将你在success中定义的函数封装成jsonpCallback定义的函数,然后再封装一个脚本请求如<script src="https://api.douban.com/v2/book/search?callback=handleResponse&q=javascript&count=1">。
3. JSONP和CORS请求比较
JSONP请求,缺点是仅支持GET请求,必须完全信任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优点是支持老式浏览器,兼容性较好。
CORS比JSONP更强大,支持所有类型的HTTP请求。
4.子域跨父域
子域跨父域是支持的,但是需要显式将子域的域名改成父域的,例如mail.mysite.com要请求mysite.com的数据,那么在mail.mysite.com脚本里需要执行:
document.domain = "mysite.com";
5. iframe跨父窗口
如果iframe与父窗口也有同源策略的限制,父域无法直接读取不同源的iframe的DOM内容以及监听事件,但是iframe可以调用父窗口提供的api。iframe通过window.parent得到父窗口的window对象,然后父窗口定义一个全局对象供iframe调用。
例如在页面通过iframe的方式嵌入一个youtobe的视频,如果需要手动播放视频、监听iframe的播放事件,页面需要引入youtobe的视频播放控制api,在这个js文件里面定义了一个全局对象YT:
if (!window['YT']) {var YT = {loading: 0,loaded: 0};}
而在视频iframe的脚本里通过window.parent获取得到父窗口即自己网站的页面:
sr = new Cq(window.parent, d, b)
自已网站的页面也是在这个YT对象自定义一些东西,如添加播放事件监听:
new YT.Player('video', { events:{ 'onStateChange': function(data){... } } });
6. window.postMessage
在上面第(5)点,父窗口无法向不同源的iframe传递东西,通过window.postMessage可以做到,父窗口向iframe传递一个消息,而iframe监听消息事件。
例如在8000端口的页面嵌入了一个9000端口的iframe:
<iframe src="http://server.com:9000"></iframe>
然后9000端口post一个message:
window.onload = function(){
window.frames[0].postMessage("hello, this is from http://localhost:8000/", "http://server.com:9000/");
}
postMessage执行的上下文必须是接收信息的window,传递两个参数,第一个是数据,第二个是目标窗口。
同时,iframe即9000端口的页面监听message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receiveMessage);
function receiveMessage(event){
var origin = event.origin || event.originalEvent.origin;
//身份验证
if (origin !== "http://localhost:8000"){
return;
}
console.log("receiveMessage: " + event.data);
}
这样子iframe就可收到父窗口的信息了:
同理iframe也可以向父窗口发送消息:
window.parent.postMessage("hello, this is from http://server.com:9000", "http://localhost:8000");
父窗口收到:
window.postMessage也适用于通过window.open打开的子窗口,方法类似。
补充一点,如果iframe与父窗口是同源的,则父窗口可以直接获取到iframe的内容,这个方法常用于无刷新上传文件。
7. 使用代理避开跨域请求
例如www.a.com/index.html页面去调用www.b.com/service.jsp,可以通过写一个接口www.a.com/service.jsp,由这个接口在后端去调用www.b.com/service.jsp并取到返回值,然后再返回给index.html。
参考链接:
2. Access-Control-Allow- 设置 跨域资源共享 CORS 详解
4. 同源策略和跨域请求研究